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仙姑故里行
永州零陵之南,有一座柴君山,有一条云母溪,也叫进水。这里有一座道观何仙观,亦称大仙观。
一千多年前,美丽的何仙姑就诞生在这里。
唐代时期,何仙姑作为唯一的女性,因与吕洞宾、张果老等共同演绎了“八仙过海”的壮举而名声大震。
我徜徉在仙姑故里,但见美丽画卷徐徐铺展:悠悠的石径路,清澈的山溪水,连片的紫薇红荷,古老的“进贤八观”,松柏竹柳洒下的斑驳光影,青山如黛,溪水如练,百里沃野,十里花海,十里画廊。那山形水胜花海,汇成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美轮美奂的水墨丹青。使我忘记今夕是何年。
仙姑故里风光绮旎,且独具地域特色,自古民间流传着“八观九井十三头”的说法。对此,仙姑故里农民企业家周大武先生如数家珍:“八观”即大仙观、天仙观、福星观、福仙观、东林观、诸仙观、西山观、灵仙观八个道观;“九井”即五里井、耙头井、鸬鹚井、吕禾井、石泉井等九个泉井;“十三头”即涧岩头、茶园头、大庙头、泗山头、高车头、古木头、水岩头、芭蕉头、鱼池头、定木头等十三个村落。
在这里,随意叫来一个人,都能道来一段段柴君山的故事,讲出一个个何仙姑的传说。仙姑脱胎出道、制服鱼精、吕何对弈、显灵惩恶、撒草救民、古街驱蚊、衡州度鸡等等,都说得活灵活现,彰显的都是仙姑的爱民情怀,怜悯之心。
山是水的脊梁。水是山的灵魂。花是山的神韵。
仙姑故里,花韵依依。
在这条小小的进水流域,人们为了感念何仙姑参与完成了“八仙过海”的伟业以及她为家乡所做的善举,八个村庄各建一个道观。八个道观犹如八朵莲花盛开,簇拥在大仙观周边,形成一村一观、祭祀仙姑的景象,这在全国也许是绝无仅有的吧。大仙观是诸座道观的统领、首观,较之其他七观,规模最宏大,名声最久远,香火最旺盛。现虽坍塌,仍有乡民前往祭拜,求福求财求平安求子嗣。观内那棵高大伟岸的罗汉松,青藤盘绕,老态龙钟,苍劲挺拔,直插云霄,近一千三百年来与大仙观共存,成为一棵守护大仙观的神树,也成为何仙姑的化身。
近些年,零陵区、富家桥镇集中整合仙姑故里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精心包装沿途古民居,修缮周家大院、大仙古观等古迹,建设仙姑花海、荷塘月色等景观,打造生态采摘、花海漂流、农家乐、民宿等“旅游+”系列新业态,步步是景,处处是画,地地是花,成为古城零陵乡村游、人文游、山水游、生态游的代名词和游客重要打卡地。
仙姑大院四周,两千多亩“仙姑花海”, 一年四季鲜花烂漫。那红艳似火的紫薇,紫色璀璨的薰衣草,色彩斑斓的波斯菊,充满异国情调的郁金香等等,竞相绽放,汇成花的海洋,美不胜收。
周家遗风“莲(廉)”花香。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家大院,是中国理学鼻祖周敦颐的后裔周希圣、周崇傅的祖居,延绵五百七十年文脉,三面环山,溪水环绕,六大院落设计精巧,呈北斗七星形分布,浑然一体,古朴沉静,气势恢弘;房檐、窗棂雕刻有龙凤蝙蝠、荷花、桃花、菊花、葵花等,装饰精美,凸现“爱莲(廉)”遗风。周家大院像一颗耀眼的明珠,镶嵌于青山绿水间。
高贤村里,“荷塘月色”荷花艳。这里种有东湖红莲、中国古代莲、太空莲等二十六个荷花品种一千四百多亩。每当荷花盛开,五颜六色,甚为壮观,熏醉乡村。特别是太空莲是搭载返回式航天舱遨游太空后,经科学试验培育出的荷花新品种,“鹤立鸡群”,十分珍贵,也十分抢眼。人在花中走,景在画中移。
仙姑塑像,圣洁如莲。仙姑舍不得家乡。2019年仲夏,何仙姑又回来了,而且定居在了家乡——一尊何仙姑汉白玉塑像落成于潇水河畔。她端庄、秀丽、清雅,一尘不染,迎着晨风,头扎发髻,着一袭洁白的长裙,披一身明媚的霞光,那张充满朝气笑意盈盈的脸庞,带着淡淡的莲花的沁香,从绿荫中,从花海里,从遥远的天际款款走来。她左手执着装满荷花花瓣的花篮,右手将花篮里的片片花瓣抛撒家乡。她在抛撒着幸福、美好、爱恋及深深的祝福。
何仙姑守护着家乡的山山水水,岁岁年年,用自己的缕缕情怀,包裹着、温暖着寻常的山里人的生活,灵动着每一个平凡而非凡的日子。
山月初升,溪水吟唱。耕作归家的山民们在灶膛里燃起缕缕炊烟,煮沸着满山的风啸,煮沸着满山的明月,也煮沸着对仙姑的思念,享受着生活的安逸与自然。
