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早商南土龙城崛起的临空新城
🌹——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发展变迁记
文/潘安兴
🌹一、异代造城接力
🌹4000年前,这里居住着三苗部落:3500多年前,一支商朝部队来此,缔造了南土首府,当时的国家中心城市。在人烟稀少的远古,是一个超级特大的世界都会。随着盘龙城莫名其妙消失,沉寂在新中国成立只是农耕村落。
🌹“吃起饭来一大桌,问起姓来各说各”这首民谣是旧时这块土地的悲惨写照,血吸虫疫区的一个缩影。人民生命高于一切,是我们党的宗旨,出发点和初衷。打人民战争,开展灭螺是新中国的壮举,为后人奠基。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一场送瘟神的战役,首先在建国初期打响,消灭血吸虫,才是当务之急。1951年8月,湖北省卫生厅决定,在黄花涝乡,叶店乡办血吸虫实验室,在黄花涝建立实验基地,开展血吸虫科研工作。1956年8月,建立血防站,开始灭螺试验,预兆着组织实施一次又一次大规模歼灭战开始。
🌹旷日持久的攻坚战,是党和政府带领人民在前一个三十年的奋斗史,贯穿着一个时代的中心,为人民生命安全的强烈责任感。1958年春,本地开展大规模围筑短堤,东西湖大堤的兴建,更是如火如荼的灭螺热潮。1960年6月中旬,张体学省长率全省开荒会议代表,参观叶店、后湖、刘集,介绍围垦灭螺经验。
🌹举全县之力,黄花涝至小山头任家湖大堤动工,修筑西湖堤道贯泉至黄花涝两段,全长11公里,先后进入全线施工阶段。1972年秋冬,中共黄陂县委决定,加固西湖堤,防止血吸虫泛滥,动员横店、姚集、五岭、祁家湾、泡桐等五个公社,5000多劳力浩浩荡荡摆开了阵势,苦战一个冬春。按照建设标准堤顶高度达到29米,宽2.5米,坡比内为1:2,外为1:2.5。同时在上下中段各设一座箱型闸,以便调蓄来水,如期完成西湖大堤加固任务。
🌹1974年冬,中共黄陂县委又组织8个公社,24000多个劳力,大战一个冬春,把上涝河陈家墩至盘龙湖围垦在西湖堤内,灭螺面积达到3.4万亩。这一场生命保卫战,仿佛为后来发展留下了伏笔,让人们对这片土地望而生畏,为生存消除恐惧阴霾。冥冥之中,为后来作嫁衣。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党和国家的改革开发政策,带来发展契机。1986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将滠口镇列为对外出让的65幅地块之一,初步定性为湖北省优先发展的综合经济型小城镇。
🌹黄陂县紧抓这一历史机遇,把滠口推向对外开放的前沿,将滠口变成黄陂的窗口,通过招商引进,促进黄陂经济发展。
🌹日历翻到了1992年,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经武汉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滠口经济开发区。2000年4月,市政府决定对滠口经济开发区实行封闭管理。2003年5月,借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盘龙城之名,黄陂区又将滠口经济开发区更名为武汉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将封闭管理扩大到12个行政村,88平方公里范围内。
🌹“人民给我一方土,我还人民一座城”,对接3500多年商代早期的盘龙城,复兴大武汉的辉煌,罗向阳们一茬又一茬如醉如痴,开始大规模的造城运动。给这片沉寂的土地带来了生机。在他们背后是一批战略眼光的人们,谋求大格局。

🌹未雨绸缪,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按照市委、市政府和黄陂区委、区政府要求,开发区总体发展思路是,走诚信立区,环境兴区,开放强区,招商富区的发展路子。依托大武汉,辐射大中国,放眼世界,努力把盘龙城建设成现代制造业的密集区,高新科技产业区,环境优美的生态区,中外闻名的旅游区,打造中国第一龙城。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突出在宏伟目标,微观标准,环境质量等方面符合21世纪发展要求,先后召开多次专家会议,进行了深入讨论,完成《盘龙城开发区控制详细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超前性,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各界人士的认可。规划围绕着一个主题,建设黄陂南部经济带,依托桥头堡,打造山水园林城镇。
🌹夯牢开发区基础建设与公共设施建设,下好先手棋,无疑是一项高明之举。而继续加强西湖堤建设,不仅是彻底消除血吸虫死灰复然的需要,而且事关盘龙城子孙发展的必然。2001年春,又投资980万元,完成西湖堤加固工程,其东起岱黄高速,西至黄花涝,全长10公里,加固后堤高30.5米,宽6米。12月,又启动二期加固工程,投资150万元,采取招标选定施工单位,在全线石砌高26米,宽10米的防浪台,抵挡洪水来势凶猛。
🌹栽好梧桐树,招来凤凰栖。公共配套设施,紧锣密鼓推进,驶入快车道,使盘龙城跟上现代都市生活节奏。
🌹1995年8月,投资1000多万元,征地33.5亩,兴建自来水厂,1998年11月实现供水3万吨,供水管网6公里,水质达到国家标准。2008年,启动市场化运作,顺利完成改制,而后又迈入向5万吨的扩容。

