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帐谈兵 (7)
整理编辑:百元生
第七集
毛,刘之争及毛泽东对刘少奇的保护
9月14日,毛泽东阅刘少奇《在北京各工作组领导干部会议上的检讨提纲(草案)》,批示:“少奇同志:基本上写的很好,很严肃。特别是后半段更好,建议以草案形式印发政治局、书记处、工作组(领导干部)、北京市委、中央文革小组各同志讨论一下,提出意见,可能有些收获,然后酌加修改,再作报告,可能稳正一些,请酌定。”10月23日,刘少奇根据修改后的检讨提纲,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发言,对派工作组等问题再次承担责任。
10月24日,毛泽东谈到刘邓问题时说:“把刘、邓的大字报贴到街上去不好。要允许人家犯错误,要准人家革命。叫学生们把鲁迅的《阿Q正传》看一看,其中‘不准革命’一章。乱子是中央闹起来的,责任在中央,地方也有责任,我的责任是分一、二线。为什么分一、二线?一是身体不好,二是鉴于苏联教训。我想在我未死之前,树立他们的威信。现在走到反面,结果变成独立王国,许多事情不同我商量。刘、邓二人是搞公开的,不搞秘密的。对少奇同志不能一笔抹杀。”“对刘、邓要准许革命,准许改。说我和稀泥,我就是和稀泥。”
11月3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同刘少奇交谈时,特意询问王光美和孩子们的情况。刘少奇表示,现在文化大革命起来了,我也要到群众中去锻炼锻炼。毛泽东说:你年纪大了,就不要去了。12月31日,周恩来在同清华大学造反派头头蒯大富等谈话时说:主席不同意让王光美回清华检查。戚本禹回忆:1967年1月的时候,清华大学蒯大富一些人,用王光美女儿出“车祸”的谎言,搞了一个“智擒王光美”的事件。总理知道以后,马上派他的秘书去把王光美接回了中南海。主席后来知道了说,共产党讲究光明正大,不准再搞这种骗人的事情。
1967年1月6日,毛泽东阅刘少奇1月5日关于北京建筑工业学院红卫兵要他去做公开检查的信,批示:“总理:此件请你酌处。我看还是不宜去讲。请你向学生方面做些工作。”次日晨,周恩来接见北京建筑工业学院学生代表,制止了他们逼迫刘少奇到该院作检查的行动。

1月13日,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单独会见刘少奇。刘少奇表示:“一、这次路线错误的责任在我,广大干部是好的,特别是许多老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主要责任由我来承担,尽快把广大干部解放出来,使党少受损失。二、辞去国家主席、中央常委和《毛泽东选集》编辑委员会主任职务,和妻子儿女去延安或老家种地,以便尽早结束文化大革命,使国家少受损失。”临别时,毛泽东把刘少奇送到门口,嘱咐他:“好好学习,保重身体。”回到家,刘少奇对家人说:“主席没有批评我的错误,很客气。”四天后,毛泽东在一次同外国朋友谈话中讲到王明时说:“他现在还是中央委员。下次代表大会,他恐怕选不上了。刘、邓是不是能选上?我的意见还是应该选上。”
1967年3月初,章士钊写信给毛泽东说:自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兴旺发达,全部仰仗共产党之英明领导,而毛、刘团结乃共产党领导核心坚强的保证,假若刘少奇同志确实犯了错误,望毛、刘二位能赤城相待,好好谈谈,刘可作检讨,但切不可打倒刘少奇。10日,毛泽东复信说:“为大局计,彼此心同。个别人情况复杂,一时尚难肯定,尊计似宜缓行。”这里的“个别人”是指刘少奇,所谓“情况复杂”,是指历史情况“复杂”。自以为是的文人,其实是在害人。他的信,代表着刘少奇的民望,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此后,对刘少奇批判明显加大。
有人认为毛泽东对刘少奇态度变化即源于此,其实并不完全属实,因为从他对刘少奇的保护来看,是没有改变的。不过在文革这个他认为最重要的运动正轰轰烈烈的时候,他是不可能对刘少奇平反,给予正确评价的。毛泽东可以对刘少奇宽宏大量,可别的人呢?特别是文革的得利者,无疑是要把刘少奇批倒批臭,使之永世不得翻身的。他们想必也清楚,不翻出所谓的“历史问题”,仅仅凭刘少奇在文革中派工作组的“路线错误”,是不可能把刘少奇置于死地的。
1966年8月11、12日,叶群两次找人写诬告刘少奇的材料,14日,林彪通过江青把这份诬告材料转告毛泽东。同年9月16日,康生写信给毛泽东,说:“我长期怀疑少奇同志要安子文、薄一波等人‘自首出狱’的决定。”“有些人本来就已经或企图‘叛党保命’,少奇的决定,就使这些人的反共叛党合法化了。”但这些都被毛泽东搁置起来了,章士钊写信之后,有关刘少奇历史问题材料的搜集整理立刻提速了。
1967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印发薄一波、刘澜涛、安子文、杨献珍等人自首叛变材料的批示》和附件,把1936年8月到1937年3月薄一波等经中央批准先后出狱错定为“自首叛变”,并把这个问题作为刘少奇的一大罪状。21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将涉及刘少奇二十年代被捕的材料交“王光美专案组”调查研究。
