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赶秋
芊鱼儿
雁鸣随风
乡愁一阵紧似一阵了
秋才是秋
霜里,菊花开得
才像菊花
你给谁打电话的下午
蓝色小阿姐
把羊群
从天空
全部赶到院里的水缸
全村都是夜晚
洁白多得,我们数都数不过来
视野开阔,赶秋的构思新颖独特。雁鸣菊黄,秋光美不胜收。把羊群赶回家这一普通的生活场面,用诗意的语言来表达,同时添加夸张的成分抒发情感,独具匠心。

●卖天记
荀虎
鲸鱼的排骨,安装在
天使的翅膀
鲲鹏梦游
一朵云,刚好
注满眼眶
蓝蓝的天,空
我陪庄子,在人间贩卖贫穷
大胆的设想,夸张的修辞手法,拓展出强大的内心空间。
鲸鱼的肋骨与天使的翅膀,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组合,耐人寻味,触动心底困惑。
鲲鹏之势,潜入梦境。一朵云,注满视线。是惊叹,亦或是感动,意在言外。
尾句提升有力,如何做到对碧蓝的天空视而不见。陪庄子在人间贩卖贫穷,隐逸逍遥。情感得以宣泄,精神处于自由游离状态。

●心晴了
悠悠青草
不知风雨是被谁
喊停的
打开那扇窗
阳光慢了进来
绿的、蓝的。鸟儿的叫声
带着些微花香
卷土重来

诗句简洁明快;字字句句溢满阳光,鸟鸣与花香。有声有色有味道,潜入心底的感觉耐品含蓄。整体上紧扣诗题,呈现风雨过后,岁月静好的温馨。

●等雪
零度
无人之地,阳光很好
风不来,树木不摇
便没有黄叶
乱
落
鸟鸣的
果香味,陪老人的
拐棍,在等
一个不知何时到来的
雪女儿
整首诗歌条理清晰,思路明朗。看不见的思念撕扯着心扉。没有繁文缛节的堆砌,笔下干净利落。
两个小节并列承转,第一节刻画出一幅静秋的场景,为下一节的抒情做铺垫。安静的秋天,阳光明媚;没有风,树叶静静地想着心事。"鸟鸣的果香味",运用通感的修辞。清脆的鸟鸣,清芬的果香在空气中弥漫,这一切景致设定引出主要人物出场。
拄着拐棍的老人是孤独的;在远望,在期盼。是在等雪吗,是在等远方的女儿归来。隐喻的笔触,融情于景。

●陪秋远行
水云江南
绿,徐徐转身
看见:黄,落红,森林露出的
大雁刚飞去
坐在河边,轻轻晚秋
山川千里
驳船缓缓向北
乡村
种麦,起菜,打枣
谁蹲在冬天门口,吹口琴
高音低音都含着雪
雪,下得薄点少点
那城,才能留着一条小路
回到月光
诗句吸睛,沉稳凝炼,笔法娴熟。
秋的色彩是丰盈的,秋的感觉是舒缓的,秋在为一场雪的飘逸做着铺垫;无限秋光尽收眼底,在诗人笔下挥毫泼墨。
第一节点墨渲染,或黄或绿,或红的秋色缤纷着心情。高飞的大雁更添诗境。一静一动,笔触清新优美。
第二节直抒胸臆,把所见所闻呈现给读者。秋收的场景,孕育着乡村的富足与农家的快乐。
最后一节紧扣诗题,言近旨远,耐人寻味。整首诗囊秋入怀,美不胜收。

●月光辞
孟楠
月光喝醉乡愁
摇摇晃晃
从步行街晃到田野
晃进老家小院,残留的酒香
呛得祖母
咳响了我们的小时候
诗句简洁,温情满满,乡愁悠悠。诗人以拟人的笔触开篇,由景及人,抒发思乡之情。喝醉酒的月光一路摇晃,从街道到田野,晃进故乡的院落。残留的酒香,引出回忆。祖母与儿时的一些时光印象涌上心头,随月光发酵……

●绿动早晨
李 纪
牧笛
儿歌
蝉鸣
绿了山村
清晨
河边几个晨练的身影
弹指东边云
西南方就下起了太阳雨
爱这时光,这山村
他们的每一次转身
才那么
柑桔、枇杷、葡萄
顺着酸酸甜甜,我能
漫步进浅嫩的昨夜:飞鸟
满天星星
诗句清新素雅,乡村的早晨弥漫着浓郁的果香扑面而来。诗人融情于景,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一草一木绿动清晨,一情一景醉入夜色温馨。牧笛、儿歌、蝉鸣,河边散步的乡亲,呈现出小山村的幽静与谐。画面清晰,尾句灵动,升华情感。
●粑耳朵
赖杨刚
坐嘛
喝茶。有个人
陪我同时用竹筷
敲碗:红烧芋儿鸡
粑了吗
就算敲烂铁饭碗,也不会有
什么好后悔的
“同声好相应,同气自相求。我情与子亲,譬如影追躯。食共并根穗,饮共连理杯。”幸福就是如此简单,有个人默默陪在身边,与你同甘共苦。捕捉平凡生活中的场景,抒发心中情感。原来“耙耳朵”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与呵护。

金牌点评;逸清
组稿;诗妖赖杨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