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作家、诗人张宾普风采
张宾普 ,词作家、诗人。历任乡镇文化站站长、齐河县文联副主席、齐河县政协委员,《祝阿文艺》主编。
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炎黄文化出版社特约编审。
许多作词歌曲被全国著名歌唱家、儿童合唱团及全国著名童星演唱,制作唱片盒带光盘,在电台、电视台播放,载于许多网络,广为传唱。
50多次获国家省市奖励。出版有《张宾普作词歌曲诗文选》等专著。《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民族音乐》《上海词家》山东卫视等全国许多报刊媒体对其作过专题介绍和报道。其传记收入《中国音乐家辞典》《中国当代名人录》《中国文艺家传记》《中国当代作家书画家大辞典》等50多部辞书
代表作有《七月八月看巧云》《月亮之外有双星》《好地方》《听房》等,作词儿童歌曲《苇叶船》(铁源曲)《浪花娃娃》(生茂曲)《小老鼠上灯台》(生茂曲,两个版本)等多次入选人教版、湘艺版、西师版全国小学音乐课本。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著名词作家邬大为称赞张宾普的歌词“充满了强烈的时代气息、浓郁的齐鲁风格、飘香的黄土气息和鲜灵的农民语言。”著名词作家阎肃为张宾普的作词歌曲选题词道:“躬耕原不离乡土,勤作常出百姓家。借得灵泉一泓水,浇出千枝万朵花。
中国著名作曲家唐诃风采
唐诃,原名张化愚,著名作曲家,河北易县人。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总团副团长等职。
唐诃是一位国宝级的作曲家,他从1940年开始音乐创作,在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音乐创作的70年中,为祖国和人民创作奉献了2000多首音乐作品,其中包括音乐史诗、器乐曲、歌剧、舞剧及影视作曲。
各地出版社先后出版《唐诃歌曲精选》《歌曲制作漫谈》《歌曲创作讲座》《唐诃散文集》《唐诃行书册》以及作品单行本等数十种。
1950年后,他创作了《在村外小河旁》《众手浇开幸福花》《老房东查铺》等流传甚广的歌曲。上世纪60年代,唐诃参与主创了史诗巨作《长征组歌》。改革开放初期,为影片《甜蜜的事业》创作的插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和为电影《红牡丹》创作的插曲《牡丹之歌》被广为传唱。
唐诃的“音乐书法”作品曾传到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并收入《中国百名艺术家书画册》《中国书画撷英》(香港)《中华传世书画鉴赏》等专集中。








唐诃赠张宾普书法题词
“黄土地”上的文化耕耘者
——《张宾普作词歌曲诗文选》序
文/唐诃
我与张宾普同志相识、相知是从一首儿童歌曲开始的。
我无意中在刊物上看到了他的一首歌词《她俩脸蛋羞红啦》,内容是反映农村儿童生活的。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情趣,便谱了一曲。遂发表在《儿童音乐》并被刊登在《农村大众》报上。
以后又见到他的许多反映农民生活的诗歌、戏剧演唱作品和他编辑的刊物。我很兴奋,很惊奇,也很敬佩。在流行歌曲覆盖音坛的情况下,还有谁能想到农民,为农民歌唱呢?流行歌手出场费往往是几万、几十万(相当于一个农民劳动几十年的所得)。他们(不是所有人)忙于搞钱,哪还有心思为农民歌唱呢?而他们那些所谓的音乐,农民也不需要,和农民的生活也不相干,对农民也没有任何的鼓舞作用。在此大气候下,却出了一名甘为农民服务,为农民歌唱,一生在“黄土地”上进行文化耕耘的人。并且创办了经常为农民提供演唱材料的《祝阿文艺》。这个人就是山东齐河县的农民作家——张宾普。
有关对他歌词的评价,我的挚友、著名作曲家生茂同志给张宾普的信中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他说:“您的歌词作品,生活气息浓,形象生动,有让人想象产生旋律的空间。文艺作品是人民的精神食粮,是精神文明的必需。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文艺。您在基层工作很辛苦,但要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创作,在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愿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做出更大的成绩,你的工作是会被人认可和赞扬的……”我认为他的这些既中肯又实亊求是的朴素语言,就是对这些作品的评价。依我看,这封信就是这个集子最好的“序言”了。
我想借这个机会,讲一个2200多年前关于齐国的历史故事:齐王派人出使赵国,问候赵威后。这位老太太颇有孟子“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她接到国书之后,不看国书,先问使臣:“岁亦无恙耶(今年的收成好吧)?民亦无恙耶(老百姓生活得好吧)?王亦无恙耶(齐王身体健康吧)?”接下来又问:“齐有处士(也可以理解为待业的公务员)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由此,我联想到张宾普,相比之下他应该“是何为人”呢?大概也可算作钟离子之类的人物吧!也可以说他是“以文化食粮助人民政府养民者也!”他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干部,是农民文化食粮的供应站站长。他既是一位劳动者,也是文化食粮的积累筹划者,又是生产力的组织者,生产骨干的培育者。他工作是勤勤恳恳,辛苦备尝、默默于台后的,但老百姓却在文化上得到了实惠,文化成了他们日常必需的食粮。因文化食粮的滋养,而成为新一代高素质的农民。文化激活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使文化的持续提高得到物质保证,这循环不已的良性效应,构成今日农村新的亮点,这个亮点会逐步扩大。
张宾普所在的祝阿镇已被评为首批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乡镇。张宾普同志的追求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对于农村基层文化的发展和振兴是非常有益的探索。
(原载《德州日报·长河晨刊》2006年7月5日)

头条编辑部江南烟雨15850438587(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