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 夜 长 廊
沙瑞宁(上海)
风起
旋转在午夜长廊
梦里近
醒时远
一念执着
再念似水流年
用心尺丈量
灵魂感念的距离
不深不浅
斑驳了平仄光阴
微风入指尖
凝结心绪寄予残阳
装订漫延成诗笺
前路、远方
脚步重叠迷茫
千层云雾
风月无边!
今音点评:
注重技法自然的效果在于断句
《午夜长廊》是诗歌人物的思绪形象化的体现,它和佛教里面的夜静思有相似之处。三段十七行,以段落旋律来体现出有古诗韵的潜在影响。这首诗歌和其它诗歌相似之处就是切入语“风起。”问题是在这么多相同的情况下如何识别出它的新意。因为有很多相同题材的诗歌就是没有评论,所以新意还依然留在那首诗歌里甚至被众多人不识。
识诗歌和识未来有相同之处,尤其是在被混淆的情况下更要做到识出好的东西来,主要是靠评者的立场来完成,其实评诗歌是在品作品之后,这个品,就目前情况而言,都是以熟悉和了解的作者的作品为前提。陌生人不敢评,因为不了解。而了解是先通过作品然后再逐渐认识人品,这样的评论写出来比较放心。
作者在这首诗歌里面的切入语“风起”,虽然是沿用了双音节作开头,看似这样开头的样式,作者在居多的情况下,如何再认真去看出它的新意便是运用了裁剪手法,比如把大家再熟悉不过的风起云涌这四个字,采取了断句法,即把“风起”之后的话都裁掉了。作者没有把云涌两字作为该段第二行的开头,实属是聪明之举。
但是,在以下的段落里,其所含的云涌意识,由涌来显其诗歌的特征,依次铺排则是以第二段第一行的“用心”、第三段第一行的“微风入指尖”来体现诗歌人物的优雅和睿智。比如人物的优雅是从第一段第一行的“风起”的面上开始,然后由第三段第一行的“微风入指尖”的点上结束。而第二段第一行的“心”,则在这两个端面的中间,由它的巧合,但也有它的自然现象。同时,这首诗歌也对那些面面俱到的描述类诗歌,是个相悖性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