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音诗评
《熟悉的小路》以一条心路痕迹在异域他乡把它记录下来,这时候,诗歌的踏实是依靠日月积累的信任度,由此将内心世界的表达,托付在这诗里面。有人或许会问,写诗歌干什么用。就起平衡内心世界所用。用在彷徨时,作为依靠,作为大山,作为理想的目标,使得生命的质量与活法与众不同。用在人生低谷时,他就像阳光会把你领出峡谷。
所以说,诗歌题目《熟悉的小路》,它就是心路。诗歌用五段来描述那条《熟悉的小路》。“熟悉”从陌生开始,从离别又开始陌生。这个常规在这首诗里已经被打破,在离开之后依然所保持的“熟悉”还在。在心里。意浅韵浓,浅在意象的表达上,韵浓于力量的支撑上。
那就是第一段第三行“穿透”两字所带来的效应,对这两个字在感悟之后摄取放入诗里,作诗段结构发展的质感厚度,有必要。因为“穿透”需要力量,就是从眼睛里望出去的这股神情中,其本身就含有力量,这股力量在诗歌主角是一个女性身上,所以,,称她有不一般的想法。
这个想法就是第五段第二行至第四行。能不能成为事实,作为诗歌里所表现出来的场景来看,暂时没看出来。但不影响这首诗歌的魅力传递,其魅力是指,把世象善于融化。关键是在于一个“融”字上,这个字在诗歌里面没有直接表述,但是,意思已经传递出来了。那就是“你会和我十指相扣”在“七老八十的时候。”
作为理想中的境界,其所含有的美好和美妙,仍可作为人生过好每一天的动力,并作为潜意识,自己给自己鼓励。诗歌的可贵之处在这里。如果说到这首诗歌的起鼓舞也好,叫人静静等待守候也罢,其中有一个心绪比较重要,那就是耐心。
这时候,诗歌在各段段落中含有的“光晕、草坪上的长椅、亲昵的软语、悦耳的口哨”等场景氛围及影子,还能相伴的时间长一些。道理在于“心静。”这是女性作者创作诗歌的特色,表现在细腻和柔软上。在诗歌中,彼此的心灵都需要慰藉,也都需要呵护。所以,这首诗歌有一股“暖意”在内。
【评论作者简介】今音(笔名),王荣根,诗歌作者,小说家,实名编剧,评论家。小说《底蕴》曾获《上海文学》二等奖;长篇小说《冲出北大荒》曾获“中国知青作家杯”一等奖项。中华知青作家学会主席团委员、中国长航作协理事,上海浦东新区作协理事,浦东作协文学理论批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浦东诗廊》杂志编委。《今音中外诗评选》主编。世界诗歌联合总会高级顾问。著有并出版长篇小说十五部,评论二十二部,合集三部。影视签约作家。现居住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