岁月留痕,留下了历史,也留下了故事。现在的仙姑故里,已形成了一种动静交织、山水共融的何仙姑文化和地方标志性文化品牌,也成为人们心底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仙姑故里璀璨的仙姑文化带、绿色生态带、乡村旅游带,连线成片联网。使何仙姑文化深深烙印在历史长河中,永留在悠久的时光隧道里,融入到永州之野乡村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大圈里。
仙姑故里有着说不完的往事,道不尽的故事,看不尽的美景,抒不尽的诗和远方。
(二)品味蘋岛
蘋岛是一个美得让人窒息的地方。
湖南永州,零陵古城,往北二里许,潇湘二水在此汇聚,形成四面环水、孤洲傲立、樟桂遮盖的世外桃源和云水辽阔、江涛奔涌、山远入黛的自然美景——这就是蘋岛,世称潇湘。蘋岛古木参天,竹蕉繁茂,小鸟啼鸣,是“潇湘八景”的首景——潇湘夜雨,也是“永州八景”之一景——蘋洲春涨。它是零陵的文化符号,成为镶嵌在古城零陵的一颗亮眼明珠和山水瑰宝。浑雄壮观,尽显伟岸气魄。
蘋岛是人们的心灵寄托、情感归宿、排忧遣愁的承载之处、绝佳之地。
一个难得的晴朗天气,我走出城市尘嚣,再次踏上蘋岛,领略丽日带来的欢愉氛围和山水之美。如诗如画的景致展示眼前,如梦如幻的感觉萦绕心中。静心,清心,轻松,安逸。我喜欢蘋岛,因为它的美丽静谧,它的人文历史。我被蘋岛的景色、文化、传说,蘋岛的咏叹陶醉。
蘋岛演绎了舜帝之二妃娥皇、女英千里寻夫为爱殉情的千古绝唱。当年,舜帝南巡,驾崩苍梧之野。娥皇、女英闻讯,悲痛欲绝,南下寻夫,经洞庭,逆湘江,到零陵,登蘋岛。举目顾望,山渺渺,水浩浩,路迢迢,征程茫茫。夫君今何在?归途欲何往?两人不禁抱头痛哭,泪水化作血水,挥洒潇湘,挥溅岸竹。最后,二妃泪竭血尽,投身潇湘。顿时,潇湘大地,狂风大作,云低浪涌,山摇地动。烟雨中,两位仙女从天上飘逸而来,凝神远顾——顿时化作两个女神,亦称湘妃——成为人们心中永久的追忆与念想。故事凄楚而动人。
人们故将蘋岛称为爱情岛。蘋岛因而就有了厚重的历史,积攒文化的印痕,也留下许多先人的足迹与盛誉——
《史记》的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唐代诗人杜甫的吟诵:萧萧湘妃庙,空墙碧水春。虫书玉佩藓,燕舞翠帷尘。晚泊登汀树,微声借渚蘋。苍梧恨不尽,染泪在丛筠;
唐代文豪柳宗元的述说:九疑浚倾奔,临源委萦回。汇合属空旷,泓澄停风雷;
元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揭傒斯的感慨:涔涔湘江树,荒荒楚天路。稳系渡头船,莫教流下去;
明代史九韶在《潇湘八景记》中的描述:苦竹丛翳,鹧鸪哀鸣;江云黯黯,江水冥冥;翻河倒海,若注若倾;舞泣珠之鲛客,悲鼓瑟之湘灵;孤舟老叟,寐也无成,拥蓑独坐,百感填膺。此潇湘之夜雨也;
清代书法家何绍基的赞美:古树平坡老埠头,潇川于此会湘流。其中半是濂溪水,合我回思营道州……
蘋岛出名,还因它有一个响亮的“学名”——蘋洲书院。当年,永州江华人、抗法名将王德榜告老还乡,住在零陵,他虽是一员武将,却懂得知识和文化的重要。于是,他拿着朝廷赐给的金银财宝,想在零陵建一座书院让孩子们免费读书、接受新教育。他遂与永州东安人、湘军名将、自己的儿女亲家商议,两人一拍即合。清光绪十年,二人捐资在蘋岛兴建学堂。一年后落成,称之“蘋洲书院”。由周敦颐的后裔周崇傅担任首任山长。“山长”即校长。“再穷不能穷教育”。王德榜是妥具长远眼光的。王德榜启化民智的善举何其伟哉。
从此,蘋洲书院声冠湖湘,成为湖南“四大书院”之一。
从蘋岛码头沿石阶拾级而上,过院门,走空坪,穿前院,即为石板甬道,桂花古树挺立两旁。三百余年来,它们如忠诚的卫士,历经风霜,却英姿飒爽,守护着蘋岛,守护着蘋洲书院,以致蘋岛不倒,书院书香依浓。
我在环岛林荫小道慢慢走,慢慢看。600余米长的小道,清静幽雅,道外碧水环抱,道旁桂樟参天。不知走了几圈。脚已疲,心却鲜。那美丽的景致总也看不够。
来到岛尾的潇湘合流之处,视觉宽阔。我坐在小亭的藤椅上,览江水北去,看舟楫过往,任江风轻抚,让思绪放飞。歇息间,为了打破一时的寂寞,我拿出手机,一按,传出一首优美的旋律:
潇水弯弯潇水长,
一夜春雨绿汪汪。
阿妹心似春江水,
无风也起桃花浪……
这是上世纪80年代在潇水流域拍摄,根据著名作家叶蔚林小说改编的电影《没有航标的河流》的主题曲——《潇水弯弯潇水长》,李谷一演唱,婉转流畅,沁入心扉。把我的思绪带向远方。
