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湘都市报》上一则“13岁女孩申请贷款50万元帮人治病”的新闻引起轰动,报道里还侧面介绍了13岁女孩崔雪蕊,从小命运多桀,父亲长期患内风湿无法下地干活,母亲嫌家穷又离家出走。这个崔雪蕊从六岁起就挑起了家庭重担,如今面临辍学的危险。此消息一出,引发了三湘市的市民广泛议论。
“家徒四壁,穷得丁当响,既无扺押物,也无还款能力,还想贷款?而且张口要贷五十万?痴心妄想吧?!”
“嗨,这年头的孩子人小鬼大,既聪明又世故,谁知她是不是借媒体炒作呢?”
“再怎么卖惨,也没人敢贷这么大一笔巨款给一个13岁女孩?除那人非脑子有病!”
事情还要从一个月前说起,一心张罗着帮崔家脱贫的荒山村村主任带了一个陌生人前来。崔雪蕊看那人年纪不大,也就二十二、三岁,却显得老气横秋。虽说是乍暖还寒的春天,但也没必要身穿大棉袄头戴棉毡帽呀,比患内风湿病的崔爸还穿得厚实。不过,来人却给崔家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好消息,说要资助崔雪蕊5000块钱供她上学。还说如果学习成绩好的话,可以资助到崔雪蕊大学毕业。
“他叫胡明远,从湘西凤凰城那边过来,是乡扶贫办推荐到我们村的大学生志愿者。”村主任介绍道。
“呵呵,谢谢村主任和这位小胡兄弟,今儿天上掉馅儿饼了!”崔父自然是喜出望外。
胡明远走后没多久,崔雪蕊感到事情有点蹊跷。于是,她便决定到胡明远的家乡看个究竟。当崔雪蕊和行动不便的父亲一路奔波赶到胡家时,发现他家“铁将军把门”。一问左邻右舍,得知胡明远生病住院。
父女俩又匆匆赶到医院病房,这才知道胡明远得了白血病,刚刚才做过化疗。看见他头发已经全部掉光,父女俩终于明白胡明远那天去他们家时为什么戴棉毡帽了。知道真相后,崔雪蕊难过得泪流满面,他自己还是个白血病人,为何要捐钱给崔雪蕊上学呢?那钱可是他的救命钱啊。
胡明远见事情隐瞒不住了,索性和盘托出: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不久,他突然被诊断出患上了白血病,而且还是晚期,这让他家里一下子就陷入困境。父母都是普通下岗工人,每月工资加起来不到1000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胡明远是家中独子,读大学期间就让家中债台高筑,而这次得白血病更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濒临崩溃。
为给胡明远治病,父母硬着头皮向亲朋好友借钱。为筹集昂贵的化疗费,本已退休的老父重新找了份工作,母亲甚至还顾不得脸面沿街乞讨。胡明远看在眼里,痛在心头,想到自己过了今天没明天,如此下去会拖垮父母不说,医疗费还是个无法填满的债务大坑,倒不如把剩下的钱捐出去资助一个贫困孩子读书来得有意义。
当他把自己的想法说给父母听后,遭到他们的坚决反对。但胡明远决心已下,开始不配合医生的治疗,也不按时吃药,致使病情陡然加重。父母只好委婉地同意他的决定,但还是要他继续治疗,等待捐助者出现,进行骨髓移植。
如此一来,这五千元捐款就让崔雪蕊犯了难,对她来说不仅仅只是学费,更是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但她还是有些不舍地把钱退还给了胡明远,因为那足他的救命钱。结果,在胡明远及其母亲的一再坚持下,她最终还是收回了捐款。但崔雪蕊同时也向病床上的胡明远发出请求:“我俩互相鼓励,哥哥要好好治病,我也好好学习,你若坚持把病治好,我就听你的话一定考上大学。咱们拉勾!”
