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百合也有春天
——兼谈我为什么写作
文/萧军
应该强调,我说的仅仅是我自己,我为什么写作;我们为什么写作是个大话题,凭我的水平,不敢班门弄斧。
我为什么写作?也得动态地回答。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写百十字的文字起算到现在,最起码40年了,40年写作道路,基本上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最初10年,我为倾诉而写作。初中三年,在背井离乡、人生地不熟的日子里,出于自我倾诉或者说心理疗伤的需要,我写下了许多怀念故乡的文字,这其中就包括《家乡的小河》《我爱云蒙山》等充满了浓浓乡愁的作品。
诗里说:“我可以拒绝一切却无法拒绝寂寞,如果有人背叛总是在落魄时刻。也许会有人送来慰藉如天国降临的使者,在无法报答的日子里只有默默的记着。”这一时期,我怀着对故乡无法报答的爱,自我诉说,可以作为“我为什么写作”的第一个回答——为了倾诉自我。

随后10年,我为沟通交流特别是学业的需要,与人沟通思想而写作、交流感情、获得长进,成为这时段我写作的主要动因。我曾经参加洛南县首届“洛城飞花”诗歌大赛并获得创作奖和朗诵奖,也曾以还算不错的文笔为领导和赢得了许多掌声,为自己赢得了不少虚名。
回过头来看这些文字,虽然青涩,但总有一种渴望与人沟通交流、被“圈子”认可的强烈愿望。所以说,这个阶段,我的写作主要是为了沟通交流。

此后10年,我的写作大多是为了本职工作。或因工作讲话的逼迫,或作为教学示范的需要,我写下了不少以演讲稿、下水作文、经验交流、调查研究、总结报告为主的所谓的文字。表面上看,它们是迫于工作需要;其实,发自内心的讲,也是我以身作则、自我超越。其中的有些篇目现在来看,依然闪烁着一定的思想火花和文字光芒。显而易见,我写作的第三个阶段是追求本职工作方面的以身作则。
最近10年,我的写作总体是为了推介故乡。尤其是以《多彩云蒙》(付印时定名为《魏巍云蒙》)的创作为契机,我的文学创作烙下了深深的故乡印记。

游走在文学与文史之间,我整理和挖掘了乡村美景、乡村民俗、乡村人物、乡村故事等文字,不少人通过我的文字了解了这里的风土人情,知道了家乡的发展变化,对促进故乡旅游开发和经济发展,甚至于知名度的提高做出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努力。我是故乡的孩子。如果能以文学创作推动乡村建设,为家乡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一点点努力,则我的文学创作是有意义的。
总之,对我而言,写作是一种本能,一开始是没有意义的,就像花朵要开放,不管有没有人欣赏;就像溪水要奔流,不管能能不能到达海洋。也许在其后的发展中,它有了一定的动因,在倾诉自我、沟通交流、以身作则、推介乡村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那也是我本能写作的“副产品”。如果凭借它们适当延伸我生命的高度和长度,则是我于芸芸众生、滚滚红尘中歪打正着获得的一种幸运。

思想永恒,写作万岁。不管有没有浓郁的芳香,不管有有没有丰硕的果实,不管有没有热心观众,野百合总要开花。因为,就像歌里唱的那样——野百合也有春天。
(本文首发于胡永宏先生主编的《洛南文友汇》,有微调。20201029)



作者简介:萧军,家居陕西洛南,自称云蒙山人。教坛耕耘33年,绝不凑合;自发教研23年,成果丰硕;兼职文史13年,普遍认可。本职之外喜欢追光逐影、舞文弄墨,愿结识更多求真、尚善、向美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