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阎盛芳(笔名鸑鷟、阎远),祖籍云南省腾冲市,缅甸密支那华人。作品曾发表于世界华文散文诗年选、梦蝶派、田园漫步文学社及东南亚多国报刊。在2017第二届“紫荆花杯”世界华文诗歌大赛《诗梦香港》获优秀奖。诗歌《瓦城》获2017“胞波情深”中缅文学作品征文优秀奖。

复活
文/阎远(缅甸)
我一路向北疲行
扑躺于号风的雪域
捧起滚热的雪球
意欲清凉永火的灵魂
乌云是巨人粗茧的铁掌
攥紧瑟瑟抖动的天公
木乃伊裹尸的素练
缠绕得大地躯壳僵硬
世界一点一滴的在凝固
幽细地 连绵地
远方传来狼群的嘶嗥
提溜着辉灿灿的来世光明
今音诗评:
从名不经传逐步走向成名
如何从一首名不经传的诗歌当中,去捕捉它的内涵和经典,这一直是很多读者和作者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比如《复活》,它的意象所要表明的主人公的态度是四个字,“一路向北。”也就是说,诗歌的选向十分明确,因为北方比南方寒冷,冷在“雪域”而不是海南的三亚。
于是,可以从诗歌的方向和定力上来判断主人公的心迹,是处于一个有准备的情况之下,如,准备“疲行”,准备“扑躺”,准备“捧起滚热的雪球”,还准备“意欲清凉永火的灵魂”等。这时候就可以发现在全篇的三段当中的意象比例有浓意倾向,其理由是为了刻画主人公内心所做的一系列铺垫。比如,第二段第一行的“乌云”,该段第四行的“大地”等,在这一段的四行里面,主要反映的是一个天地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在句式处理上,行数相等,比如,都各自用两行来描写天和地。
之所以要把天和地的关系摆进去,也是为了表现主人公的视野开阔和豁达的胸怀。这时候,还可以发现诗歌对读者起着导读和引领作用的感觉,是由诗歌的魅力所展现出来的,它要求有人能够看得懂它。同时,欣赏诗歌的难点也表现在这里,难在了欣赏的能力需要培养和锤炼上。
由这个过程来体现各自在精神层面上的拥有多少。假如这样辨析的话,于是这首诗歌的深度和内涵也就被挖出来了,接着就起熏陶和影响。熏陶那些一直以来愿意欣赏诗歌的人,影响一些在层面上继续想提高的人。这又涉及到了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作用,然而,这首诗已经做到了,否则,不会写这样的点评。
谈这首诗,已经涉及到了诗歌以外的东西,如何构筑呵护自己精神世界的层面等,但还是需要借鉴这首诗歌里面的一些词语,由此进行“互染”,比如第三段的第一行“世界”,还有该段第三行的“狼群”等。从这些意象的组合与排列来看,它跟诗题《复活》是一个有意和有为的互动,以假设出现,有预置效应,然后得出感悟。
【评论作者简介】今音(笔名),王荣根,诗人,小说家,实名编剧,评论家。曾获《上海文学》“中国知青作家杯”奖项。中华知青作家学会主席团委员、中国长航作协理事,上海浦东新区作协理事,浦东作协文学理论批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浦东诗廊》杂志编委。《今音中外诗评选》主编。世界诗歌联合总会高级顾问。著有长篇小说十五部,评论二十二部,合集三部。影视签约作家。现居住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