这话在大人看来就是一种孩子气的玩笑,没人拿它当真,可胡明远却坚信不疑。他对父母说道:“雪蕊妹妹虽然生活艰难,但没有想象中的窝囊与柔弱,相反,她有一付坚强傲骨,从不抱怨,也不向命运低头,总是战胜困难一往无前,从六岁开始已连续七年把父亲照顾得这般好,难道说她就不能实现其远大志向么?我要学习她的坚强性格,认真治病。”
从那以后,胡明远一改往日消沉,积极配合治疗。而崔雪蕊则找到《三湘都市报》报社,请求刊出她要贷款50万为胡明远治疗白血病的信息。一个月前两人还互不相识,而此时却要为他付出一辈子时间去还债,这让很多人无法理解也难以相信。
消息放出了,愿意贷款的人却没有出现。倒是三湘市有关单位伸出了援助之手,省福彩基金、希望工程基金会各捐款2万元帮助她圆梦。很多陌生市民署名“同在蓝天下”、“爱心在三湘”,也向她直接捐款,但就是没人敢给她贷款。毕竟在常人看来,50万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也不是一个13岁孩子所能承受的责任。
就在大家都以为崔雪蕊的想法过于天真,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童话时,奇迹还真的出现了。一位美籍华人庄天涯愿意贷款给她。这位庄女士从小也是在湘西农村长大,经历过与崔雪蕊一样的艰苦生活,通过后天努力学习,获得了留美博士学位,一步步打拼,成为美国万通证券公司总裁。庄天涯在人民日报海外版转发的消息上,看到崔雪蕊的励志经历和贷款救人的事迹,心中产生了强烈共鸣,第一时间就喜欢上了这个坚忍不拔的山区小姑娘,决心帮她圆梦。
庄天涯在电话里问她:“你是一个天真善良的女孩,可你知不知道自己没有任何偿还能力?你这种行为易被别人误会成骗子勾当,恐怕天底下没几人愿意借给你这么大一笔巨款?”
“这我有自知之明,不过,我不是骗子,我人虽小,但心却诚实,对未来也充满信心。如果我大学毕业,就可以找到工资较高的工作,通过辛勤努力,偿还贷款绝没问题。如果我毕业后自主创业,贷款或许提早可还!”
“嗯,有志气!可是,你和那个白血病患者才刚认识,为何要如此大费周章去救他呢?”
“人家拿着救命钱来资助我读书,还说即使他离开人世了,也要让他的同学一直供我到大学毕业,这让我感激涕零,它就像一盏指路明灯照亮我的前程。而且,胡哥来我家的时候,不光给我买了文具、纸笔,还给我买了牙刷、牙膏,改变了我从小未刷过牙的习惯,他的举动让我感受到了妈妈走后久违了的一种关爱。
上次明远哥哥从我家离开之后,我偷偷哭了一夜。他救助了我,可谁又来拯救他呢?所以我便想到了贷款。我俩已在病房里拉勾许下了彼此的诺言,虽然在别人看来近乎儿戏,但在我看来却关乎生死,我一定要贷款治好他的病。”
庄天涯和公司的合伙人深受感动,商量后郑重决定:无偿还期限、不记利息地借给崔雪蕊8万美元。身边就有人不解地问庄天涯:“明知道她还货款是猴年马月的事,为何还按崔雪蕊的意愿贷款给她,而不是直接捐款给她呢?”
庄天涯回道:“贷款给她,并不指望她将来真的能还那50万元,或者连本带息100万,既然她有这个想法,我们就帮助她依靠自己的能力,完成这个在常人看来不可思议又惊世骇俗的壮举,同时也帮她圆一个山区孩子的大学梦,让她在今后的学习上有种鞭策,对她以后的成长更有利。
如果能用50万元去救下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大学生,为社会培养一名栋梁之才,并激励一批人的成长,这笔投资就已经获得了最大的社会效益。因此,贷款利息并不重要,还不还本金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通过此事,让崔雪蕊知道诚信与责任的重要性,帮她成为一个说到做到的人,所以,贷款比捐款更有意义。”
崔雪蕊在给庄天涯回信说道:“庄阿姨,你好,我们离这么远,彼此又没见过面,你就把钱给我汇过来,帮助明远哥哥治病,谢谢你对我的信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会时时刻刻铭记你的教诲,努力学习,健康成长,争取早日参加工作,履行承诺!”
