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古侯国》史说雄安之九
文/任敬虎

长城塞外,大漠之西,白云悠悠天空湛蓝,风吹草低见牛羊,景致绝美。毛毡帐内,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僵卧羊毛毯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 气。围在四周的家人急劝道,“卢王,您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就说出来吧。”老人瞪大眼睛,断断续续地说:“不,不要再叫我卢王,即刻起我不再是匈奴的东胡王,我是燕王,大汉的燕王。 我是汉家人,复我汉家风物,是我此生最大的愿望。没有高帝(刘邦)我只是沛县丰邑的一个农夫而已。”旁边一身素服装扮的女人哭道,“我知道,我一定会达成燕王的心愿。”老人拉住女人的手,颤抖着,说:“夫人,你们一定要回到汉朝,跟他刘家的人讲清楚,我不是背汉,我没有通敌,我实在害怕遭误会啊!” 突然,老人家手指西南“我要回……”,一声大叫之后,老人家气绝而亡。 这个老人就是曾经的燕王卢绾,陪在他身边的正是他的夫人赵氏、儿 子卢兆配和夫人刘氏。卢绾去世府内外哭声一片,遥想当年卢绾入匈奴以后,并没有真正受到冒顿单于的重用,因为是汉人的缘故,卢绾屡屡受到猜忌,因此卢绾回归之心日切,但匈奴把他监视的很严密,所以至死未能得偿所愿。卢绾死后,儿子卢兆配袭其爵位继续做着他的东胡卢王,耐心的抚育两个儿子卢巨儒(卢贤)和卢卓儒(卢英),继续等待着能够回家的机会,卢巨儒就是后来的卢它之,他是卢兆配的长子,估计是兆配公希望能够在异国他乡遇到老朋友,能够和执政的吕后说上话吧,所以后来给他改名叫做卢它之。

在刘邦驾崩的十五年后,卢绾死去的十四年后,一位饱经沧桑,满面大漠朔风雕刻皱纹的老妪,带着丈夫的骨灰,带着对故土的思念辗转来到长安。这位老婆婆就是卢绾的遗孀赵氏,赵氏信心非常坚定,哪怕是粉身碎骨也要帮丈夫完成未了的心愿。如今吕后也已经是垂暮之年,说不定哪一会就驾鹤西去了。所以这一次赵氏打算任凭吕后震怒,也要趁有生之年把刘卢两家的事情说清楚。吕后闻听赵氏老太太跋涉千里前来负荆请罪,心中甚是欢喜,连忙吩咐太监把赵氏安排在燕幽客馆住下,并且准备择良辰设酒宴请沛丰故旧相见。可见吕后对卢绾一家还是相当重视的,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也许是吕后太过欢喜,于当晚突然病故。赵氏老太太听闻吕后病故大为震惊,禁不住热泪长流、痛哭不已,不几日抑郁而终。

转瞬又过了二十二年,漠北草原一支队伍徐徐进至中原,口口声声只有一个愿望就是要见当今天子。这个领头人就是卢绾的孙子、卢兆配的长子卢它之,而当今的天子已经是刘邦的孙子孝景帝刘启,想必刘卢两家的过往,汉景帝已经了解的足够多了,生怕千古机缘再次化作深深的遗憾,因此他迫不及待的召见了卢它之。未央宫中,灯火辉煌,当年沛丰子弟的后裔见证了这感人的一幕:卢它之进入大殿俯身跪拜,景帝刘启紧紧握住了他的双手,两人眼含泪水互相打量,久久不能言语。卢它之用哽咽的话语刚刚说出“皇上,罪臣之后卢贤前来领罪”,刘启庄重地摇摇头道 “卿无需多言,都是自家人,何罪之有”。君臣相见,诉不完的离别之苦,交谈甚欢。不过天色已晚,汉景帝安排卢它之住在了驿馆休息。

次日,卢它之正式向孝景帝提出请求回归大汉,恢复原籍。景帝当然准许,而且准备封卢它之为亚谷侯。 条侯周亚夫坚决反对,他说:“卢它之是叛王后裔,应该加罪,怎能加封,再说这次他再叛叛匈奴也是不忠,怎能封这样的贰臣为侯呢?“ 已经钦定的事情,周亚夫还坚决反对,这让景帝脸色很难看。他斥责周亚夫太迂腐,最后还是将卢它之封为亚谷侯。派分卢它之找涿州属地亚谷城(今雄安新区雄县亚古城村),卢它之携家眷夫人黄氏、长子卢俊(卢种)、次子卢伟前往封地就任亚谷侯。在来到亚谷侯国的第二年卢它之就去世了,享年58岁。卢它之是带着祖父母和父亲未了的心愿而走的,安然辞世。长子卢俊(卢种)承袭父爵为亚谷侯,在位7年。卢俊子卢珠(卢漏)为第三任亚谷侯,称为亚谷康侯在位7年后传子卢贺。卢贺承袭父爵亚谷康侯在位39年,公元前91年因参与戾太子刘据叛乱受到牵连。被汉武帝处死,全家人连坐,亚谷侯封爵被取消,亚谷侯历55年而终。

亚谷侯国虽然消失了,但是亚谷城这个名字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洗礼,依然健康而美丽。不过他在用新的方式继续演绎着不朽的传奇……

撰稿人简介:
任敬虎,网名清河道主,雄安礼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历史文化学者。

主播简介:
王金波,曾用名金波,1971年10月30日出生于白洋淀畔现雄安新区鄚州镇杨临河村(原任丘市辖区),毕业于河北师大英语系,本科学历,中国北漂春晚爱心形象大使,北漂春晚朗诵诗人,雄安任丘艺术联合会会长,雄安之声朗诵艺术团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