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最动听的歌】
文/子瞳
关于春天的梦
有多少还在怀中
夏花绽放的时候
它们成了另一颗种子
爱在风中传递
温暖的修建爱巢
直到蜂鸟们飞来
围观着蜜蜂的闺房
仲夏的脚步啊
一定有各种清妙
我悄悄的采集来
与快乐的人们分享
闻香而动的人
你猜到了风在说啥
风中最动听的歌
便是灵魂里的清唱
...
【今音评论】
一抹沧桑的清新而动
子瞳老师这首《风中最动听的歌》是在以寻找与聆听的方式,体现了音节的反差,是在最后一段的两行尾的“人”和“啥”。其中也可以看得出古诗韵的平仄关系,也在现代诗中发生影响的历史痕迹。这么看来,诗歌所描述的故事形态,也是一个纵向发展的结构关系。诗歌还是按照两行式在分段,诗歌不算最后一段省略号,一共是八段十六行。
这些诗行基本上都呈现出从腹中开始向上部分,先后包括了第一段第二行的“怀中”,第三段第一行的“风中”,第三段第一行的“飞来”,第七段第一行的“闻香而动”和第八段第一行的“风中”等五段,相比人物视角向下的另外三段,则反映的是从诗歌段落里人物视向比较中,能够看出来的扬起部分占了五段。这是诗歌的基调在处理上,表现出来的清晰程度。
像这样的认识,已经把在创作中的无意,变成了创作后的有意。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评论的认识水平。在谈诗歌整体外框的同时,也需要深入诗歌的内部去体验语言的张力以及多元素的指向与交叉。
比如从诗题中的“最”去理解能够打动其心灵深处东西的程度。那么诗题中的“最动听的歌”只能是属于开题,而最后一段第一行的“闻香而动”属结题。但是诗歌结题中所留下的悬念,恰恰是这首诗歌的特征。
像这样的特征,有创作时候的设计需要。也有对诗行和诗段在发展中的清晰掌控,是指对每一诗行的文字把握与节制。可以从第一段开始,按顺序去看诗歌轨迹发生变化的途径和方法。也可以说这是在考察诗歌的细节部分。它和质感紧密相连。
另外,诗歌中择“风”、择“梦”并在其中选“歌”的做法,反映了诗歌人物独立思考和辨析事物的能力,在一定层面上,已经达到了出类拔萃的程度,其特征在方法上以“夏”来作为诗点,并且不断地加以拓展。
然而,诗歌善于拓展,也可以作为诗歌的特色来进行思考,比如从人性角度思考第一段第二行的“怀中”;从物质不灭定律角度去思考第二段第二行的“另一颗种子”;从自然规律去思考第三段第二行的“蜜蜂的闺房”;从宇宙天体方面还可以去思考第五段第一行的“仲夏的脚步”等。
这是在诗歌固定的框架和文字内,根据知识来作的语言张力展现。展现其内在客观存在的底蕴。主要是鲜为人知的一面,应该在评论中突出来,比如诗歌平面的普通,被视作表象后面的思想深度是洞察力的质量。
这个质量也是诗歌本身所具有的,然而能够在现实生活当中起到比较、引申和借鉴作用,作用于自身的健康心理塑造。这也是属于诗歌第七段第一行的“闻香而动的人。”这时候,诗歌明显的动感,从不同意识的读者中,也会随之而动。
比如,抚着诗歌中的“风”而动,随着“夏花绽放”而动,跟着“仲夏的脚步”而动等。“动”的主要目的“便是灵魂里的清唱”(详见第八段第二行)。最后可以思考的还有一个“梦”的传承,它可以有几千年,甚至上万年,而好“梦”还得依靠有一颗仁心。这时候,这首诗歌也是一个具有仁心的“医者”,所以这首诗歌能够“医”心。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