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迷雾
文/爱的旋律
推开门白茫茫一片
仙气扑面带着点点的寒
平静的心
按耐不住仙韵的诱惑
.
踏祥云 入迷雾
手扶一缕青烟
花园里我的仙草
在泥土里孕育萌芽
.
楼下的小亭子
是我的凌霄瑶台
松树挂满露珠
晶莹剔透是我的玉树琼花
.
修仙浮现的梦幻
把我陶醉
空气洋溢着凉爽清新
感悟着不一样的纯
.
神仙府没有红尘的烦恼
庄重里没有忧伤
静默的心淡看繁华
远离恼心的红妆
.
那花前月下温柔乡里
不再是灵魂的向往
那把古琴
穿越时空绽放幽香
【今音评论】
定力与所向的宽量
《早春迷雾》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提炼。诗歌人物的性格由此已见定形,从而不见被左右的摇摆,作为潜意识里的必须部分,潇洒地在诗歌的六段里面驰骋。可见以相对封闭的犹如防火墙般的定位与设计,使得诗歌人物由此尽量避开了尘世的干扰而坚守自己。
这其中的难度很大,并也是这首诗歌从相悖义的角度需要正视的一个现象。可以从这首诗歌当中究其根源,究其由来和究其原委的话,不妨它从多个角度去审视与欣赏,只能从中得到的是愉悦,而不是沮丧。这也是诗歌所提供给生活魅力的一种,问题是落在了一个有无识别的基点上。
在这里需要识别的是“小亭子,”相比之下它的质感,以它的实,和诗歌中务虚的“仙气”形成的对比,在这里既是传统的技法应用,也是重新认识推陈出新的道理所在。
比如,理在诗歌所布置的氛围,诗歌人物性格与价值观取向的设计上,还有诗歌整体结构的隐喻等。
这时候诗歌中的“小亭子,”以它居中、扩散、实体等特征,也可以作为认识这首诗歌的一个比较新的起点。比如新在思路转换,转换看这首诗歌的段落处理。
又如诗歌的意念突破,是在人与“仙”之间。之所以要把“仙”也结构在其中的含义,它是针对现实中的“红尘”与“红妆”而言,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力,来丰富现实生活中的活泼气氛的。
于是,诗歌活泼与跳跃的特征也随之体现出来,比如第四段第三行的“凉爽清新”和第五段第三行的“淡看年华”等。至少在当代,像这样的说法,还是有它的意义存在。
比如把意义界定为中性的作用,是最后一段第三行的”那把古琴,“并以它的含蓄和深邃,再次将诗歌人物的情感寄托主题引向深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