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 张涵自传(95)

张涵自烧【卷四】《独木之桥(95)》
[朗读版]
文/张涵(韵娘·吉妮)
95.高三学生天下最苦,高考家长世上最难
我在这个曾经承载了我的冠军梦想和高考拼搏的郭店机场的日子,突然之间变得屈指可数!
首先我要去看望的,是当年恩准我退役的王处长,那位当年突然出现在我们飞机跳伞训练外场的黑色风衣、白皙面庞、浓黑眉毛的王处长,那位冷峻而睿智、威严而慈祥的领袖副手和英雄父亲式的王处长,那位低头踢着机场的碎石杂草又抬头吃惊而赞赏地盯着我看的王处长,那位曾以难得的眼界和胸怀成全了我退役申请的王处长。虽然总共就见过两面,虽然一直对他敬畏有加,但想起他来却是十分的温暖,像要见到自己的慈父。
走进经十路上那座白色的三层小楼,我重复一遍自己提前想好的简单而又质朴的感激之词。

但是,遗憾,王处长和蒋副处长都不在。
从二楼回到一楼门厅,省体育报编辑王华伦老师将手里一摞《山东体育报》交到我的手里:“你一个跳伞运动员,在那么偏远闭塞的机场,靠着自学考上大学,那是咱们全省,甚至全国运动员里的第一个,可能也是最后一个!所以你的事迹啊,就像一颗原子弹,在咱们体委系统都传爆了!咱们体工队、军体校的运动员、教练员可是都想知道你自学高考的具体经历和心路历程呢!”
是,两次高考,荆棘遍地,变故丛生,千回百转,惊心动魄,但我并非有意为之,加上中间转折过多,现在要我说出具体经历和心路历程,我反倒不知从何说起。
“一直想要找你约稿,又怕影响你的复习。现在好了,有空写写!早就听说你想当作家!”

我忽地想起自己前年冬天那句“万一考不上,我就当作家”的豪言壮语。不过,这个真诚而豪迈的誓言一发出去,我就把它忘到了脑后,因为,在我心里,那个“万一”它就不会出现。只是没有想到,这话也早已传到了省体委!
很多人围拢上来,关心问候,赞美祝贺。就在那些热情的问候和祝贺声中,我又一次听到了小华的名字。
“哎,航校老宋的女儿考哪儿去了呀?”
“考哪儿?咱们体委的劳动服务公司!”
“么?!咱们体委的……劳动服务公司?!”
“还么?!她今年这又没考上!”
“哟,她怎么治的?她们省实验不是省重点吗?”

“谁知道尼!她那省重点的尖子生,两年两年都木考上!人家这跳伞队的运动员,两年两年都……”
我想告诉他们:真正的学习不是名校和重点,不是高楼和大厦,也不是起早贪黑废寝忘食。真正的学习就是两点:理解消化、死记活用。其实,所谓很聪明,就是很会学;所谓很会学,就是有方法。“特别聪明”的人摸索创造自己的方法,“不太聪明”的人学习借鉴别人的方法……
但,这显然不是探讨教育大计、解析学习方法的时间和地方。
从体委出来,如约赶往23中,去见分别考上了不同中专的黎玲、小寇、小杨和“800度”。
久别重聚又有学可上,我们都该兴高采烈,意气风发,但不是。我们全都内心酸楚情绪落寞,连微笑都带着苦涩。

我把那种状态叫作“高考后遗症”。
“高考后遗症”都很明显的我们约着一起干点什么,好让自己放松放松心情,发泄发泄情绪。
但是,去哪儿、干什么呢?围在一起,我们想了半天,最后“800度”迟疑建议:“泉城路上,有楞多西瓜摊!”
瞧瞧!憋了半天,这沿马路漫步、到地摊挑瓜,竟然就是“800度”终于想出的缓解高考后遗症的终极妙招!而且还受到我们大家的一致赞成和拥护!
于是走了半天,看了很多西瓜,但蹲下起来起来蹲下,一连打开三个,全都半生不熟,全都热乎乎的。一人一块,囫囵吞下,失望站起,继续漫游,伤感和落寞弥漫心头。
最后,还是黎玲皱眉问出一个亲历高考的人才能问出的深刻问题:“你们说,世界上什么人最苦?”不等我们想出答案,她又自己成功抢答,“中国的高三学生啊!”

我们一致深刻赞同。但接下来,他们不是诉说自己高考的艰难困苦,而是轮番“控诉”父母的过度照顾。
我想到了宋科长夫妇。我们很多家长,端茶倒水披衣送饭,点灯熬油日夜相伴,自以为是望子成龙无私奉献,实际是揠苗助长过失摧残。他们总不明白:所有与方法无关的鼓励都是噪音;他们总不觉悟:噪音绝缘才是孩子有效学习、稳健应试的关键。他们一味付出不求回报但既荒废了自己的人生又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孩子考好没他们的功劳,孩子考坏有他们的责任……
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他们的离婚大战以母亲一趟勇敢而孤独的贵州之行而不了了之。他们既不关心我要不要退役,也不在乎我考不考大学。但好像,我感觉,让我全程都在状态且感觉一切尽在把握的,恰恰就是这一点!

庆幸自己,同情他们和他们的父母,我也提个深刻问题:“你们说世界上什么人最惨?”然后同样自己抢答,“中国的高考家长啊!”
惜别了同学兼朋友,最后一次走过宽阔热闹的泉城路,我选择步行;最后一次站到解放桥东南角的马路牙子上,我无限感慨:四年前我第一次来济南在这儿下车,两年前我急头白脸冲进对面邮电局,上个月曹老师带我去敲那个大铁门,前不久我一瘸一拐挪进对面的省招办……
斜对面,一个墨绿色的身影从邮局出来。对了,家里还不知道我今年的高考情况!
过马路,进邮局,站在门口,侧脸左看,曾经的那个报架依然静静立在那里,几个报夹依然默默挂在上面。
我走过去,当年那样面对它们站了一会,然后附身,从墙角一堆旧报纸中捡起一张,从它空白的边缘撕下一个中指一样大小的纸条,用我非常男性化的连笔方块字写上“考上北京外贸学院”,装进信封,扔进邮筒。
待续,下期更精彩,努力更新中……



🌹张涵,曾用名,张立新,张焓。曾是山东省飞机跳伞队专业运动员,山东省会外语类高考状元,留美MBA,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清华大学全职教师、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特大跨国外企NP、UDI职业高管、CPC、JDC、JDC-SOUTHERN中国首代,世界银行独立咨询专家,世界银行GEF中国项目英语培训首席专家,专职写作者(全球速成《张涵英语》、张涵自传《拥抱沧桑》、影视剧本《独木之桥》、《张涵杂文正论》等),业余音乐人(2008北京奥运全球征歌大奖作品《WE SAIL(我们航行)》、一月网转千万并被各大网站收录的爱国歌曲《中华在崛起》及《张涵百首诗歌集》(大歌/小歌、民美/通俗、抒情/说唱、中文/英文)、现代歌剧《快快长大》词/曲/编剧(创作中)。



海 报
自传作者张涵女士出售同名百集网剧、40集电视、单集电影剧本《独木之桥》,协助售出,两成致谢!行业淡季才是事业良机,资源共享方能合作共赢!欢迎联络,共赋新篇![握手][握手][愉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