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瑛(长流水)在一幅画里穿越梦想》之十二
文/韩瑛(长流水)
我想和你在一幅画里,画里有我曾经合作过公司的老总张明理。
张明理年轻时是县城的城建局办公室主任,因文才出众,被省厅的厅长看好,在他三十四岁那年,调到了省厅给厅长当秘书。四年后,厅长调去了外省,新来的厅长一举一动他都不习惯,就不愿再干写文字材料的工作了。1996年,省里有新政策,机关干部可以停薪留职,下海经商,借机张明理下了商海。

张明理的大学同学在省农科院搞人参精深加工研究,搞出了四项专利产品:人参油、人参精华乳、人参润肤露、人参营养粉。这一年向省发改委报的高新技术项目,得到了省政府的专项资金扶持一百多万,租好了厂房,投入了国内最先进的加工人参油的设备,开始批量生产人参油。张明理又筹到了一百万元,和他同学参股经营,占公司百分之四十的股份,张总当法人。
那几年国际市场上人参油走俏,五年里,他们经营赚了六百多万元。有了钱就在省里的两个开发区分别买了地,盖了两个大厂,两个老板每人买了一辆桑塔纳轿车,又添了新的设备,准备生产其它几项专利产品。

2010年底,有北京的一家公司想买张总公司的壳,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因张总的公司规模不够,就委托我帮着发展十八家公司,一起合并财务报表,累加出口额和纳税额,再捆上深圳的我十年的合作人宋总的公司,共同完成每年一千万的利润。宋总将完成任务的百分之七十。上市后我将得到集团总资产的百分之十。
宋总的条件是,张总的公司赠送给他两百万的原始股和上市后集团总资产的百分之十五。张总要求宋总出六百万元买他的两百万原始股。我从中负责谈判,结果谁也不让步。我知道那几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资产最低增长十倍,张总一个亿的盘,就会变成十个亿。成就这么大的事,舍两百万的原始股都心疼,格局太小了,眼光太短浅了。

张总以为自己好机会很多,就一口咬定原来的条件,寸步不让。宋总等了两天没结果,就准备买机票回深圳了。临行前问我:你一个女生,要一个亿干什么呢?我说:用八千万拍一部类似《闯关东》那样的电视剧,就是喜欢电视剧《闯关东》,里面有我奶奶、爸爸、叔叔的影子;给现代文学馆捐两千万。我最绝望的时候,是好书陪着我熬过来的,好的文学著作可以救命啊!宋总吃惊地看着我,摇了摇头说:你真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宋总看张总没诚意,就坐飞机回深圳了。我认为张总不知己知彼,看不清形势,太固执呆板,经营不灵活,很是气愤,一甩袖子也撤出来了,我发展的十八家公司全跟着我撤出来了,集团解散。

一生只有一次的最好的机遇,就这样和艰辛创业二十多年的人失之交臂。这不是钱的问题,是成就大业的问题。当时十个亿的规模,可引领全球的绿色食品行业,让国际上的同行对中国刮目相看,中国就可以在国际上有话语权、定价权。是扬中国的国威,长中国人的志气,树立中国人形象的大事件,就这样化为泡影。
中国人的科研能力一点不差,缺少的是合作精神、抱团取暖、互为相长、彼此成就的意识。八年后,我读了两本著名杂文家陈鲁民教授的杂文《繁华素心》和《人间有味是清欢》,才知道反省自己,意识到当年我们上市没成功,我有很大的责任,我应该多一些耐心,多给张总一些时间,让他认真仔细地考虑,把谈判条件一步一步往低拉,采取迂回的策略,就会成功了。

年轻气盛,凡事不费二句话,不说软话,不琢磨语言表达艺术,会犯大错误啊!一个亿就这样和我擦肩而过。更重要的是,张总的公司目前面临破产,他们二十多年的辛苦付出就要付之东流,我问心有愧啊!此事他也一定后悔,当初的妄自尊大、因小失大吧?悔断肠子,又能和谁说呢?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这幅画是我的大心病,像一块大石头在我心头沉甸甸的,若隐若现的疼痛着。它深藏着我今生最大的惋惜、悔恨、懊恼以及自责。任岁月之河汩汩东流,无法冲刷掉它的印渍;它如一道隐藏的伤疤,更难以从我的生命中消失!画已泛着黄,但力透纸背,凹凸的印记,永远挥之不去!



韩瑛:笔名、微信名是“长流水”。吉林省柳河县人,1963年三月出生,满族。曾在建设银行工作,1994年辞职从商,开办过食品进出口公司,在集团公司兼任副总裁。 现居北京,为好的产业项目融资,业余文学创作,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