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罗林,本名罗绪林,上海人,生于20世纪60年代,年轻时就爱好文学,曾公开发表过一些诗歌。喜欢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用诗歌吟唱美好的生活。上海浦东新区作协会员,曾出版诗集《拾日子》。
中 医 诊 疗 ,问
罗林(上海)
问,问你
今天电脑前工作了多久
你说,今天加了半班
问,问你
今天的空调开了多少小时
你说,从上班到下班
初诊
疲劳,虚也
寒热由表及里
你问
中华千年中医,如何
天地合一
天人合一
阴阳五行,如何
互助
你问,感冒
是热,还是寒
是劳累,还是安逸
蒲公英的花絮,飞入
“本草纲目”
飞入中医学著
2019.7.26
【今音评论】
对遵循规律的理解方式
《中医诊 疗,问》采取的是对话形式的结构,以所思为主。比如思规则,这时候的“问”,只仅仅作为表象,诗歌更重视的是及里。里是深度,但它又和表象所提供的广度组合部分,如现实中具体的“疲劳”、“寒热”,和历史文化的深邃部分的第二段,又密切相关。像这样的关联想说明的是一个“天人合一”道理(详见第二段)。
然而,这种道理的形成以及被社会认知和认可的并不占多数,也就是说,在“合一”上,是有阻力和困难的。这也是诗歌所面临的难度,难在消化上,对其中的陌生和有诸多的不了解,也自然从这首诗歌当中变成了现实中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那就是,不论你承认与否,对天人合一的规则了解,先可以作为常识来作些感知,这样也有助于彼此的生活,得到的愉快也多一些。
于是,诗歌也具有了引题作用。就是从诗歌的角度,把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引向公众视野,意在承认和遵守某些规则,能给幸福生活指数加分,比如天地合一规则,它在“中华千年中医”里含之为“阴阳”,表现在人身上的是,气会随时辰所出现营、卫之气互转等。
这首诗歌以第一段的口语切入之后,马上在第二段引向深入的一个关键词就是一个“虚也”。那么,何谓乘虚而入的命题分析也就成立了。欣赏。
【评论作者简介】今音(笔名),王荣根,诗人,小说家,实名编剧,评论家。曾获《上海文学》“中国知青作家杯”奖项。中华知青作家学会主席团委员、中国长航作协理事,上海浦东新区作协理事,浦东作协文学理论批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浦东诗廊》杂志编委。《今音中外诗评选》主编。世界诗歌联合总会高级顾问。著有长篇小说十五部,评论二十二部,合集三部。影视签约作家。现居住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