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中那婉约的女子
文/谢富云
清风十里,暗香浮动
安身于红尘,幽居于烟火
一路辗转,一路凝眸
浅呓一曲季节歌谣
谱成一曲幽香诗韵
我便是你水墨丹青中的女子
你便是我红笺小字间的知音
一朝相逢
一眼千年
若懂得
何须千言万语
一直庆幸有你相伴
感激你给予我的温暖
感觉在孤单彷徨时
有了依靠和安慰
是你懂得我的无语和失落
你说我们的心是心有灵犀的
因此我相信着
我们的心
会永远永远紧紧相连
铺一纸素笺
研一盏墨
让婆娑生出感动
沉香指尖渲染
锦瑟年华,缱绻生香
提笔是天长,落笔是地久
染了眉梢,醉了流年
2019.10.29
【今音评论】
评诗歌产生的新意
《水墨中那婉约的女子》以相随与互动的节拍来进行抒发一段情感是指题目的“水墨中”。这首诗歌里面把两个局限,一个“水墨”,另一个“婉约”,作为诗歌的定点与定位认识。其中有一个思路便是寻觅“知音”。
这时候诗歌的欣赏,假如按照任意性选择的话,可以围绕“知音”去找与其相关的意象或诗行,由此去尽量发现这首诗歌中的新意。而对新意的理解和求索,并非一件容易事。
就这首诗而言,以“婉约”作为先决条件。而在这首诗的七段当中,作为条件,它还有一个互动对象,是设置在了诗歌的第四段的第五行,“是你懂得我的无语和失落”。
这句诗语犹如珍珠般,被埋的比较深。这样的深度也就具有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特征。在诗歌二十七行当中,有两个关键的地方,一个是第六段第四行的“沉香指尖”,另一个是第七段第三行的“染了眉梢,醉了流年”。这是诗歌在人物互动之后所取得的良性效果,效果的特征是心安理得和淡定从容。
这样看来,这首诗歌的又一个特征也便产生了,它就是高雅与端庄。于是,尤其是一个诗歌人物的女性形象,出现在读者的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