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晓蘭 笔名蘭香,祖籍建省福州市出生,现居住美國洛杉机,职业美顏,从小喜愛阅读散文,诗词,喜欢音乐 ,歌唱,同时利用文字和歌唱的形式表达,对事物的都具有极高审美观和追求与探索,仍执著地去探索和学习。想从中学到知识,来不断提升自我。

蘭香的诗
童话(外一首)
我该是那迷路的孩子
误入一片陌生的森林
怀春的水墨
荡开过客的加州
找不到开心的童话
没有家的日子
那看海的眼神
堆起思念的积木
裏上月亮的芬芳
送一叶兰魂
寄远
远方在下雨吗
纯洁天边的游云
好想在小巷中走出
油纸伞有了温度
丝丝缕缕的缠绵
绿了我心
【今音诗评】
诗题《童话》本应是个美丽的故事,而在这首诗歌当中所要表达的是相悖义。但要把这种义表达出一种丝丝如扣的“缠绵,”决定的是诗歌本身所含有的心态。心态也分层次,有好也有比较好或一般而言。那么,“我该是那迷路的孩子”(详见第一段第一行)正处在一个懂道理的心态层面上。
“道”从“远方”来,(详见第三段第一行)看到的是“纯洁天边的游云。”这一段凝结了善于保护自己的方法,比如,从“油纸伞”的“温度”中,还能够感受到其中“丝丝缕缕的缠绵。”那么,这个理表现在结果上而不是在过程中。生活中有很多人常常会说,看结果和说结果之类的话,舍去了过程。这主要是从“道”这个角度来考虑的。
这首诗歌表现出了一个“顺心法。”这也属于诗歌在创作时的巧妙,妙在诗歌能说真话,能说内心憋着已久的话,诗歌巧在“越说”上面,人越说越精神,从某点上讲是一个效果作用,比如,说一说,心里就敞亮多了,就是这个道理。从变好了的这个方面去关注的话,这就是诗歌的创作魅力,因为真,所以能够得到更多的读者认可。从创作手法上是这样一个情况。
再来看诗歌按照段落突出了要说的并经过筛选的内容是“找不到开心的童话”(详见第一段第五行,)和“没有家的日子”(详见第二段第一行。)其中,有个“尾首照应。”通常都是说“首尾照应”,那么在这里的“尾”是第一段的最后一行,而“首”是第二段的第一行。在内涵上起层递作用。再从“道理”上来认识这其中所含有的机趣,是在于懂道理的人对自己的生命保护有好处和有意义。
诗歌就沿着这条潜在的轨迹前行,如在第二段的第四行,用了“裏上月亮的芬芳/送一叶兰魂/寄远.”并由这个“远”和第三段的第一行的“远方,”表现出了一个“顶真”手法运用,对诗歌起到了凝练效果,是在最后一段的最后一行“绿了我心。”这时候的《童话》已经得到了升华。华丽表现在思想上的“温度”恰到好处,同时能够起到“纯洁”作用,这在无意中,就已经达到了呵护好自身生命的目的。
偷心
我的心丢了
丢在柔风潋滟的春天
缕缕的思潮
荡开一波波呢喃
晨星一样的眼神
寻找
甜甜又酸酸的笑容
萌生亲近浓荫的愿望
缠缠绵绵的心弦
拽着思绪悠悠飞翔
萌萌的记忆
情愫浸透我
浸透我
捧起明月
照耀着相逢
花开的季节
尽情地开放
我不知道
是怎样的相思
牵挂成同在
秀发纷飞的诗句
都是幸福的韵脚
把梦枕入夏季
繁复的蕊苞
裹含着痴迷
醉了彩裙依依
依依想念
【今音•诗评】
《偷心》作为爱情诗定位。旋律之缠绵,是和作品生活中的氛围和心境的起伏而匹配。但是诗歌的切入口是“心丢了。”像这样的角度,写的人不是很多。写缠绵的情诗更需要在节奏上注重把握。在段落的衔接上又不能落于细节的密集之中,诗歌必须要突出其旋律。但又因受缠绵所限制,而又不能在情感处理上出现大起大落。处理起来有难度。
这首诗歌在表现上有“缓而不密、”“扬而不疾”的特征。从段落之间看,有跳跃但“针脚”不密,从叠词和双音节词的运用上来看,有旋律的扬起,但更加避免旋律的“疾。”比如,诗中的“屡屡、波波、甜甜、酸酸、缠缠绵绵、萌萌”等,都是一种缓节奏的处理方法。表现出温馨、甜蜜、憧憬、妩媚、难忘等元素。从第五段起,也可以称它为诗歌的转折。也是诗歌的核心段落部分,因为在这里,将引出“偷心”的所在,是“牵挂成同在/秀发纷飞的诗句”里面。
至于第六段的复述,依然是以缠绵的套路来对“偷心”继续作展开性表述,或许需要。这要看体验时候的情感需要来进行布置,以继续阐述“偷心”和“想念”之间的关系。
【评论作者简介】今音(笔名),王荣根,诗歌作者,小说家,实名编剧,评论家。小说《底蕴》曾获《上海文学》二等奖;长篇小说《冲出北大荒》曾获“中国知青作家杯”一等奖项。中华知青作家学会主席团委员、中国长航作协理事,上海浦东新区作协理事,浦东作协文学理论批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浦东诗廊》杂志编委。《今音中外诗评选》主编。世界诗歌联合总会高级顾问。著有并出版长篇小说十五部,评论二十二部,合集三部。影视签约作家。现居住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