西边的小道旁,立有一块石碑,正面刻有“潇湘夜雨”四个字,背面是介绍蘋岛的简短说明,上部是中文,下部是英文。我看见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女孩在看着英文朗读起来,十分的顺畅流利。我用惊愕的眼光看着她,想从她的神色上解读其中的密码。
我问:“你的英文也读得这么好,了不得。”
她有些腼腆,说:“这有什么难的。”声音很轻,但很自信,似乎本该如此。她说她是
阳南县人,在长沙读书,是慕名而来看蘋岛的。
哦,蘋岛——读书的绝佳地方,难怪书韵亦浓,书香四溢。
我们可以在这里尽情享受古城文化,品味山水文韵,感触潇湘文脉。我们可以与历史对话,与文化交流,与文明鉴赏。
蘋岛成为我的心灵映照,寄托我的精神向往。
不意间,团团乌云布满天空,北风随起,凉意袭来,细雨,如我心中的泪雨,随风飘下。
凄凉而无助的心境,就像夜雨一样哀婉缠绵,久久挥之不去。
千百年来,多少人走进蘋岛,钟情蘋岛。
人们所钟情的,既是山水潇湘的夜雨,更是迷茫心灵的夜雨吧。
蘋岛,让我常常相忆,让我浓浓相思,使我有了淡淡忧愁。


作者简介:
袁忠民, 永州市零陵区人。


《三湘文学杂志》关于举办首届“三湘文学奖”的通告
为繁荣诗文创作,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培养和扶植文学的新生力量,三湘文学杂志决定举办首届“三湘文学奖”,现将具体事项通告如下:
一、参赛形式及对象
“三湘文学奖”,以“三湘文化”为主题。三湘四水,物华天宝,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喻;热土潇湘,人杰 地灵、英雄辈出,不负“惟楚有才、于斯为甚”的盛名。
“三湘四水”一词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无论是媒体还是人们在日常交流中都爱用“三湘四水”来代指湖南。不过对“三湘四水”一词也有很多种提法与解释,“三湘四水”中的“四水”一般是指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条河流。从三湘文化中发掘向善向美向上的精神,题目自拟。
面向喜欢文学的所有作者,不限年龄,不分民族,不分学历,以文为本。
二、参赛方式
以原创作品首投,一旦发现抄袭、剽窃、一稿多投现象,即取消参赛资格。
三、联系方式
参赛作品注明通联,真实姓名,联系电话和作者简历,以裸诗(一至五首,总行数不超过三百行)、文章(一至三篇,每篇两千字以下)或电子文档的方式按文体的种类发送至:
散文邮箱:
1130493187@qq.com(雷响玲)
小说邮箱:
389770404@QQcom(周丹)
诗歌邮箱:
2047744654@qq.com(岳小宏)
四、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
《传奇故事》杂志社
《三湘文学》杂志社
2.媒体支持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湖南经济报新媒体中心
3.承办单位
《三湘文学》编辑部
4.评委
李发模,著名诗人,原贵州省作协副主席
王大煜,《传奇故事.校园文学》总编
刘川,《诗潮》主编
文翊,《粮食科技与经济》执行总编
刘占龙:部编版《伴阅读》语文素养教材72本副总编
袁理鹏,部编版《伴阅读》语文素养教材小学分册主编
廖小祥,《邵阳晚报》总编
刘华,《遵义晚报》总编
冬箫,中诗老总,徐志摩诗歌奖评委
梁尔源,湖南作家协会专委,湖南诗歌学会会长
王晓波,中山文联主席团成员,中山市诗歌学会主席
总策划人,邹中海
执行策划人:释圣静
秘书长:彭振起
五、奖项、奖励办法及其它
一等奖两名
二等奖三名
三等奖五名
优秀奖十名
入围奖二十名
1.所有参赛作品都放到三湘文学杂志公众号上展示。
2.获奖作品在三湘文学杂志上或合作的杂志媒体上重点推荐。
3.成为三湘文学或校园文学杂志的签约作家。
4.颁发获奖证书。
5.作品质量、浏览量、点击量等都将作为评奖的辅助依据,举办方有最终解释权。
六、征稿日期
自2020年10月8日至2020年11月8日止。
本次赛事经费,由三湘诗人王建军先生独家赞助。
一一三湘文学奖大赛组委会
2020年10月6日


微刊主编:雷响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