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志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浦东诗廊》杂志主编、《浦东文学》杂志副主编兼理事长,《长三角文学》杂志执行主编。迄今已在《人民日报》《星星诗刊》《诗歌月刊》《上海文学》
《萌芽》《作家》《莽原》《银河系》《上海诗人》《海燕文学月刊》《中文自修》《绿风》《新民晚报》《解放日报》《劳动报》《文学报》《世界诗坛》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1000余首诗、200余篇散文和报告文学作品;著有《飘曳的琴音》《挂在树上的歌》《岁月河里的流音》《年轮时光的碎片》
《长翅膀的诗韵》五部诗集和散文集《多味散记》《晒晒生活如歌》2010年获《中国作家》诗歌一等奖2011年获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二等奖2013年获“华夏情”全国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2014年获浦东“临港杯”征文诗歌大赛三等奖;2015年获第二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
秋思
文/严志明
站在一片枯瘦落叶上
疼痛的叶子减去秋天老去瘦了
等我仰望苍茫深远的天空
飘落清冷的细雨
把往事拥挤在泥泞小路上
和那些苍瘦的芦苇,枯瘦的小草
一样望穿秋水等待的湿梦
在迷茫苍风中
远去迁徙的雁群
离别忧伤痛苦的泪水
挂满了孤寂的野菊
留下了生疼嘶声啼鸣
血滴穿越原野、河流和山峦
孤鹰在痴情盘飞
寻找旷空上飞翔的足迹
一次次雄壮攀高翱翔
掩埋了夕阳和江水
一朵冷凉云雨瓢泊过来
携带深刻的记忆
我沉思凝望
打落一片枯瘦的叶子
流出在地上全是留恋的咯血
今音评论:
用演绎的手法来诠释诗歌
《秋思》五段,由动作逐渐拉开思绪和情绪的表达,思绪从“秋”开始,而诗点却能够以“一篇枯瘦落叶”为主,并由此发展了诗歌线索,是用视角的转换来完成的。在技巧上注重了远景、中景和近景的逐层递进和拉升。
这时候,诗歌在场景的配置上,也充分发挥了用色彩来衬托心境的手法,并且能够在第一段中,重视了用意象来进行内在的表达和抒发,是以第三行的“仰望”开始,用节奏来体现动作的变化,以第二段第二行尾“枯瘦的小草”的视点之间的相接,来显示诗歌发展的线索。如此划分,就是要掌握诗歌灵魂所发展的趋向和活动范围。
作这样的把握,不但从技巧上看清了段落之间的结构,同时还抓住了诗歌的主题是“雄壮攀高翱翔”,(详见第四段第三行)。 因为是赏析诗歌,就要从赏析的角度出发去寻找,去定位,去落实。寻找诗歌的艺术风格;定位于愉悦和自信上;落实到行动中去,这就是由阅读和欣赏带来的良性循环的效果。
这不但对自身有益,同时还对其他人也会发生好的影响和作用。这是《秋思》的意义。意义在于现实中的选择和鉴别,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不浪费时间和精力,因为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诗歌的主角能够“思”在“秋,”这其中,除了季节制约人的思维的同时,更多的则是在主观上,具备一种求知的渴望程度。
又因此,在诗歌的第五段当中的第一行,以“一朵冷凉云雨瓢泊过来”对诗题再次进行切入,就是为了验证自身的定力多少。这个定力能够“穿越原野、河流和山峦。”(详见第三段第六行)像这样的认识,在现实中又有多少人能够想得到和做得到。想到了不去实践,而实践是处于一种“迷茫苍风中”,(详见第三段第一行。)
在具备了像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才有资格对这首诗“说三道四”。何况,任何人对一首诗歌的认识,是永远处于一个无止境的状态之中的,比如对第四段第一行“孤鹰在痴情盘飞”这样的诗句,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经济地位、在不同的阶段中,都会品出其中的不同含义。
又所以,对每一首诗歌,能够结合自己的某个方面修养去进行品读与欣赏,容易减少自身的戾气和所谓的骄傲情绪,在这方面,所要保持的身段和态度,以谦卑和友善的最好。
写下这篇评论,也正处在秋天,而“思”却和作品内容有所不同,这个不同就是经历不同,于是,看待每一首诗歌的方法也就出来了,那就是不同的诗歌,要用不同的眼光和方法去对待,首先一条,必须尊重作者。

评论作者简介:今音(笔名),王荣根,诗人,小说家,实名编剧,评论家。曾获《上海文学》奖项。中国长航作协理事,上海浦东新区作协理事,浦东作协文学理论批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浦东诗廊》杂志编委。《今音中外诗评选》主编。著有长篇小说15部,评论22部。签约影视多部。现居住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