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国学庄园•柳梢青(散文之五)
作者:才斗
田园之歌
村子因为国学文化住寨
传奇也深邃
《柳梢青》词牌从宋代走来
田园也心醉
传承国学文化在庄园
土地也恩惠
园里发生多少感人的故事?
精彩也轮回

田野的胸怀,是高振河的胸怀。田园的心,土地的心,是和国学庄园连在一起的。开垦一块地,挖一个坑,都能从汉字文化讲到历史、乃至秦始皇兵马俑。渊博学识,来源于对土地浓浓的情,成就了高振河。
应作家王芳老师之邀,于庚子夏、秋、冬三时节,走进国学庄园才真正感受到的。犹如走进了历史,走进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又仿佛领略了美丽的田园风光。
视线里的绿色茄子、辣椒、芸豆……难得一见的黄菠萝、龙爪柳、西梅……在心海不停的翻来覆去,也是不多见的一种现象。
苹果、脆枣、梨、草莓,芳香漫园……
孔雀开屏,鸟鸣歌唱……
成人来这里,也会重新认识自己而超度一个新的灵魂。
孩子来这里,在幼小心灵打上深深烙印。无论过了若干年,只要翻开这一页,都会像看电影一样,津津乐道,美美回忆。
经高振河介绍:庄园举办过“满汉民俗过大年”研学冬夏令营。孩子们仿佛走进了传统风土民俗。蹴鞠、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舞龙狮、坐马车、滚铁圈、剪窗花、包豆包、蒸饽饽、耍嘎拉哈、做月饼、张灯结彩、祭祖祈福……
色彩,缤纷了孩子们的幸福。过惯了都市生活的孩子们,通过参加这样有意义的活动,有了民族魂的概念。
这是国学庄园最直接、最有效的回馈社会与家庭最好的表达方式。用功德无量下一个定义,是真实的。

建园6年岁月悠悠,国学庄园举办的农耕文化研学,孩子们知道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动物保护研学、是孩子们亲近大自然的摇篮。
小红军研学,重走长征路,树立了为实现梦想,坚定了一种信念。这是无论大人孩子最值得珍藏的历史。
小工匠研学、爱心助贫活动、中华礼仪研学、关外历史研学等活动20余项,接纳中小学生数十万人次。
孩子们右手拿起笤帚、撮子,就是家里的主人。
在田野撒种、培土、施肥、浇水;是种在土里、长出来的白菜、豆角、萝卜……
扒玉米、割水稻、挖土豆。为孩子们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将来能够自食其力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
采瓜果、摘梨桃;享受丰收喜悦在脸上。
摘菜、刷碗、打扫寝室、清洁食堂。这是孩子一生都不会忘记自己素描的一幅画。
做树叶贴画、学习陶艺、自制香油、自制香皂、磨豆浆;亲手做风筝、滚铁环、压跷跷板、欻嘎拉哈……

在高雅艺术的熏陶下,接触农活、生活必须品制作最感动人的受益者……在校园做不到的事情,在国学庄园实现了。锻炼了孩子们自己动手的能力,不在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在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公主和皇帝。
家长说:“我的孩子真的长大了,成熟了”。
孩子说:“国学庄园教会了我做人,学到了在学校学不到的很多知识,我爱国学庄园”。

是的,这是最朴素的语言,如秋天的果香,如春天大旱逢甘霖,如秋天满园芬芳。
一把铁锹、一把铁镐,可以挖开一个湖,开辟一条路。
一粒种子,生长广袤田野。
坐一回马车,吃惊的让人产生一种好奇,世界还有这样的代步工具吗?
开启孩子们心灵的一块圣地,就是这样,以她无私付出,成就了孩子们成长,热爱这块土地的信念,乃至终生。
阅读下面一组组数字,就知道国学庄园柳梢青是怎样实实在在为孩子、为这块土地精致打造的一个美丽富有童话的精神世界。

图片来自作者,旨在传递精英文化!
感谢你的分享,点赞,留言,转发!

作者简介:
才玉书,笔名才斗。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专业编剧委员会编剧。
进修首届全国影视编剧高级研修班。
《国际诗人》杂志总编
作品散见《沈阳日报》副刊、《本溪日报》副刊、《南国散文诗报》、《辽河》文学月刊、《辽宁诗界》季刊、《宁远文学》双月刊、中国散文诗年选《精品阅读》卷、《品味与感悟》卷、《中国百年诗人新诗》卷、《诗与远方》卷、《中华网》、《新华网》等。

主编简介:
汤守玉,网名冰清玉洁,湖南衡阳人。作协会员,各种文学样式皆涉足,作品散见各类纸刊和网刊。现为《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十一刊》平台主编,微旬刊《大文坊》签约作家。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国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0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