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陈锦国,1975年4月出生于江苏海安,毕业于同济大学,现定居上海。多年来工作之余,坚持文学创作,发表长篇小说、散文、纪实文学等作品近百万字。著有长篇小说《猴头山情事》、《雄嶂》、纪实作品集《落叶秋初》等。其中《非常窃贼》获第十届上海公安文学大奖赛(纪实类)二等奖。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
我想去的地方
文/陈锦国
深呼吸,再深呼吸
这里空气是最干净的
缪斯的工厂,让秃废的诗人
吐故纳新,穿上云的衣裳
清溪峡会洗净你肺里的积毒
双河溶洞会吞下你身体的黑
为了等你,时间停止了走动
世界还有一个最静美的地方
在等你。梅尔如是说。
2018.10.10
今音评论:
观后沉淀,为现实描一笔彩画
《我想去的地方》这首诗由旁观、冷观、静观。简称“三观。”现在对“三观”的使用有点随意。而在这首诗歌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是严谨。严谨是指一种对学术的态度。在现实生活里,观之不前的大有人在。
而这首诗歌里面已被颠覆,所体现的是观之上前,随后又在诗歌的第三段以单句成段方式,说出了“在等你。梅尔如是说”这样的话。其含义和用意,是以平等的方式在和他人进行交流。比如交流创作状态之中的“深呼吸,再深呼吸。”这是诗歌第一段第一行的切入语。
假如从欣赏和交流的角度出发,会发现有一个根本意义上的交流,它就是应对现实社会生活,同时要以此进行创作的方法,两个字:沉淀。诗歌创作如果要作这样的沉淀,也要看各种不同的对象。对象复杂和对象不一样等方方面面的特征,都决定了在借鉴和操作上的难度。
难就难在人心,难在双方意志的不可抗拒性,甚至还有其它许多可变的因素在内。于是,诗歌以第二段的冷观和静观的组合方式,给需要调整呼吸的人提供了一个,认识自我和他人的机遇。机遇有时候需要别人给予提供,有时候也需要自身去创造。
而这首诗歌是出于提供。这样一来,使得这首诗歌的一颗博大的心就体现了出来。因为诗歌是观之认之和主动相邀语“在等你。”等“深呼吸,”等“最干净”的“空气。”
这一些,已经不是“梅尔”在说,而是其他明察秋毫的人都在这样认为,那就是文学创作的“深呼吸”和“吐故纳新。”这是诗歌第一段的面相。它和相面不大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前者是已知,而后者是处于未知状态。
这时候诗歌的点,也就是第二个自然段的意,已经和诗歌题目符合起来。符合在“想去的地方,”以及包括“穿”“衣裳”的方式。如果舍其,谁还会这样推心置腹说这一番话。
这时候,自然景观的“清溪峡”和“双河溶洞,”为抽象的“深呼吸,”提供了确切的依据,也就是诗歌的出处也已经具备。简评到此。欣赏小说家能够在把握诗歌创作上的睿智所显。
评论作者简介:今音(笔名),王荣根,诗人,小说家,实名编剧,评论家。曾获《上海文学》奖项。中国长航作协理事,上海浦东新区作协理事,浦东作协文学理论批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浦东诗廊》杂志编委。《今音中外诗评选》主编。著有长篇小说十五部,评论六部,合集三部。影视签约作家。现居住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