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张烨写的《文学韦九章墓志》中记载;九章名衮,生於顺治丁酉(1657年顺治十四年),至今雍正乙巳(1725年雍正三年),得年六十有九,以今腊月二十一日,葬于其尊人景先先生墓次。

韦衮,洛宁县陈吴乡东寨子村人,青年时期曾两试举人,均以社会多弊未中,遂愤世疾俗,一生痛恨贪官权贵,死后几百年来,轶事流传不衰,墓地也成了人们敬仰的去处。
古永宁县一个金门山口的山区古墓,众口相传,誉满永宁,间及河洛,尊为神墓。时常还有外省同胞也来祭拜。每年春节和清明节前后的黄道吉日以及农历腊月二十一日墓主人埋葬日,祈福祭拜的场面极为壮观。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香客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这个神墓就是位于永宁县寨子韦衮母韦老夫人龙吟墓和其子韦衮墓,韦衮墓建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距今已三百年历史。韦老夫人龙吟墓和韦衮墓信仰已成为一种独特的地方文化。

关于龙吟墓和韦衮的传说。相传康熙年间,韦衮为安葬自己已故的母亲,将一风水大师请至府上。好茶好酒供奉三载,未见大师有所作为。韦衮为母寻穴之心甚为焦虑,而大师却装聋作哑,视若无睹。韦衮继妻杜氏媳妇非常聪明,从大师口中探得大师已找得风水宝地,但只因此地风水存在“要发丁先失丁”原因,不敢告诉韦氏后人。韦衮权衡再三,决定一搏。风水大师见韦衮决意要在此修墓,就要求韦衮先给儿子说亲,并择“进金”和婚礼同日举行。风水大师还嘱咐族人待新人入洞房后,钉好门窗,好生把守,绝不能让新人外出。当日墓修好,安葬的“吉时”定在子夜时分。吉时快到,天空突变,乌云翻滚,旷野中突闻龙吟炸雷三声,新郎惟孝在洞房内焦躁万分,打破窗户跃入莽莽夜幕中。“进金”吉时到,墓坪即现血泊三滩,大师知“失丁”已无可避免,随即左手托罗盘于胸前,右手食指直指天穹,站立在墓前高喊:“半夜夫妻八百丁”。韦氏后人急得直叫:“大师,大师,不够!不够!再些……”。大师急中生智,抓起祭台上的一盒五谷撒向空中,高声喝道:“一把五谷传后世!”。从此,韦姓族人得益韦老夫人龙吟墓的灵气,人丁兴旺,事业大成。据说,与当时大师的“喝龙”不无关系。韦衮子惟孝死后,韦衮葬了母,埋了儿,悲愤交加写下了;韦衮无儿我先知。后取全孝长子嗣之,以谜夫后,名兆延。

康熙五十年(1711年),县马店窑湾一个小村庄的村民在除夕夜杀了全猪全羊,步行数小时,跋山涉水,披荆斩棘,终于找到韦老夫人的龙吟墓,祈求添丁添福。次年,这个村庄一年内死了2个老人,添了8个男丁,所添男丁为历年之最。喜形于色的村民奔走相告,方圆数里皆知此事。
清雍正四年(1726年),本村修路至原上,领工师傅,修了一段从寨子通往韦衮墓的路后,对着路尽头遥远的韦衮墓,心中默念:如果奶奶、韦衮先生显灵,能保证我今年添丁,来年我一定把这段路修完,工钱分文不收。修路师傅和老婆结婚多年,虽求医问药,老婆就是不孕,急得他遍寻名医无果。突然,一天夜里,他半夜听到婴儿的啼哭声,醒来侧耳细听,哭声似乎就从屋后传来。他和老婆连忙下床点灯,见一弃婴置于屋后,父母不知何处去。夫妇俩连忙将弃婴抱回屋内照料,这婴儿见了夫妇俩,就止啼不闹了。一连几天,夫妇俩都见无人认领,遂将这个男婴收为养子。修路师傅认为,这是韦老夫人暨韦衮先生显灵所赐,遂践诺把那段路修完,方便了往来行人。过去我们这里流传,修路架桥积荫德,后代子孙万年长。

清雍正十年(1732年),东寨子村来了2个陌生人,自称是陕县的,一为求财,一为求子,走到寨子村后不知要怎么样走才能找到韦老夫人龙吟墓和韦衮先生墓,请一村民带路。求财的人很虔诚,许了愿,并答应来日一定来还愿。求子的人则在韦老夫人龙吟墓暨韦衮墓前说,“我走了这么远的路,如果能如愿,我就来还愿,如果不如愿,这愿我就不还了。”后来,求财的人发了财,求子的人也生了子,只不过,所生男婴是个豁口(兔唇儿)。左邻右舍认为,那是因为求子的人心不诚,韦老夫人龙吟墓暨韦衮先生对他的告诫。
改革开放的1980年,国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手中即有钱又自由,可以做生意买卖。这天东王村一姓夏农民挑了一担白菜到陈吴集上去卖,路过韦衮墓瞌了个头,许了愿;说;今天我菜能卖完,改日给你烧纸钱。谁知这天十点后天下了雨,买菜人特多,不到中午白菜已全卖完。第二集他又担了一担白菜去陈吴赶集,他绕过韦衮墓。结果这天他一担菜没卖一棵,他心里很是纳闷,又不能对人说。
讲这四则故事的,是寨子村一位退休教师。每个故事,都有具体的村庄名称,并有见证人,听起来都是真实的。寨子村人说,韦老夫人龙吟墓暨韦衮先生墓几百年来一直传奇不断,有求必灵,件件应验后,韦老夫人龙吟墓暨韦衮先生墓声名远播,从清康熙、雍正朝至今,不断有人慕名而来求子、求财、求官,打官司的人有的千行百里到墓地祭拜,香火祭品不断,尤以冬春时节为甚。

作者简介:程卫东,男,1947年生,洛宁县大原村人,县政府烟办原副主任,2008年退休,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洛阳市姓氏研究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