同时,对刘少奇批判的文章相继出现,批判力度大幅升级。3月23日,毛泽东对戚本禹所写《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一文作些修改后批示:“看过,写的很好。”这篇文章说“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赫鲁晓夫那样的个人野心家和阴谋家”,直接罗列了刘少奇的许多讲话和著作。虽然没有直接点名,但谁都明白指的是刘少奇。文章发表在3月30日出版的《红旗》杂志1967年第5期和四月1日的《人民日报》。3月29日,毛泽东阅王力、关峰报送的《清华大学工作组在干部问题上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情况调查》,认为很好,但删去了文中点到的刘少奇的名字。此文也在《红旗》杂志、《人民日报》发表。5月4日——7日,毛泽东三次审阅王力、关峰起草的《<修养>的要害是背叛无产阶级专政》,8日在《红旗》杂志、《人民日报》发表,才算直接点了刘少奇的名。
与此同时,1967年4月以后,天津南开大学、建工学院新八一战斗团等组织,成立了“揪刘联络站”,后来又联合其他组织成立了“揪刘火线指挥部”,要到中南海来揪刘少奇。到7月,他们发出了把刘少奇揪出中南海的“紧急动员令”,并到中南海的西门外安装了高音喇叭。多时有几万人,在人行道上安营扎寨,昼夜不停地对着中南海放高音喇叭,甚至有人以绝食来要挟。但他们的目的终究没有达到,因为毛泽东指示,对刘少奇不搞面对面斗争。
从1967年5月到1968年8月,在江青、康生、谢富治等人控制下,“刘少奇、王光美专案组”集中力量“狠抓刘少奇自首变节问题”。到1968年7月下旬,刘少奇的“罪名”基本得到中共中央领导层认可。10月31日,中共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在最后一天通过决议,批准中央专案审查小组提交的《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宣布“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并继续清算刘少奇及其同伙叛党叛国的罪行。”
1969年11月12日,重病中的刘少奇在河南开封含冤去世,终年71岁。同时,王光美则被关进了秦城监狱。
其实,八届十一中全会刘少奇被打倒,就决定了他的悲剧命运。但毛泽东对他的人身安全一直都是保护的,他没有被关进监狱,一直都有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陪伴照顾。他是因病去世的,当然,要是不被打倒,也可能不会去世的。在那个盛行搞“喷气式”批斗会的时代,如果没有毛泽东的保护,以刘少奇的身体状况,很可能早死于疯狂的批斗现场。那种疯狂,在毛泽东后来的讲话里可见一斑,1968年5月11日,他说:“对犯错误的人的检讨,反正老怀疑,不满意,说他没有触及灵魂。河南的纪登奎,斗了一百多次,斗争起来,尽弯腰,搞‘喷气式’。过去斗争陈再道都不这样嘛!老人坐‘喷气式’怎么行?” 从现在的资料看,这种疯狂的批斗会并没有降临的刘少奇夫妇身上。对刘少奇的群众批斗会只有一次,是1967年8月5日在中南海里进行的。为了解除造反派对中南海的包围,周恩来提出了一个方案,8月5日是毛泽东《炮打司令部》大字报发表一周年,那天在天安门广场开个纪念大会,同时在中南海开个批斗会,分别批斗刘少奇、邓小平和陶铸。批斗会不许外面的人进来,只有中南海里的人参加,不能发生武斗。与此同时,把中南海里开的批斗会在天安门广场上实况转播,来满足群众的愿望。纪念大会后拆除帐篷小屋,所有人都撤回原单位。这个方案报告了毛泽东。这次批斗会很平和,没有“喷气式”,没有武斗,其中邓小平还是坐着的。此后,刘、邓的事情就过去了,运动没有再冲击到他们。
应该说,毛泽东对刘少奇的保护还是很到位的。但在打倒刘少奇这个问题上,也是非常坚决的,因为这牵扯到文化大革命的开展与否。毛泽东把戚本禹《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及王力、关峰《<修养>的要害是背叛无产阶级专政》的发表,定为文化大革命的第四阶段。认为第四阶段是在思想上夺修正主义的权、夺资产阶级的权,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是决战的关键阶段,是主题,是正题。因此面对“文革”执行者们罗织来的刘少奇“历史罪状”,毛泽东只能默认让步,改变原来的想法,同意把刘少奇打成“叛徒、内奸、工贼”。其实对刘少奇而言,这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他依旧享受一定的待遇,住在中南海原来住的地方。在外面把刘少奇批倒批臭都可以,却反对在中南海对刘少奇批判,更不能对他进行人身攻击、武斗。后来,还是林彪1969年10月的“一号命令”,借“战备疏散”的名义将病重的刘少奇搬出了中南海,“疏散”到了河南开封,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逝世了。
摘自《毛泽东是如何走向文革的》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百元生,洛阳伊滨区人,文学爱好者,古稀之年喜上文字,有多篇散文小说见著报刊,多家文学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