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至29日,党中央召开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党中央为我们圈定了“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咱们铁路人,该做点啥呢?
一、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继续发挥好铁路的先锋模范作用。
2021年,是党中央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五千万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铁路既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也是脱贫攻坚的主体。

首先,按照党中央、国家发改委统一部署,继续挖掘潜力,优先规划,安排新建好贫困地区扶贫铁路、高速铁路,让贫困地区的农副产品物流其畅,人流方便快捷。
党的十八大以来,充分发挥国铁优势,在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累计完成铁路基建投资3万亿元,占铁路基建总投资的78.8%,投产新线3.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8万公里。百项交通扶贫骨干通道工程开工建设16个铁路项目,已开通6项。为贫困地区建设公铁有效接驳的高铁无轨站143个。铁路建设打通了偏远地区和外界沟通的壁垒,有助于资源“引进来、走出去”,使贫困地区逐步驶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其次,持续开行81对公益性“慢火车”,以最低廉的票价满足贫困地区群众出行,让贫困地区百姓实现致富的道路更加通畅。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铁集团每年向贫困地区开行旅游专列300列以上,长年开行81对公益性“慢火车”,以最低廉的票价满足贫困地区群众出行,这些公益性“慢火车”,常年穿梭于崇山峻岭之中,承载着贫困地区群众求学、就医、赶集的使命,也是当地群众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窗口,流动中加速了贫困地区与外界的联系,获取了更多的致富渠道和资源,让贫困地区百姓实现致富的道路更加通畅。

第三,继续发挥各级扶贫派驻干部的作用,同地方驻村干部一道,撸起袖子加油干,打好脱贫助困攻坚战。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在扶贫致富的路上,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一户家庭也不能缺,不仅要帮他们扶上致富路,脱掉困,还要送一程。扶贫先扶智,既要帮助贫困家庭树立勤劳致富的信心,还要帮助贫困家庭找到脱贫后,能持久巩固致富的门路,防止脱贫后又反弹回贫困家庭。
二、以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科技强国、交通强国为依托,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挥“先行官”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交通运输发展“先行官”的历史新定位,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奋进世界交通强国,为中华民族“强起来”提供有力支撑。十九届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科技强国、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网络强国、体育强国、交通强国”的远景目标,2035年实现交通强国,形成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与“九个强国”配套目标的实现,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目标。

作为铁路人,首先,学好纲领性文件。应当以国铁集团印发的《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为指针,强化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能力,到2035年技术装备和科技创新能力世界领先,在高速铁路、重载铁路、高原高寒铁路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基础上,继续坚持以应用需求为牵引,持续深化铁路科技创新,为铁路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着力抓好重点领域应用型技术创新,提高铁路工程建造水平,运营管理水平,结合我国铁路建设运营及创新实践,持续完善铁路技术标准体系。
其次,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推进铁路关键技术装备自主研制,加强新一代复兴号高速列车、新型机车车辆、高速列车轻型化技术、新一代列控技术、通信技术、牵引供电技术研发,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基础前瞻理论研究,开展北斗、区块链、量子通信、5G等新技术以及新材料、新工艺在铁路领域的应用研究。为实现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科技强国、交通强国目标,发挥“先行官”作用。

第三,发挥科技优势。依托多年来积累的铁路技术优势,继续加大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开展基础性、应用性研究,开展城轨交通政策研究、标准制定、装备国产化、工程咨询监理、试验检验、产品认证和人才培训。继续围绕中国铁路建设运营需要,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强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为推动中国铁路科学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认真领会全会精神,为实现交通强国目标,继继发挥铁路人“坚守实干、奋勇争先”的奉献拼搏精神。
《建议》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清晰展望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远景目标,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

《建议》充分体现了时代新变化,符合实践新要求,反映人民新期待,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
作为当代铁路人,只有认真领会全会精神,明确“十四五”时期的目标、任务,到2035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远景目标,我们才知道在新形势下如何干?怎样干?
首先,发扬铁路光荣传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铁路有着100多年的发展史,一代代铁路人,有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光荣传统。铁路正处于兴旺发展期,以每年上万公里普铁、高铁新线里程的开通接管,大量高职大专生、本科生,进入各集团公司运输站段,各级党团关工组织、职教部门,一是共同抓好抓实入路教育,开展传承红色基因、铁路发展史、老铁路人艰苦奋斗史教育,让新入路青工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二是共同抓好抓实主题读书活动,引导新入路青工爱国、爱路、爱岗,开展“踏上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主题读书活动演讲、征文比赛,为青工搭建成长舞台。三是共同抓好抓实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新入路青工“量体裁衣”,根据自身特点,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找准奋斗目标,通过组织牵线搭桥,与工班长签订《师徒合同》,通过开展学技练兵活动,出台鼓励政策,激励青工岗位成才,对考取评定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提升为工班长的青工,给予师傅不同档次的奖励,以此激励青工岗位成才。

其次,为中国高铁走向世界感到骄傲和自豪。通过一代代铁路人艰苦卓绝的忘我奋斗,中国铁路8次大提速,加快对既有线路的升级改造,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加速建设,自2008年8月1日开行首条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高铁以来,到2019年底的11年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由建国初的2.2万公里,发展到今天的13.9万公里,高铁里程发展到51条3.5万公里,运能运量矛盾得到缓解,从过去的硬块票到机打票,再到今天的电子客票,旅客凭身份证信息手机网上买票,分分钟搞定,刷脸进站,省时省力,方便快捷,中国高铁成为走向世界的“四大名片”之一,作为铁路人,应该为今天中国铁路的辉煌腾达感到骄傲和自豪。
第三,不忘初心,发展不忘老铁路。建国71年,中国铁路从建国初时速40公里,蒸汽机车牵引的绿皮车,发展到今天时速380公里,“复兴号”电力机车牵引的高铁动车,实现中国铁路的伟大跨越,离不开一代代老铁路人,献了祖辈献父辈,献了父辈献子孙,献了子孙献终身,祖祖辈辈、子子孙孙,为铁路运输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作出了无私的奉献。

随着社会职能的转变,年底前,这些离退休老铁路人的离退休党组织退管关系,将全部移交社会。国铁主管部门在做好拨离移交的同时,一是要关爱关心他(她)们,拨离不等于不管。他(她)们在岗几十年奋斗拼搏留下的“铁味”难以“抹灭”,对铁路的感情难以“割断”,老铁路人关心的“补充医保二次报销”、“乘车就医”、“节日慰问”,希望原有的一贯制政策保留不变。二是运输淡季,除“复兴号”以外的各次列车,凭铁路职工《退休证》,应给予老铁路人提供乘车方便,让他(她)老有所依,老有所想,铁路没有忘记他(她)们,也让全路几十万老铁人继续为铁路的发展发挥力所能及的余热。三是继继发挥“五老”队伍的作为,让他(她)们在有生之年,继续为铁路运输安全,做好在岗子女的思想工作,帮助在岗子女照看好孙子,让在岗子女安心工作,共同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