没过多久,庄天涯还利用回国的机会,帮胡明远联系上海的一家医院做了骨髓移植手术。两年之后,病愈出院的胡明远干脆搬到崔家,动手从崔雪蕊手中接管养猪场业务,当起了“猪司令”。
胡明远在放牧野猪的过程中,喜欢上了荒山村里青山绿水的自然风光,以及山里田园牧歌的闲散生活,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村里儿童留守现象普遍,加上当前的学校教育重视知识和考试成绩,孩子们的心灵、生活和社会教育一直缺位。但乡村中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则完全可以成为丰富的教育资源。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以城市文明为中心,乡村文明就处于弱势地位。努力读书才能去城市的宣传,在某种程度上误导了乡村孩子,引发了留守儿童对自己及乡村文化的全面自卑,也在青少年族群中产生了生活、学习、心理、道德行为和安全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而且,乡村的自然资源与民族文化面临着保护和传承的危险。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胡明远决定利用闲暇时间,在村里正式发起“呦呦鹿鸣儿童社区教育计划”,这个名字出自于《诗经》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在胡明远的构想里面,夏令营并不是简单的“城乡孩子结对”或者“城里孩子和家庭下乡扶贫”,而是利用比城市社区更具优势的乡村自然资源和邻里友爱互助的传统文化来实现城乡的价值对等。
通过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互补互动,为孩子营造良好人文教育环境,带动当地家庭、学校、社会的参与,互补互动,共谋短期和长期解决乡村儿童生存、生活、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让孩子在亲近大自然、体验生活中感受家乡的美好,在游戏和玩耍中释放天性,感受生命的乐趣,更让乡村和城里的孩子共同感受和激活乡村文化,助力孩子在快乐和谐的氛围里健康成长。
可是,计划一开始就遇到网络难题,如今是万物互联互通的时代,山村贫穷面貌可以逐步改变,但不通网络就无法了解外面世界的变化,也无法改变村里人的老旧观念。于是,胡明远找到了正在做“无线乡村-万村互联计划”公益项目的老同学帮忙,希望通过帮助乡村家庭以集体共建共享的方式,在边远山村建设起居民们能够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互联网络。
最开始胡明远自个儿筹集资金,准备以无线传输的形式,将三公里外的网络信号引进来,结果他低估了高山重叠、云山雾罩的地理环境对网络信号的阻隔,无论怎么调试,进来的网络带宽都很小,对整个荒山村而言根本不够用,除非架一座很高的铁塔,但那样成本太高,他将无法承受。于是,胡明远决定改用在地里敷设光缆。
看不到尽头的山,杂草丛生的路,胡明远和同学与十来个老年村民一起翻山越岭,一路攀爬,历经半个月时间,终于完成光缆铺设。但由于施工过程中用力过猛,加上沿途岩石割伤,光缆内部断裂严重,十多天的辛苦前功尽弃。
一次次的失败,让部分村民们失去了信心,但胡明远与老同学并没有放弃,两人继续自掏腰包,重新购置了一批设备,与热心的村干部再次踏上了建网之路,而这一次的努力终于成功。看着电脑、手机上闪动的信号数据,村里的乡亲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们都说这和村子里第一次通电时一样令人激动。通过这次建网,增强了大家自信心和凝聚力,胡明远开始陆续在村里开展公益事业。
荒山村有着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每逢“赶秋、重阳、春节、元宵”等重大民族节日,村民都要舞狮、打猴儿鼓、办文艺晚会来庆贺节日,苗歌更是村民离不开的日常娱乐,手上活,口中歌,更是随处可见。而这些文化资源,正是荒山村最为宝贵的财富,也应该成为乡村孩子拥有文化自信的底气。
策划设计夏令营活动时,胡明远吸纳并尊重了村民的建议,并充分依靠当地的妇女和青少年志愿者参与。他带着专业团队走村串户,了解荒山村原生态乡村社区环境,调查来自家长、孩子等不同群体的需求,为开发具有本土人文和自然特色的夏令营教育课程做充分准备。
听苗鼓苗歌,看苗绣花带,农家器物手工制作,野炊烧烤,趣味运动会,村里的孩子们带着城里来的伙伴参观村里的小型民俗博物馆,一起在清澈见底的小河里拾来漂亮的彩色石子,磨成颜料绘制画作。。。为期一周的夏令营,一系列涉及艺术、文学、健康、科技、社会等不同主题的活动,让孩子和家长们都表示收获满满,一时间成了村里人比过年还兴奋的头等大事。
闭营时,乡村和城里的孩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许下“明年暑假再会荒山村”的约定。
