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篇小说.一部染料厂
第 十四章
文/李祖荣
谁说工人知识少,那是因为你接触他们少。你不了解他们。
大分散车间的工人不少奇才,我们已经介绍不少人了,今天再说一个,听完你肯定觉得他是个人才。
此人姓田,叫井照,看着名字你就能猜到他多能说,你数数他的名字里有多少个口?
田井照祖籍天津武清人,七八岁到北京,十六岁接他爸爸班到染料厂上班,一直在原料库开电瓶车,给各车间拉料,车上有个装卸工。
一天要拉十来车,没有闲的时候,只有卸车的时候,才下车在休息室抽颗烟,聊会天。
各车间都去,见的人比较多,染料厂的奇文异事他知道的比较多,讲起来也眉飞色舞,有声有色。
他能告诉你哪个车间有个姓启的,是爱新觉罗的第几代的孙子,他能学机关某个科长训一个女科员,没想到女科员是一个副厂长的小姨子,副厂长当时没吭声,过了没多久,到科里查岗,看他上班时间正吃月饼,不但摔了他的月饼盒,还臭骂了他一顿,副厂长是山东人,田井照学着副厂长的山东腔骂科长,学的真是像的入木三分,唯妙为俏。
四车间的女单身技术员在副主任家通奸,被 他媳妇抓个正着,只穿着小裤衩的女机技术员,和什么也没穿的副主任跪在地上求饶的情景,他也学舌表演的唯妙唯俏,直到女技术员写了事情的经过和保证书,此事才罢了。
讲完田井照还小声补充道,哪儿说哪儿了啊,女技术员现在可是技术副厂长了。
材料组的人都爱听他聊。
嘿,这回你就可劲听他说吧,他嫌开电瓶车挣钱少,这不,他调到大分散车间来了,还是在材料组干,只不过他要转行缷车了,比以前累多了。
他喜欢京剧,时常唱两口,他能唱老生,小生唱的也可以。京剧里的生,旦,净,末,丑,的故事他能讲许多,梅兰芳的情人被大太太赶出家门,怎么怎么又嫁给了上海的青帮头子杜月笙就是他讲的,他还认识不少的京城名票,间接的认识几个名角,这大伙有点不信,名角能搭理你一个工人吗?
你还别不信,下岗潮来了后,他也下岗了,你猜他上哪儿上班了?人家到中央电视台《戏曲组》上班去,是当接待人员。

他也很懂吃,八大菜系,闽,川,鲁,苏,粤,浙,徽,湘。在他嘴里如数家珍。
满汉全席,先上什么后上什么,他讲的头头是道,你问他怎么知道的,他说他专门去北海里的“仿善”偷偷看过。
北京的小吃他也是如数家珍,艾窝窝,驴打滚,焦圈,面茶,豆汁,说的你直要流口水。
他可不是夜壶嘴镶金边,他的家宴李某某去吃过,酱猪蹄,东坡肘子,他都拿手,最拿手的是昙子肉,一开昙,那个香!
他也喜欢字画,溜潘家园鬼市,他总想着撿个漏儿。他可以比较李苦禅和李可染画的风格,他说启功的字基本都是瘦体,笔画像个棍,但唯独题的:同仁堂。三个字浑厚有力。他和给电视剧《红楼梦》题片名的书法家李纯博是好朋友,这李某某信,因为他送给李某某两幅李纯博的字。

他说启功和刘炳森的字大街上最多,刘炳森浑厚,启功清瘦,一个墩实,一个骨力。两者之间不相上下,但启功活了八十多岁,刘炳森只活了五十多岁。
他说范曾是大师,古诗画作,书法,勘成大家,但孤傲自负,连他老师他都看不起,所以沈从文临终都不肯认他这个徒弟。
田井照没上过大学,但他的知识面不在一个大学生之下。在于他在社会上交的朋友有档次,所以他知道的多。
他最拿手的是给你讲故事的时候,边说边模仿各类人物的表情,说话的方言,简直就是唯妙唯俏,有声有色,这也是大家愿意听他侃大山的原因。
没下岗以前,他还给染料厂的一个公司经理开过面包车,近水楼台先得月,经理得好处他也沾光,他不是那么高风亮节的人,他就是一个平头百姓,能捞一点他也愿意。
不过他也有倒霉的时候,那年开春他开着面包车送经理去武清县,回来的路上,已是晚上十点多了,打着大灯,往前开着。
前面一辆手扶拖拉机,拉着一车杨木杆子,枝枝杈杈,开的慢慢悠悠,田井照从它侧面超车,速度自然要快了一些,谁想到就在快并行超车的一瞬间,一棵杨树条子斜着震了出来,一下子杵在他车前的玻璃上,他下意识的一低头,树条子一下子杵在后面的经理头上,经理没吭一声,就见了闫王了,他的头上也杵了一道血沟子。
哎,人有旦夕祸福啊!


【作者简介】
李祖荣,北京知青,初中毕业。1968年下乡到852农场11队;1972年调到三师钢铁厂勘探队搞地质;1977年返城,在工厂当工人;1986年在《上海中医药杂志》发表论文,《伤寒论伤寒中风辩》2009年在北京大学中医学社讲课《浅谈运气学说》《经络和经络感传》业余有时喜欢写诗,也是有感而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