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春天是葉
文/木子
如果
可以在一個慵懶時的午後
如果
可以在一個微風中的春天
如果
此時還有一些流水的聲音
如果
此刻還有幾片葉子的舞蹈
如果,
這些如針般金黄的生命
那些空洞盒子中荒蕪時
無數次抬頭却重未相遇的葉子
恰好飄落在樹下長椅的扉頁中
我會将它收起
合着時光的記憶
一起慢慢地老去
如果春天是葉
【今音评论】
评诗歌的顺“水”而为
《如果春天是葉》 从诗歌的外形上,一个最明显的特色,能够用长短句的工整,以及包括前三段的排比结构,把所要表达的主题“空洞盒子中荒蕪”反衬出来。
这样一来,这首诗歌的多技巧手法的综合运用同时也表现了出来,比如,表现在节奏的舒缓是以“春天”的旋律所展开,其中有个从冬天过来的前提。但是,在不同的作者创作中,假如说这首诗是命题诗的话,会出现万紫千红般的景色,主要是指作品特色的多样化。
而在这首诗当中,所要体验的诗歌创作个性是,轻轻的跟着“一些流水的聲音 ”去寻踪(详见第二段第二行)。于是,诗歌在这里所表现出来的是一个地域的模糊性,无意中,将诗歌的空间打得更开。
比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经历的人,都会用自己的感觉去跟着“流水”走,或者是一边跟着走,一边听“流水的聲音”。其中的感的地位、作用和效果明显与否,和生命质量有关。
诗歌把这些现象和诗题“春天是葉”,将它界定在一种从属关系上,其特征是以柔显缓,比如第一段第二行的“慵懶時的午後 ”;以柔显美则表现在第二段的第四行“幾片葉子的舞蹈”;以柔显刚是指第三段的第二行“如針般”。至所以能从诗歌中看出这些,作为欣赏方法中的一种,那就是把任意性、随意性和有意性等三者结合起来。
接着,就要把这三者看似抽象的术语化开,如任意性的表现,主要是指诗歌全篇的风格所具有的潇洒程度,并用之来体现富有个性的创作风格。欣赏方式的切口,可以按照诗歌段落的排比结构走入到里面。
有的欣赏之所以深入不到里面去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把内文和外在结构联系在一起观察思考。如果在欣赏意识上已经作了分离,那就容易在欣赏效果上打折扣,同时还会生出许多歧义等。
再谈这首诗歌的随意性,表现在选词上更加注重的是词语、心迹和意象的“三合一”。如“懶時的午後 ”、“微風中的春天”、“流水的聲音 ”、“葉子的舞蹈 ”和“金黄的生命 ”等,特色是显示出了“春”的节奏,特征是尾行工整,其中包括双音节的使用和处理在内。
于是,又可以认识到这首诗在设计上,特别注重了内在的词语排序与安置,这又是有意性的体现。对这首诗歌是有意识这样处理的,而不是陷于无意识状态。
诗歌的创作,把有为和无为,可以看作技巧的不断反复认识和使用,从客观上看,都有它的不同的境界所含在内。文字虽然是固定的,而文思却是活跃的。就是再过若干年,当回头再来审视这首诗的话,还会有更多的重要发现,原因就在于事物是发展的。于是,可以看出这首诗歌的大技巧是在于自然。
还是以这首诗歌为例,诗题是《如果春天是葉》 ,那就要按照春天的步伐去写,作者不仅做到了,而且还做好了。做到和做好是属于两个层面的东西。接着再谈“春天是葉”的欣赏效果的最后一点看法。“葉”的属性和质地,也构成了这首诗歌的魂。尤其在面对“那些空洞盒子中荒蕪時 ”,诗歌富有智慧地把它优雅地化解到“樹下長椅的扉頁中”。
体现出的是面对人生态度的潇洒、骨感和大气,核心在于宽容与包容,还有兼容等为人的处事方式。《如果春天是葉》,那么,它也会“葉”落满地,与“長椅的扉頁”重逢。无论是作为开端也好,还是结束也罢,像这样的结局,都具有美感。
诗评作者简介:今音(笔名),王荣根,诗歌作者,小说家,实名编剧,评论家。曾获《上海文学》奖项。中国长航作协理事,上海浦东新区作协理事,浦东作协文学理论批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浦东诗廊》杂志编委。《今音中外诗评选》主编。出版长篇小说十五部,评论二十二部,签约影视多部。现居住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