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最可爱的人
——记战斗英雄刘钢锁的故事
文/丁继坤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那些为祖国和人民解放事业、抗美援朝中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革命功臣。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70周年之际,笔者慕名寻找采访了韩城市金城办现已90多岁高龄、曾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并荣立战功的共和国功臣刘钢锁。
年已九旬的刘钢锁,思维清晰。说明来意后,他对过去战争年代记忆忧新:“1948年,我刚19岁,怀着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澄、合战斗中,为了掩护部队突围,英勇奋战,用手中的刺刀拼杀了三个敌人后,腿、背受伤,但我仍然坚持战斗,直至胜利,被部队授予二等功,受到嘉奖。”

“1952年,我积极响应祖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从青海随从部队高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战歌,入朝作战。”讲到这里,老人情不自禁地和老伴唱起了这首激昂的歌曲。“到了朝鲜后,我出生入死,参加了多次激烈的战斗。
特别是1953年6 月25日,我所在的西北野战军一军一师一营,按照上级部署,投入到朝鲜前线一零零高地大反攻的战斗之中。当时有一位战士叫秦志学,战斗前,他告诉我:“在作战中,不论谁牺牲了,活着的人回家后都要到家里去告慰家属。”没想这到竞成了临别之言。

接受任务后,我(时任班长)与红旗班12名战士要通过敌人的一片开阔地,夺取敌人的阵地。由于叛徒的出卖,敌人知道了我军的战斗计划,对部队造成了严重伤亡。
晚上8时战斗打响后,我身为班长与战士匍匐前进。当我们看到敌人前沿阵地的时候,忽然敌人的探照灯把开阔地照的如同白昼,刹时,敌人的炮弹如雨点般炸在前进的部队中间,战士秦志学被炮弹击中,血流如注,结果伤口包扎无效,壮烈牺牲。

这时又有炮弹落地,弹片炸伤了我的头部、腿部,鲜血染红了军衣,但我不顾一切地向前冲锋,直到把红旗插在了敌人的阵地上,但由于流血过多,当场昏死过去。当我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了临时医院。
后来听说与我一同战斗的12人有5人英勇就义,如果不是朝鲜的群众把我从阵地上救回来,否则我也为国捐躯了。

后来我们回国后,曾到秦志学家进行了慰问。”说到这里,刘钢锁老人的眼里充满了泪花。
回国后,刘钢锁先后在吉林医治疗伤,左腿因坐骨神经损伤而截肢。1956年,刘钢锁复原后回省荣誉残疾军人疗养院疗养。
回到韩城后他继续发挥余热,他多次受聘到部队、学校、机关单位等处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报告100多场次,受教育人数15万人次,在象山中学作报告后,教师为他赠送了:“丰功昭日月,碧海映丹心”的牌匾,先后荣获渭南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双拥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