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真的再难出贵子?
严新权
有一篇文章说:寒门再难出贵子。该文作者以她“所教的那些考上重点学校的学生们家里条件都很好,而且这样的家庭通常能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为由,断定今后贵子多出自富门、寒门再难出贵子……
按她的逻辑,这些考上重点学校的富家子弟,因为中高考成绩不错今后就一定能飞黄腾达、没有考上重点学校的寒门子弟几乎不会有出头之日……她的观点确实有很多人的赞同,而且参与讨论的人都在现实中找到了许多例证。
真的如作者所说寒门再难出贵子吗?经过一番思量,本人觉得作者的思路有几处谬误需要纠正——
谬误一:过分强调物质条件对人的制约而忽视了个人理想、骨气和奋斗历程对人的作用。无数事实证明:只要不是极端的情况,家庭相对贫困一点的孩子,比富家子弟更懂得珍惜、自立和奋斗的意义;贫困,有时阻碍孩子的发展,但也会激发人的上进心、产生改变现状的决心——让“寒门”子弟有奋起直追的动力和行动!困难家庭的孩子,普遍比生活条件优越的孩子多些韧性、多些坚持、多些获得成功的心理条件,即逆境往往造就杰出人才;相反,经济基础较好和社会关系广泛的人家,孩子在成长期间,往往会因为缺少磨砺导致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也会因为缺乏一定的社会阅历,心理比较脆弱、在面对困难时常常不知所措甚至会做出愚蠢的选择。
内心强大、能吃苦耐劳,才是一个人积累实力、在未来取得成绩、在社会站稳脚跟的关键要素,没有它,做什么事都容易见硬就缩、半途而废。
谬误二: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忽视了事物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始终处于变化之中的规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优势与劣势常随环境变化而转换,孩子处于成长阶段,成长期间的自身条件(学识、能力、人际关系等)和社会环境(包括政策、法律、时代特征)也是随时变化的,因此孩子未来的状况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寒门”子弟逆袭成功的例子和富家孩子前程出现意外的情况数不胜数。这些年,总有新闻报道当初学霸级重点大学学生因为心理障碍而自杀、自残的消息,这些孩子多有孤傲、冷漠的性格,不懂得与他人和谐相处、不会处理棘手的社会性问题;有的崇拜西方社会和金钱,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极为扭曲,或者学成之后效力他国;有的因为条件优越在后来不知进取甚至堕落。这样让家长伤心、令社会遗憾、使国家蒙受损失的人,还能被称之为贵子?
谬误三:忽视了事物的相对性。上重点高中和重点大学,只能说明他在这两个学段的文化课成绩较好而已,代表不了成功、代表不了前途。个人道德品质、思想境界、人生目标、打算为谁服务等人生的尖端问题,是衡量一个人社会价值如何的尺子,而社会价值大小才是衡量这个人是否为贵的重要指标。还有,如果认定一个人是“贵子”那必定离不开“成功”这一概念,那么,成功的标志是什么、贵子的标准是什么,这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贵,有相对性、有阶级性,即看它对谁而言、对谁有利——有的人,偷奸取巧、想方设法逃离辛苦一线工作、当了官发了财、有了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就被称之为“贵子”;富裕家庭的子弟凭借优越的家庭条件和个人的一些努力成了领导、成了骨干、享受了高级别的待遇,即所谓出人头地了、能满足家人和亲友虚荣心以及物质利益了,也被成称之为“贵子”,但这类“贵子”只能是他们家的贵子、是这个利益集团的“贵子”,而不是人民群众的贵子。
对社会、对国家和民族、对绝大多数人有利,或者让和他有直接、间接关系的绝大多数人享受一种荣光也能享受一种荣光的,他就是大多数人的“贵子”。贵子,往小了说,是对父母而言,他只要自食其力、不招灾惹祸、孝敬父母、让家人平安,即使平平淡淡、默默无闻,就是爹娘的贵子;往大说一点,这个人积极向上——乐观、善良、勤恳、本分厚道、有一技之长、在社会中遵纪守法乐于奉献,即使没有太大的建树,他还是爹娘的贵子;再往大说——上升到国家民族的高度,一个人有大眼界、大胸怀、大作为,在所在岗位或行业能成为佼佼者,对社会有突出贡献,或者能为国争光、为国献身、受人世人敬佩,他不但是他父母的贵子,还是社会的娇子!
