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不和终分手
女儿成了牺牲品
明明离了婚,法院将两个孩子都判给了他,但是,前妻及其家里人却又不依不饶的将大孩子“抢”了过去,明明想,双方无休止的为了儿子争吵,会对儿子造成心理上的阴影,前妻是城市户口,如果跟她在一起生活,应该对儿子的成长有所帮助。
明明理智的建议家人别和前妻去争抢儿子,由前妻带在身边也没什么的。所以,虽然他们离了婚,儿子依然和以前一样由外婆照顾。
离了婚,欠下一屁股帐,明明不得不出去打工还债,两岁多的女儿只好跟爷爷奶奶过日子。
女儿可能心情不好,喜欢哭闹,有时一哭就是几个钟头,在地上乱滚乱抓,有时连自己都抓伤,谁也哄不了,直到哭累后睡着了才罢休。
黄泥和泪水布满女儿清秀而瘦弱的脸,将本来枯黄而稀少的头发搅成了一块,谁见了都心疼。
奶奶看着常常爱哭的孙女,有时心疼的也陪着孙女一起哭,指桑骂槐,数落一通。
奶奶是个能干的女人,里里外外一把手,耕田耕地喂猪养狗,样样都是能手。
每次连哄带骗地喂饱了孙女的饭,奶奶就出去忙活了。孙女只好自己找村里的大小伙伴玩,由于她不喜欢说话,加上有爱哭的毛病,所以,小朋友很少和她一起玩耍,常常是自己悄悄的跟在其他小朋友后面。这种爱哭、不善于沟通,没朋友的性格几乎和明明小时候如出一辙,仔细看看,连模样都和明明长得很像,十足的翻版。
因为爷爷奶奶工作多,女儿的爸爸明明又远在他乡打工,妈妈从离婚后很少很少回来看她,现在的她从以前干净秀气可爱的小姑娘变成了全身都是黄土加泥巴、地地道道的乡里孩子、尿和黄泥混合而成的泥胶使每天穿着的衣服就象硬壳子一样。
明明不久前寄回来给女儿的那件毛茸茸的红色外套,穿了不够一个月,因为她常和村里的小朋友玩泥巴,加上爱哭,又流鼻涕又拉尿的,衣服袖口和下摆早已烂了。 任何一件好衣服,女儿穿上两三天后,就好象上了一层油膏一样,还散发出一种怪气味。
当然,这不是怪爷爷奶奶没照顾好孩子的意思, 爷爷奶奶也要工作,农村孩子都是一个样,土生土养的,只要不冻着就行了。
确实也是,一天能给她洗几套衣服呢?泥里来水里去的,还且又特别尿多,裤子经常是干了湿,湿了干,奶奶见孙女裤脚湿了就用块干布塞进她裤脚里。
往裤脚里塞布是奶奶跟她妈学的,梅雨天气洗的衣服根本不会干,只有将就将就了。因为以上诸多原因,穿在身上的衣服几乎长期是湿润的,导致女儿长大以后的经常脚痛。
奶奶忙完了所有工作, 便到处去将孙女找回来,将孙女身上的脏衣服脱个精光、边唠叨边将她的身子按进盆子里三下五除二的洗得干干净净。
到四岁多时,明明女儿稍微懂事了些,也学会在枕头边哄奶奶了,说:“奶奶,我长大了要买好多好多的东西给你吃。”
奶奶问:你这么不听话哪有钱买东西给奶奶吃啊?”
“我爸打工会寄钱回来啊。”纯真的童心往往将奶奶逗得开心大笑。
秋天,家里的桔子熟了,她又不吃饭了,因为成天只吃桔子,吃得多了,连面色都是黄色的了,奶奶和爸爸说:桑桑是否生病了?搞得虚惊一场。
女儿喜欢吃其他的偏食,就不吃饭,奶奶蒸了酒的酒糟她也会偷着吃,没熟的香蕉她都吃得下(那是后来跟爸爸生活时闹出的笑话)。
女儿她很胆小,自己想睡觉了,就一个劲的催奶奶睡觉,奶奶不睡她就坐在奶奶傍边闭着眼睛等奶奶剁完猪草,奶奶只好一边抱着她坐在灶边一边往灶里面烧火,将一大锅猪食煮熟了才能睡。
夜里,她就是奶奶的贴身膏药,奶奶走开一步都不行,立即就会被惊醒,在她心里,爸爸妈妈的印象已经不深刻了,奶奶才是自己的保护神,睡觉时总是睡在奶奶的腋下才睡得着。
奶奶说,老鼠的胆比她的胆还要大,平时如果有人大喊一声爷爷奶奶,她都会吓得跳起来,胆小怕事也许是明明的遗传,也许是缺少父母的爱吧,每次和小朋友们去玩都是低声细语地低着头远远地跟在他们后面,小时候的明明也是这样。
诗曰:
世上只有父母好
失去双亲就是草
爷爷奶奶纵然亲
哪比爹娘连筋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