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的以后
文/罗林
以后的以后
将走进深秋
以后的以后
总将记住你的名子
总将记住那个餐厅
总将记住上班的往返
总将记住路灯
总将记住梧桐树
灯光下,一杯苦酒
喝尽辛劳
喝尽悲苦
喝尽激昂
以后的以后
将记住年华
记住一段姻缘了断
以后的以后
没有以后
单肩包吹散在风中
吹散在路口
岁月婉约悲情
岁月蹉跎激昂
就让音乐唱下去
唱在这人生的路口
2020.8.24
【今音评论】
评诗歌人物自省并定位的顺势而为
罗林这首《以后的以后》以将来时的姿态,把握五个自然段的核心在于“姻缘了断”(详见第四段第三行)。这个也是诗歌的包袱,终于被抖开了。其铺垫是前面三段,能够按照渐行渐思的第一段、归纳汇总的第二段和以点深入的第三段,其标志是见好就收。比如好在对未来已经认识深刻并且到位,收,是指用诗歌三段的三个侧面,能够得出属于自己的生活经验,这是在现实生活当中起指导作用的做法,也已经在诗歌中反映了。这是诗歌的担当与道义同在。
问题是能否被睿智的人看出来,作为这首诗歌而言,已经体现了仁者和仁心。如果说诗歌的魅力是如何被认识和看出来的,其中就有这个切段分析综合法在起作用。这种说法并没有按照所谓的教科书在做,而是按照实际发生的情况,在作正在进行时操作。
比如第三段的四行非常典型,“灯光下,一杯苦酒/喝尽辛劳/喝尽悲苦/喝尽激昂。”诗歌人物的身份及社会地位的明显突出,在诗歌里面是作为引起社会思考的元素结构进去的。这就涉及到这首诗歌的题材,在处理上的方法和思维,和其他读者或作者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能够结合自身的量体裁衣的清晰,是面对人生的态度,同时也是自我定位的方式。
如此把诗歌展开来谈,发现了诗歌中具有共性的平淡无奇,关键是诗歌人物会熟能生巧。巧在第五段第三行和第四行“就让音乐唱下去/唱在这人生的路口。”对底层人来说,这也是属于智慧生活的做法,否则就会感到走投无路,同时也就没有了这首睿智诗的诞生。
所以讲,这首诗的积极意义在这个地方,比如积极在不杞人忧天,不埋怨愤恨,就算有愤恨,也在“一杯苦酒”中得以融化。如果要真正体会生命力的话,就读这首诗已经足够。因为这首诗含有了正直与善良人的生命力。
这时候就要考虑到像这样的人物所具备的气场,在诗歌当中是通过合拢的手法,将长远岁月作浓缩处理成五段二十三行。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在把握结构上的节制作用。这个就是对诗歌能够掌控的水平和能力。并且从思维轨迹来看,所具备的独特性也就在于自省。这个结果就是第二段的四行排比结构,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段的第四行也有一个“总”字领起。
它和第二段的排比“总”是一个承接和延续的关系。作为诗歌特色来认识,能够区别于其他作者在创作风格上的变异处理。这也属于智慧和技巧的共同所显。一首诗歌写出的深刻是有限的,而评一首诗歌的深刻,其相对要比写一首诗可拓性来得更强一些。
比如强在对绝对正义的思考上,这是结合诗歌的第三段的四行而言。这一段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诗歌人物所生存的环境、状态以及所思所求。这时候的求,在整个一首诗歌里面起到的是扛大梁作用,人物并不是无谓的作求,而是有目的的“喝尽激昂”。
面对这些情绪,需要思考的是绝对的正义能否分布在他身上多一点,用什么可以来与之达成,是用生命还是用其它方式的思考,比如像这样的生命在诗歌当中所承载的是不服、不认输和再接再砺。这和诗歌要表达的初衷并不矛盾,至于矛盾的端面能够摆到诗歌里面的作用,是为了给自己在反省当中起警示作用,这是诗歌所要表达的清晰点之一。
之二是人物的生活像寒冬一般,用“一杯苦酒”来表达,已经足够。但是人物有面对生活的热情和追求,如“喝尽激昂”就是一例。这是诗歌表现出来的认真。也是诗歌的光芒,而它的喻意却在第三段第一行的“灯”。值得关注的是诗歌人物没有表现出叛逆,而是顺应形势地为自己“以后的以后”作出了安排。
是在于诗歌的第四段第六行、第七行,“单肩包吹散在风中/吹散在路口”。这又说明诗歌人物已经获得了力量,而其中的代价也就在于第三段的四行。诗歌的重心落在了第三段。这是人物以消耗自我生命来换取的“单肩包吹散在风中”的个体行为,其中的耗是指该段的三个“尽”字的排比式。
而诗歌把这股力量严格掌控在第五段,“婉约”和“蹉跎”来体现。作为诗歌的细节来考察,会发现诗歌在结构上的严谨,是按照一条线索的发展和要求所得来的,并不是凭空捏造的那种。然而,线索发展最终为走出困境的人物喝彩,同时也为人物的所求而定性,比如定未来的风险和精神状态,风险即为第五段第四行尾的“路口”,而精神状态呈上扬面貌则是以该段第三行的“音乐”作伴为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