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常怀休妻耻
欲教子女复仇恨
女儿六岁那年的秋天,她和其他小孩一样去一公里外的小学读书了,奶奶以为这下子可好,自己可以安心去做工了。
但女儿的性格始终和以前一样,好像年龄的增长并未减少她幼稚和任性的个性,但不管怎么任性,读书还是很积极的。早晨起来刷洗一翻不吃不喝就背着个红色大书包往学校走。奶奶总是追着她那瘦小可怜的背影喊:“孙女,孙女,吃了饭才去,经常不吃饭会饿死的。”
女儿边笑边跑便消失在公路的尽头,奶奶边骂边快速做完自己的工作,又急急忙忙地煮好两个自已和爷爷舍不得吃的鸡蛋,装好一碗饭,用袋子装好后,心急火燎的跑去小学,在教室外面等她下课时一口一口的将饭塞进她嘴里。
奶奶眼睛一直不好,喂饭时常因为孙女
左避右闪挣扎时不配合而将饭经常喂不到位!搞得脸上到处是饭菜。
多好的奶奶啊。
老师们齐声称赞 。
第二年冬天,女孩母亲从六十公里外的某市偶尔来看过她。妈妈来的时候每次都打扮得花枝招展,女儿开始不太习惯,妈妈拿出些从大城市买来的小吃哄着她,终究是母亲,血缘关系,又有好吃的零食,所以很快就“熟悉”了。
自此以后,母亲来得比较频繁,并和村里旧时的三姑六婆重新讲是谈非。
寒假,妈妈带女儿去城里外婆家住了些日子,和大自已两岁的哥哥一起去邻居家里玩,去公园里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哥哥一直在城里长大的,胆大有“见识”,城市哥儿们的性格很突出,所以她很尊敬哥哥。
日子长子,加上去城里和哥哥接触的次数也多了,或者是因为哥哥的影响,她的胆子也大了,也学会了讲卫生,知书达理的婆婆会教她写字,算术等。见外孙女身体瘦弱,也难免对自己的女儿数落一番。
婆婆虽然知书达理,自己女儿再错都会原谅的,因为女孩是自己亲生的,这应该也算是人类的共性吧,正因为如此,明明的前岳母也喜欢从反面去教育外孙们,说孩子母亲的不是,更多的是说孩子父亲的不对,其实,孩子那么小,有必要在他们心里刻下阴影吗?不合理的教育确实对他们以后的人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又到开学的时候了,一副城里人打扮的妈妈和帅气的哥哥又将她送回贫穷的乡下读书。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女儿人靓了,干净了,不多不少也有了一些城里人的气质,她的朋友多了,胆子也大了,这些改变应该是女儿妈妈的功劳。
诗曰:
费尽心机算他人,
后代幼稚比玉纯。
皆因不服休书耻,
子女心中播仇恨。
欲知详情,请看下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