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代廉吏师千古
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北武当镇来堡村)人。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举副员,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为“卓异”(卓异:杰出。清制,吏部定期考核官吏,文官三年,武官五年,政绩突出,才能优异者称为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生活,深得当地百姓爱戴和康熙皇帝赞誉,遂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
于成龙少年有大志,自幼过着耕读生活,受到较为正规的儒家教育。顺治十八年,已经四十四岁的于成龙,不顾亲朋的阻拦,抛妻别子,怀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抱负,接受朝廷委任,来到遥远的边荒之地广西罗城为县令。当时罗城隶属于清朝统治不到两年,由于局势未稳,此前两任知县一死一逃。于成龙到罗城时,这里遍地荒草,城内只有居民六家,茅屋数间,县衙也只是三间破草房,他只好寄居在关帝庙中。困境中,同来的五名仆从或死或逃,最后只剩下他一人。但是,于成龙坚韧职守,扶病理事,在罗城县开始了艰难的仕宦生涯。
边远罗城,百废待兴。于成龙首先抓社会安定,恢复生产。采取“治乱世,用重典”,在全县城乡建立保甲制度,严惩缉获案犯,大张声势地“严禁盗贼”。境内初安后,他又组织乡民练兵,抱着为民而死甚于瘴疠而死的决心,准备讨伐经常扰害的“柳城西乡贼”。在强大的声势下,西乡“渠魁府首乞恩讲和,抢掳男女中只尽行退还”。接着又在全县搞联防,从此,“邻盗”再不敢犯境。在消除内忧外患的同时,于成龙招募流民以恢复生产,他经常深入田间访问农事,劝奖农桑。农闲时带领百姓修民宅、建学校、筑城墙。对迁入新居的农家,还亲为题写楹联,以示鼓励。在深得民心之后,他又以刚柔并用的斗争策略,解决了“数大姓负势不下”问题,使这些一向桀骜不驯的地方豪强“奉法唯谨”。三年之间,就使罗城摆脱混乱,得到治理,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新气象。
于成龙为官清正廉洁,只拿朝廷俸禄,额外一文不取,尽管他生活十分清苦,却从来不打地方百姓主意。一次,百姓见于成龙身体不好,就凑了些钱送去,于成龙坚决不收,百姓跪在他面前说:“知阿爷苦,我曹供些少盐米费。”于成龙笑着将众人挽起,说:“我一人,何须如许物,可持归易甘脂奉汝父母,一如我受。”众人只好将钱拿回。还有一次,于成龙的儿子来罗城看望他,百姓闻之,特别高兴,一起来到县衙后堂,说:“阿爷人来,好带物安家去!”于成龙对百姓送来的礼物仍以好言谢绝,并让儿子速离罗城。百姓得知此情,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三载罗成,于成龙怜贫苦、抑豪强、治盗贼、赈灾荒、清杂派、平冤狱、肃吏治,为官一任,流惠一方,被百姓称为“于青天”。
于成龙在罗成的突出治行受到两广布政使金光组的重视,举为全省榜样。康熙三年(1664年)春,金光祖升任本省巡抚,就地方施政征询于成龙意见。对此,于成龙曾两次条陈,系统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一是澄清地方吏治;二是“弭盗”与“慎刑”;三是减轻百姓负担,疏盐行、除灾耗、清杂派;四是改善民族关系等。这些符合民众的利益建言,表现了他的敢于言事和不怕风险的勇气。
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龙经金光祖举荐升任四川合州(今重庆市合川区)知州。离职前夜,于成龙“夜以四钱沽酒一壶,无下酒物,快读唐诗,痛哭流涕,并不知杯中之为酒为泪也!”(《清文观止》于成龙翌日离罗成赴任合州,没有盘缠,百姓“遮道呼号:‘公今去,我侪无天矣!’追送数十里,相哭而还。”《清史稿·于成龙传》
于成龙一到合州,首先免除官员的随从之费,自己仅畜一羸马,以家仆自随。当时,官场积弊颇多,地方官员以土产馈赠上司几乎成了风气。一次,知府下帖,让合州送鱼。于成龙很不以为然,他说:“民脂膏竭矣,无怜而问者,顾乃欲渔吾鱼,吾安所得鱼乎?”他不但不送鱼,反而呈文备陈合州百姓困苦之状。知府自知理亏,不但不怪罪他,反而裁革了十余件对合州不合理的摊派。
康熙十七年(1678),于成龙因政绩显著而升任福建按察使。赴闽之前,于成龙命人买了许多萝卜。有人讥笑说:“贱物耳,何多为?”他却非常坦然地回答:“我沿途供馔赖此矣。”福建自宋代以来,就是市舶重地,在此任官者极易发财。然而,于成龙到任之后,仍以清苦自励,不改初衷。外国前来作贸易的商人经常有送礼者,于成龙一概谢绝,真正做到了两袖清风,一尘不染。
不久,于成龙便以清廉之名受到康熙皇帝的褒奖,并提升为两江总督。他虽地位变了,但克己奉公丝毫不减当年。赴任之前,他先请假回家葬母,然后雇了一辆骡车,与幼子同行,各袖制钱数十文,沿途住小店不入公馆,悄无声息地到达江宁任所。于成龙做官从不带家属随任。这时因年已65岁,且身体多病,才带小儿子在身边侍奉。他自奉简陋,每日粗茶淡饭,所食只青菜一把。于是,江南人民送他一个美称“于青菜”,以示亲切景仰。
康熙二十三年(1684),于成龙病逝于任上,终年68岁。死后,同城的将军、都统等来到他的住所,目睹了他的生活清苦,私人财物只有一袭绨袍,几罐盐豉(盐豆),“四壁萧然,无异寒士。将军僚属相哭失声”。就连“平时心惮成龙者,俱感动流涕”。于成龙去世的消息一传出,百姓罢市聚哭,家家绘像奠祭。康熙皇帝闻知,十分感慨,特赐与其操守相符的谥号“清端”,以示褒奖。于成龙节操至死不变,一代廉吏,足可师范千古。
深识于2020年11月4日敬足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