看到孩子和家长们满满的获得感,胡明远觉得自己的事业更有意义了,他还在互联网上广泛宣传,为此又得到了县教育局的鼓励与支持,胡明远决定将这个暑期儿童夏令营教育,办成荒山村走出大山的特色品牌。
而正在县中学努力学习的崔雪蕊,为实现当初的约定,正在抓紧掌握文化知识,为将来做个诚实、信任与责任担当的人而准备着。虽然还在读中学,但她却特有经济头脑,看到去年猪肉大涨,她就回家与胡明远扩大养猪规模,还在屋后荒山上野生放养,结果,靠养猪挣大赚了一把。如今又利用庄天涯的贷款扩大了养猪场,今年上半年出栏之后赚大发了,已经开始向庄天涯偿还了最后一笔贷款。而她周围的邻居们也纷纷学样,利用扶贫贷款养猪致富奔小康去了。
一到寒署假,崔雪蕊就回村里协助胡明远开展“呦呦鹿鸣儿童社区教育计划”。夏令营在荒山村如期开展,村里比过年还热闹,全村老小都会参加,越来越多的城市孩子和家庭来到荒山村,和乡村孩子一起分享、发掘自然和人文环境中的真、善、美、趣。很快,这个“呦呦鹿鸣夏令营”活动在三湘四水大地拥有很高的知名度,许多学校和家长携团队前往荒山村体验网红打卡,游人如炽的客人带动了荒山村观光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村里人推举胡明远当了村长,希望他带领大家向更富裕的小康生活迈进,镇里还把荒山村脱贫致富的经验向外推广,争取其他环境优美的自然村罗加入,其谋抱团连锁发展。崔雪蕊还给美籍华人庄天涯的借款,又被庄女士转赠给了县希望工程基金会,而且她点名要崔雪蕊担当基金会的形象代言人。
一时间崔雪蕊和胡明远成了名人,一些好事者对两人又产生了新的期盼,只因崔雪蕊尚未成年,心急的人们暂时吃不了热豆腐,只有等到她上完大学以后再说了。


作者简介:
周良阔,建筑工程师,网文作者。笔名迷奇梦蝶,著有长篇小说《蜀山异闻录》(看书网)、《激情燃烧的年代》(阿里文学网)、《命运交响曲》(正在江山文学网连载)。


《三湘文学杂志》关于举办首届“三湘文学奖”的通告
为繁荣诗文创作,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培养和扶植文学的新生力量,三湘文学杂志决定举办首届“三湘文学奖”,现将具体事项通告如下:
一、参赛形式及对象
“三湘文学奖”,以“三湘文化”为主题。三湘四水,物华天宝,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喻;热土潇湘,人杰 地灵、英雄辈出,不负“惟楚有才、于斯为甚”的盛名。
“三湘四水”一词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无论是媒体还是人们在日常交流中都爱用“三湘四水”来代指湖南。不过对“三湘四水”一词也有很多种提法与解释,“三湘四水”中的“四水”一般是指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条河流。从三湘文化中发掘向善向美向上的精神,题目自拟。
面向喜欢文学的所有作者,不限年龄,不分民族,不分学历,以文为本。
二、参赛方式
以原创作品首投,一旦发现抄袭、剽窃、一稿多投现象,即取消参赛资格。
三、联系方式
参赛作品注明通联,真实姓名,联系电话和作者简历,以裸诗(一至五首,总行数不超过三百行)、文章(一至三篇,每篇两千字以下)或电子文档的方式按文体的种类发送至:
散文邮箱:
1130493187@qq.com(雷响玲)
小说邮箱:
389770404@QQcom(周丹)
诗歌邮箱:
2047744654@qq.com(岳小宏)
四、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
《传奇故事》杂志社
《三湘文学》杂志社
2.媒体支持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湖南经济报新媒体中心
3.承办单位
《三湘文学》编辑部
4.评委
李发模,著名诗人,原贵州省作协副主席
王大煜,《传奇故事.校园文学》总编
刘川,《诗潮》主编
文翊,《粮食科技与经济》执行总编
刘占龙:部编版《伴阅读》语文素养教材72本副总编
袁理鹏,部编版《伴阅读》语文素养教材小学分册主编
廖小祥,《邵阳晚报》总编
刘华,《遵义晚报》总编
冬箫,中诗老总,徐志摩诗歌奖评委
梁尔源,湖南作家协会专委,湖南诗歌学会会长
王晓波,中山文联主席团成员,中山市诗歌学会主席
总策划人,邹中海
执行策划人:释圣静
秘书长:彭振起
五、奖项、奖励办法及其它
一等奖两名
二等奖三名
三等奖五名
优秀奖十名
入围奖二十名
1.所有参赛作品都放到三湘文学杂志公众号上展示。
2.获奖作品在三湘文学杂志上或合作的杂志媒体上重点推荐。
3.成为三湘文学或校园文学杂志的签约作家。
4.颁发获奖证书。
5.作品质量、浏览量、点击量等都将作为评奖的辅助依据,举办方有最终解释权。
六、征稿日期
自2020年10月8日至2020年11月8日止。
本次赛事经费,由三湘诗人王建军先生独家赞助。
一一三湘文学奖大赛组委会
2020年10月6日


收稿审核编辑:李 凯 微刊主编:雷响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