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诗社用评论推出作者和作品
文/今音
在上海号称有200多家民间诗社里面的浦东诗社,用评论来力推和包装作者,以稳健和扎实,在社会上引起反响,2018年被市级作协授予最美丽诗社的荣誉称号。
在浦东开发、开放的日子里,云涌而生的浦东诗社,汇集了浦江两岸热衷于诗歌创作者,从视野、从理念,相对拓展了思路。围绕全国和市地域作品多而散的特征,逐步发现和重视借诗歌评论的势头,把长期坚持在底层默默无闻进行创作的人,在重德的前提下,把他们推出来,截止最近三年,已在上海各诗社发挥骨干作用的有二十多名作者。仅2019年,有四名作者加入市作协。
该诗社有一个评论团队,在民间诗社里显示出的优势有目共睹,比如,浦东诗廊杂志已经在全国发挥较大影响的是和大河杂志,建立了合作关系。今音文学与评论刊物,也在国际华人诗歌圈里形成反馈。海内外的作家通过刊物,也从侧面了解和认识上海。
近年来,在上海、全国,乃至海外华人诗歌群里,有影响的作者有,戴约瑟、杨瑞福、陈曦浩、杞人、然空、显微镜、李必新、海 客、阿 红、许干生、毛恒锅、管龙根、陈晓燕、蓝天云海、曹昌银、贾 彦 、东方鹤、史秀琴、罗 林、丹桂飘香、江菊萍、施钢荣等。
在如今汪洋大海般的诗歌篇幅里,浦东诗社社长,中国作协会员、浦东作协常务副主席严志明,用与人为善的处事态度来团结作者,使得诗社在发展的过程中和空间里,体现了扎实,以每个月活动一次和有准备的评论资源,获得了作者们的赞许。
浦东诗社立足于民间,评论体现了文学基础的应用性特征,严格地和空泛谈的抽象评论,形成了相当大的反差,从而表现出来的新,就是对作者量体裁衣,缺什么补什么,被评的作者一目了然。为了扩大影响,诗社还邀请了上海社科院教授潘颂德和孙琴安与会点评。
该诗社只是一个民间诗社,能够坚持数年,每年按月举办一次用专题研讨的形式,来推出作者和作品的做法,在全国也是少见的,这也是一个地方某个层次的人心所向形成的好的风气和效果,与民与社会都有利,利在追求和寻找一个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
该诗社评论团队目前有核心人员邵天骏、何国胜和今音等三人。
2020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