这就是“贵子”的相对性。
谬误四:这一思维有歧视劳动人民和普通群众之嫌。“贵子”之说,令人质疑:有贵就有贱,你眼里些有钱有势者是贵子,那什么人是贱人?不当官、没赚大钱、靠体力劳动养家糊口的平民百姓是贱人?私以为:如果这些普通人有爱心和平常心、不伤天害理、不侵占他人利益、凭自己的辛苦合情合理合法地赚钱,同样有尊严、同样可贵、同样值得尊重;如果高官得作或腰穿万贯却不尽社会道义,贪得无厌腐化堕落,看起来风光无限,但他实属于社会的硕鼠和蠹虫,只能受人鄙视、只能遗臭万年,诸如徐才厚、郭伯雄、周永康等贻害国家之罪人,东窗事发之前,其身份显赫、权倾“朝野”,不可谓不“贵”,可他们的“贵”,只和他个人、他家庭有关,和社会、国家无关,或者说,他们的“贵”是他们用来谋求私利的资本,稍有一点理性和正常情感的人,都不会把“贵”字和他门联系在一起……
我们提倡的“贵”,应该是能够维护社会公共价值、公共利益的“贵”,不是狭隘的“光宗耀祖”“出人头地”和违背公德损人利己的“贵”。我们培养和教育孩子,不能片面地以赚取金钱多少和获得官衔高低作为“贵”的唯一标准,不要用庸俗的理论去误导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应当用“拼搏”“奉献”“爱国”等高尚的信念去鼓舞孩子们志存高远、鼓励孩子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应该更多地引导孩子自立、自强、创业奋斗,引导孩子践行“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都不算好汉。”引导孩子认识天道酬勤、天道酬善的道理并立志作脚踏实地、热爱公益、心系苍生、热爱祖国、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光荣的劳动者;我们要教育孩子明辨是非善恶、自觉杜绝“拼爹”“认干爹”等丑恶之风,这样,我们的孩子在人生路上会有更高的成功几率……等实至名归,孩子在未来自然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自然会美名远扬成为有口皆碑的社会楷模、自然会收获很多鲜花和掌声。谁说这样的人不是贵子?如果说贵子、贵人是好人,那么责任担当和清廉才是“贵”之所在、“好”之所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受万人敬仰的周总理,他们是毛家、周家的贵子,是全国人们乃至世界人民公认的贵人,但他们享有的崇高声望,不是来自他们原生家庭的社会地位和殷盛家资,而是来自他们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怀,来自他们对国家、民族、人民深沉的爱,来自他们的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和大公无私鞠躬尽瘁,来自他们建党建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千秋伟业!所以“贵子”“好人”和家境没有必然联系,我们所说的“贵”和“好”,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联、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有的素质相关联的!
或许是出于对贫困家庭的同情,或许是出于对社会的悲观情绪,作者才无可奈何地抒发了“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感慨,但作者不该忘记“时势造英雄”“乱世出英雄”“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客观事实,任何时代都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任何时代都会有寒门子弟抓住时机、利用时机、迎难而上最终成就一番事业的例子!贫困和富有,都是双刃剑,对谁都是一种考验、都是生存或创业的资本,关键要看当事人怎样看待它、应用它,所以根据家境贫富简单推理孩子的未来实属不妥,这会误导很多孩子及成年人对奋斗、对社会的认知,甚至会让他们对自己的父母、对自己人生、对整个社会产生怀疑。提醒人们面对现实可以,但要侧重用激励给人希望、给人力量!
2020.1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