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 张涵自传[90]


张涵自传【卷四】《独木之桥(90)》
[朗读版]
文/张涵(韵娘·吉妮)
90.两日暴雨通讯中断,重点院校全部录完
航校唯一的一部电话,是一个光秃秃的橘黄色转盘话机,放在营房东片第二排最西头那间空荡荡的屋子里那张紧靠西墙的两抽桌上,而我的前室友小赵就是航校唯一的话务员兼收报员。因为电话主要是向省体委和济南空军报飞起落请示工作,所以电话不多,加上到处分发报纸信件,所以小赵的坐班很不严格。反正那个电话体积虽小但铃声极大,隔着老远就能听到,谁从旁边路过谁就把它接起,赶上没人就随它去响。只要外场安全也就没什么紧急情况,既不会影响对外求援,更无漏接急电要电的问题。
七、八两月,是华北的梅雨季节。极度闷热的一夏,带来了一场极度震撼、十分少见的倾盆大雨。从开着的房门往外看,营房一片混沌,世界一片苍茫,无数层连贯密实的雨帘带着小小的角度倾泻而下,像无数台从近到远依次排开正在轰响的巨大织机,间或能见远天一道道撕裂变形的闪电和一串串震耳欲聋的响雷在层层密布的织机上方炸裂炸响,而所有的声音,又都被淹没在那持续怒号的狂风暴雨之中,包括那个“叮叮铃铃”不停地响、响个不停、一直响了两天一夜的电话。
出不去门,航校人都呆在宿舍,或吹拉弹唱,或呼呼大睡,有的连打饭吃饭都省了。没有零食储存的,只好天黑之后到食堂抓摸点什么。

与这场持续两天的瓢泼暴雨和我们在航校完全彻底的无所事事严格一致同步进行的,是一九八二年全国高考一类院校——亦即全国重点大学——的紧张录取。
第二天下午五点二十分,暴风骤雨终于停了。我以前的队友阎云去锅炉房打开水,远远听到那持续不断的、洪亮紧促的电话铃声,好心拐弯去接起了电话。
电话里,省招办一位女老师扯着嗓子大发雷霆:“省航校吗?我是省招办!你们怎么搞的?我整整打了两天电话,你们整整两天没有人接!我整整打了两天,你们两天没有人接!你们怎么回事?!简直要把人急死!你们单位的张立新,哦,认识啊?好!你告诉她,她的高考报名资料里缺了一封单位介绍信!你让她马上补上,马上送到招办来!介绍信不用写别的,就只写‘我单位同意张立新同志上大学’这一句话,听明白了吗?就这一句话!还有,别忘了盖上公章!我再说一遍,就一句话!别忘了盖章!你告诉她,无论如何,她今晚必须赶到省招办!解放桥!我们会一直等她,一直等到12点!”
阎云放下电话,转身跑来地勤找我,我们立刻掉头去家属宿舍找张凤兰,接着我们三人又转身去找程科长。五点四十分,我们四人一起,匆匆上楼,匆匆进入政工科办公室。我一边心急火燎地来回奔跑,一边在心里偷偷抱怨:要介绍信你们不早说!报名的时候怎么不要?!

程科长坐阵,张老师拿出印着“山东省航空运动学校”红色抬头的信笺,严格按照阎云的口述,写好信,落好款,拿出航校公章,对在嘴上吹吹,然后屏息静气,对准位置,扎实确切又简捷利落地摁了下去,然后举起介绍信,庄严郑重地念了一遍:“省招办,兹证明我单位同意张立新同志上大学。山东省航空运动学校,一九八二年八月X日。”
“这样行吗?”她问,表情异常严肃庄重。大家轮流把那句内容短短但字字千钧的话念了一遍,又把那圆圆的公章审视一遍,挨个点头确认说:“一句话有了,公章也盖了,行!”
张老师举起介绍信吹吹,看字迹和图章都干了,把它折起,放进信封,刚要给我,又想起什么,低头从写字台旁边小柜子里拿出一个塑料袋,把信放进去,对折几下,交给我:“包一下,万一再下雨。”她说,同时将她市里家里那把拴在一块深蓝色布条上的钥匙塞进我的手里。
我把信装进裤兜,用手摁摁。口袋很深,可以放心。
“还有车吗?”程科长问,侧脸看着窗外,像少剑波在看着墙上军事地图指挥前线战斗。
“火车就一趟市郊车,五点二十六到于家村。”我说。

大家不约而同去看墙上的挂钟,六点。
当然,我们都不知道,就是那一刻,全国一类大学的统一录取宣告结束。
“已经过了,怎么办?”程科长问。
“我去坐长途汽车。”我说。
“你自己去?天要黑了,行吗这个?再说,这刚下了大雨,还有长途汽车吗?”程科长满脸忧虑。
“我去看看,实在不行我就截车。”我匆匆转身。
“我送你。”阎云说。
匆忙回头,一阵温暖。阎云可真有心!不知什么时候,她已经下楼,推来了训练科飞行队那辆大金鹿!
匆匆下楼,一出大门,我和阎云的双脚就都只剩了半个白生生的脚背,自行车的两个轮胎更是直接陷进了泥泞粘稠的泥沙里。
“走哪边?”阎云问。“
小路。”我答。
“大路可能好走点……”她匆忙提醒。

“都是泥巴路,小路还近些。”我匆忙回答。
艰难抬腿,往东,走出营房,往北,第一次沿着营房东墙外侧走过三大机库门前的泥巴和水泥地面,来到机场北侧的大沟面前。自行车轮子完全陷入泥泞当中,不但再也推不动了,而且显然成了累赘。我和阎云的双脚也早都深深埋进泥沙,已经基本看不到脚面。
抬头北望,出乎我的意料,大沟对面,已经不再是收割后裸露着的麦田,而是一大片青翠葱郁的青纱帐,一垅垅高大的玉米繁茂的枝叶在轻柔微弱的晚风中轻轻摇曳,一条条狭窄的田埂两侧,大大小小的水洼在已经开始暗淡下来的苍穹之下闪着幽幽的亮光。
我说阎云你别送了,回去吧,我走了。说着,我弯腰把裤腿卷上膝盖,下沟,踩着沟底的石头瓦块,蹒跚挣扎着爬上大沟的北坡,回头冲着还在南岸愣愣地看着我的阎云挥挥手,一头扎对面进寂静深远的玉米地。
待续,下期更精彩,努力更新中……


张涵,曾用名,张立新,张焓。曾是山东省飞机跳伞队专业运动员,山东省会外语类高考状元,留美MBA,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清华大学全职教师、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特大跨国外企NP、UDI职业高管、CPC、JDC、JDC-SOUTHERN中国首代,世界银行独立咨询专家,世界银行GEF中国项目英语培训首席专家,专职写作者(全球速成《张涵英语》、张涵自传《拥抱沧桑》、影视剧本《独木之桥》、《张涵杂文正论》等),业余音乐人(2008北京奥运全球征歌大奖作品《WE SAIL(我们航行)》、一月网转千万并被各大网站收录的爱国歌曲《中华在崛起》及《张涵百首诗歌集》(大歌/小歌、民美/通俗、抒情/说唱、中文/英文)、现代歌剧《快快长大》词/曲/编剧(创作中)。

海 报
自传作者张涵女士出售同名百集网剧、40集电视、单集电影剧本《独木之桥》,协助售出,两成致谢!行业淡季才是事业良机,资源共享方能合作共赢!欢迎联络,共赋新篇![握手][握手][愉快][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