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这个人吸烟,所以经常买烟,又因为种烟,必须年年售烟。——算中国标本式的烟农!
我的家乡在嶕峣山脚下。乡亲们种烟的许多,——越来越多。
我家种烟面积一直保持在二十亩以下,算小种烟户。但是…,前年我代表俺洛宁县烟农,跟省城来的大记者“侃”过,上了《河南日报》,被电视台采访过…嘿嘿,有点小“牛掰”吧?算了,不敢瞎扯,接下来就说说俺这里的烟叶。

小界乡撤乡设镇已经提上了日程。如今的“镇容镇貌”颇具规模,干净利落的街道使人耳目一新。乡烟叶很有名气,历届政府领导都相当重视。尤其是去年张新书记主事以来,发展和落实烟田面积,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完成了多项烟叶生产基础设施,整顿和改善收购秩序。
乡烟办主任王优超和同事,天不亮就上班,天黑了,最后一个烟农离开才下班,全天候守护,遵循先来后到、依次排队,认号不认人,公平公正。售烟车辆在辅路停靠,避免碰撞和拥挤,那么多的车辆规范有序,彻底解决了老百姓卖烟难问题。过往群众啧啧称奇,不小心成了小界乡街区的又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小界乡烟站在街道的一隅,是烟农心中的“小天地”,乡亲们脱贫致富靠她,娃儿的学费、县城的楼房、私家车…大部分得指靠她,小界乡的财政收入离不开她,撇乡设镇离不开她。
站长李红旗,普普通通的穿戴,如果脱掉后背标注“洛阳烟叶”的坎肩,扎在烟农堆里,谁能分出来算谁牛逼。他说话从来不起高腔,哪个烟农找他,从不曾怠慢过,下乡入户、烟田授课、宣传国家烟草收购政策…微笑服务,基本达到人人满意。前一阵子下雨的某天,他将雨伞放在一老头的头上,自己却成了落汤鸡。问他,曰:老年人不能淋雨,自己体质好,没事。

副站长李延寿,说话不多,默默工作,兢兢业业,没黑没明地干,任劳任怨。他负责今年预检工作,真正做到精细、精准,预约分上午下午,缓解售烟人多造成的压力。收购高效快捷,没有出现过烟农在烟站过夜现象。他又是“机动人员”,哪里需要哪里补缺,任劳任怨,在小小挑拣区内一天来回走动2万多步。某日,一个烟农的一筐C3F烟在初检区被另外一个烟农抬走了。李延寿听说后第一时间寻找。因为进去时间太长,只能通过监控调查。熟练的技术操作一番后,终于找到这框烟叶。烟农激动地拉着李延寿的手说,“谢谢您!你们烟站工作人员不怕得罪人,主持正义,真是咱老百姓的贴心人呐!”

售烟口预验的老牛,工作耐心细致,杜绝青杂烟叶进站,为收购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负担。
开票据的张保泰同志,为了减轻烟农紧张的情绪,时不时开个玩笑,风趣幽默的话语调解了气氛,整个收购现场轻松愉悦。
负责检台的杨小治夫妇和技术员邱建亭、赵令超等同志,一丝不苟,跑前跑后,生怕挑拣工人工作出差错,一为国家负责,二对烟农负责,劳苦功高。
收购等级直接关乎国家利益和烟农的切身利益。主检杨万涛和收购技术员梁志英,高标准、严要求,两个人配合默契。“人心不足蛇吞象”,针对个别烟农胡搅蛮缠,他们不骄不躁,拿烟叶说话,公平公正,让烟农心服口服。

省公司派驻的刘毅等三位同志,高度负责,起早贪黑,出现在烟站的每个角落。一有空就找烟农谈心,寻找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及时维护国家利益。得到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秋天快要结束了,俊俏玲珑的嶕峣山即将转入冬季。远看,仿佛有层层的金色烟雾“缭绕”着山顶。哦,不!是勤劳勇敢的“嶕峣山镇”的人民自强不息、小界乡烟站的工作人员为了国家和烟农的利益还在拼搏进取的这种精神气在挥发。诸如乡党委书记张新、烟办主任王优超、第一站长刘毅、站长李红旗、副站长李延寿等等都是好样的。有了这些可爱、可亲的基层工作者的存在,小界乡的烟农更有盼头,老百姓的日子会更好、更富裕。

作者简介:井金超,网名井然,洛宁作协会员;作品以小说为主,其中有:中篇小说《月上柳梢头》、《山村往事》、《那抹残阳》等;长篇小说《带血渍的白衬衣》等。其作品妙趣横生,乡土气息浓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