关注鸿雪诗词,关注更多精彩
合作加主编微信13566800111
投稿请发邮箱:
911392163@qq.com
鸿雪诗词
【前言】鸿雪诗词今起连载山西作家徐建宏的现代文言文《文朋列传》,这里每个人物都是独立成篇,文笔有趣生动,娓娓道来,流畅自然,读文如见其人,非常值得一读。
鸿雪之当代文言文系列 | 《文朋列传》之五十八
秉笔直书 陈为人
古有直笔董狐者,以法撰史,无惧生死,孔子赞之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杜工部诗曰:“祸首燧人氏,厉阶董狐笔。”文天祥喻之曰:“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斯为扬善而不隐其恶之肇造焉。文以载道,卓彰人心之邪正,堪称士君子也。至于今日,文事繁复,有投笔而从商从政者,有以文而投名递贴者,亦有视诗文如珍藏,自抒胸臆而我行我素者,芸芸攘攘,不一而足。或曰:所谓士君,可有今日之版本乎?答曰:然。
晋阳有名家陈公为人者,即当代之秉笔直书者也。其人祖藉上海,行止或有海派气度;长于并州,内怀濡染三晋风骨。初以小说崭露头角,继以文职施展才干,终以秉笔书传而复归文坛,可谓一波三折、一咏三叹之当代奇人也。
余与陈公初识,已然年届不惑;而公亦花甲初度,银丝飘然矣。常于闲文旁听中闻知陈公故事,啧啧焉嗟呼哉人皆惜之也。所惜者何也?辄有陈公之自述文字可证其情:晋军新锐,文坛大佬器重;春风得意,一朝看尽长安。然得便宜处失便宜,虽身入宦海二十余年,终致铩羽而归,宛如黄粱一梦。遂厘定心绪,重濡健笔,复归文坛,以偿夙愿。

陈公暴得大名,始于构创传记宏篇《唐达成文坛风雨五十年》。概唐公者,国朝以来文界风雨之见证者也。其跌宕起伏、悲欢苦乐之状,足可映照当代,警策来者。唐公早年蒙尘并州时,与陈公颇多交密,知遇乎勉励乎竟至忘年。己卯之年,唐公骤逝,文界哀声一片。陈公痛定而试撰一文,未期竟广获好评,唐公之至亲及国内名家皆首肯之。公论遂以为立传唐公者,非为人先生不能也。陈公自兹奔波于京都上海之间,四上三下,遍访唐公之知情者,历时数月,归而潜心创写,终至大作杀青,经典初具。此传既出,陈公秉笔直书之名实兼备,望及四海。然情所不堪者,煌煌如此巨著,竟然只能远赴境外出版;诡兮异哉,凡国士者皆心存憾叹矣!
陈公嗣后数年又连续创写传记作品若干,举凡三晋乃至知名于九州者如赵树理马烽胡正周宗奇赵瑜等,皆依前例而制,面世而反响连绵,晋地凡作文者莫不知之也。
余以勤往作协猎奇也,每见陈公形象,无不精气十足,谈笑自若。又闻其作息规律:凌晨即起,凝神构思写作;辰时早餐,外出健身会友;午后稍息,继续步行及处理事务;戌时人定,自然入眠。是故虽已年过花甲,而其神态作派一如不惑之年也。余常于陈公面前慨叹自愧不如之意,辄闻公勉励自谦谆谆之语,使人如沐三春之暖也。
除此而外,陈公亦有海量别样文字面世发表出版,俱踪乎其一贯之本心与立场,文界亦有公论论之矣。学者丁东为评陈文曰:视野开阔,材料详实,思想锐利,感情饱满,文笔流畅——此诚确当之见也。
谚曰: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以此而略喻陈公为人入世作文之踪迹,形神恰似。其顺应初心、百折千迴而终归于大道、书法不隐而秉笔直书之精神,岂非我辈之楷模乎?信矣哉!
2016年4月11日
(待续)

作者简介
徐建宏,山西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山西文学院第三批签约作家。著有诗集、散文集若干,文言人物传记《文朋列传》及文言辞赋作品《地质赋》《文博赋》《太山赋》《亲贤赋》等。

《文朋列传》微信签售
由作家徐建宏历时五年、前后跨度十七年精心打造的文言人物传记作品《文朋列传》,自2016年11月出版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相关人士的关注与好评。该书出版后,虽然已经举办了各种形式的签售活动,但是仍然有许多未能获得此书的读者,通过各种途径纷纷打听此书的求购途径。
欲购书请通过微信搜索手机号18635111945添加好友,有惊喜哦!
《文朋列传》相关评价——
〇《文朋列传》此一体例,确乎当代文苑奇葩一朵。不独山右一隅,放眼九州,堪称独树一帜。徐君以一人之力、一己之见,传略人物,或可以当代三晋“儒林外史”视之。(张石山先生序《人文荟萃》)
〇作为三晋文坛的佼佼者,他在文学的广度和深度上不停地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在文言文写人、述史上贡献尤深。《文朋列传》的问世,让人们对三晋文人或有更深入的了解,对“文学晋军”群体塑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价值,必然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郭新民《传承三晋文脉,抒写文坛史书》)
〇徐建宏虽然写的是自己的“朋友圈”,却是塑造了山西文坛群像,写作了一部山西文学史。(李遇《徐建宏:写出独特山西文坛朋友圈》)
〇总体而言,在当代中国文坛,尤其是山西文坛,以文言行文,辞采华茂的徐建宏《文朋列传》不啻一股清风,荡漾在百千读者之间,芳气盈颊,沁人心脾,它可能会唤醒一些人,它必将会唤醒一些人!(张德恒《笔状风雅,因文寄心》)
〇一部作品的诞生,背后是无数自己和自己独处的时光。你要想给大家呈现出一部好的作品,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自己要耐得住寂寞。我写这本书没有别的目的,这本书肯定不会畅销,也不是为了稿费收入,我还得自费印刷,自费出版后还要送人。所以写作这本书的动机,就是没有功利性,所以就能够入静。因为我就是文字本身,我就喜欢写这样的文字,我要用文字来写我的朋友们,我要用文字表达我的理想,记录我对人生的体验,追寻那个似乎虚无飘渺的大道——这就更没有任何功利性可言了。除了寂寞,还要承受物质的挑战,还得舍弃其他许多东西。
为了这一切,我觉得,十分值得。
(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品味书香》栏目访谈,徐建宏语)
本刊总顾问:蔡世平
栏目主持 徐建宏
总编:徐吉鸿
编辑: 飞 雪 习 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