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音评论】
赋予诗歌艺术氛围的交密之气
《泪的痕迹》切入就以破节奏的技法处理,使诗歌的旋律出新在心率感受在受阻后的喷发状,它和哽咽相近,是随着诗歌人物的情绪而动,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学会适应等。像这样的意象摄取和调度,可以称它为结构能力的展现。在这里展现的是人物的心绪过往。
详细的环境布置在这首诗歌当中得到了省略,目的是为了突出对人物的关注,比如关注某一个时段的人物生存价值是在第四行的“只为等。”它作为破节奏的一种技法表现,和第一行的“泪,”所采取的都是同一种技法。
尤其在仅仅只有九行的诗语当中,能够兼顾到比较特殊的技法处理,是有难度的。但是难度在这首诗歌同样也得到了抑制。这种抑制的外在表现形式,同内在的“欲语又止”的诗歌线索联系在一起,它们之间的是呈同步效应。如果要从诗歌的深层次来分析,既是如此。从理论上说,也就是诗歌在处理上,达到了情理一致。
此话好说,但实践起来有些难度,比如难在一致的步伐上,这就要求摄入的意象能够更加正确地代表和展现,人物心里的所想和所思,甚至还有所为等。“等一个过往,”是这首诗歌人物的所盼,也是诗歌的重心。
这时候诗歌的刻骨铭心的意愿,自然从中流露出来,让读者甚至感动。这个感动是从诗歌的虚境中的“月影儿”那边过来。它所具有的形象有拟人化痕迹,诗歌是按照赋予它精神这一面来设计和结构词汇的。
这首诗歌的综合水平相当高,比如高在技巧之间的镶嵌自然与运用;高在刻画人物的无声胜有声,如,“我闭了、”和“去了遥远”就是一个例证(详见第七行、第八行)。诗歌从人物的行动中,甚至还发现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存在,也赋予了诗歌在描写天地间有一股交密之气,这个气就是这首诗歌的艺术氛围。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