🌹供电工程1997年动工兴建,投资1333万元,占地1.443顷,装机容量1*40mra,用电负荷1.9万千元,110kv电源,设10kv开闭所。电缆线铺装7900米,完成卓越、宝安、新阳光三个项目用电。后又投资3600多万元,实施开发区大道电缆沟,电缆铺张项目,解决刘店工业园的需要,完善叶店、刘古塘、许庙三个小区的配套工程。1999年完成11万伏变电站建设。2007年启动二期扩建工程,扩大容量达18.9万伏,2010年,启动22万伏变电扩容工程,满足供电市场的商品需求。
🌹全力打造低碳智慧城,2006年,揭开川气入汉到盘龙城工程序幕,主干管网境内铺设达42800米。尔后政府又投资建设天然气入区进户工程,为市民提供全方位服务。
🌹金山银山,赶不上绿水青山,政府环保意识的觉醒,是对子孙负责的良知。花大钱,为环境。2008年,又投资5.3亿元,建设处理20000吨垃圾焚烧发电厂一座。
🌹缓解人民群众看病、看病贵问题,将医院作为公益性事业来做。在继二八八医院,黄陂人民医院盘龙城分院运营10余年后,随着居住人口的猛增,已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开发区及时与武汉市一医院,省人民医院签订协议,入驻盘龙城,让人民群众享受优质医疗。
🌹商业是城市最具人气的靓点。2010年在下集布局,建成营业面积达4000余平方米的中百超市,投入经营,解决盘龙城居民购物要求。同年,奥特莱斯落于后湖北岸,汉口湖畔,建立商业支点,天纵城广场,德成生活中心、麦德龙,整个盘龙城地区中型超市达20余家,给力市民购物更多的选择。首进盘龙城,激活盘龙城商业活力

🌹在新的环境形势下,用符合科学前瞻性思维举措,吸引世界的目光,以独特魅力立于开发区之林。创造更好的环境,在基础建设和城市配套做文章。特别是十八大以后,按照“九通一平”建设标准,基础设施投资累计达200亿元。新修公路40余公里,铺设供水,排水排污管网73.83公里;铺设电网71.83公里;供电管网25.37公里;道路绿化14.6公里;22万伏变电站,7个电力开闭所建成投入使用。
🌹为投资企业服务,为职工服务,建成27.2万平方米职工宿舍,10.1万平方米商业配套房,中南拂晓城、北辰蔚蓝城等城市综合体动工开建。金辉融桥,中建市交投,上海大华等地产项目陆续动工,巨龙大道与机场南路立交2公里,一号公园展示中心,羽毛球馆与彩虹桥基本竣工。市政一期、市政二期、市政三期宾连路,临空港大道,宋家岗东路进入施工阶段。
🌹全面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宜居新城,对重点出入口进行景观美化,展现新城胜于老城的崭新风貌。2005年,按照国际标准,在叶店十字路口,佳海工业园,盘龙一路安装了信号灯,路牌标志,监控器,规范了巨龙大道,川龙大道交通管理秩序。道路全面实现硬化、亮化、绿化。绿化面积达2.4万平方米,纵横佳海、宝安、卓越、恒大等企业园区,绿化达40%以上。广植奇花奇草,奇树古乔,假山喷泉,打造一批企业园林,休闲广场,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活质量。
🌹全力打造府河明珠,实施刘店旧城改造。一场脱胎换骨的改造,在岱黄刘店立交桥东西两翼进行。在刘店东侧的肖家岗,日月山水楼盘率先开发,标志着城市住房规范化、园林化、社区化、人性化。而后起天纵龙城在更高的起点上布局,向智能化发展。

🌹一场攻坚战打响,由区领导挂帅的刘店旧城改造指挥部应运而生。全区各职能部门都积极配合。出台了一整套实施方案。拆迁达645户,面积193500平方米,收购企业4家,面积6640平方米,拆迁让农民得实惠,让城市换面貌,实现双赢。
🌹大手笔实施安居工程,从2003年至2010年,规划占地面积967.7亩,总建筑面积920565.75平方米,涉及用户3917户,安置人口13710人。其中叶店小区规划占地面积99.7亩,总规划面积103051.7平方米,涉及户数984户,安置人口2345人。刘店西区规划面积145.4亩,总规划面积123580平方米,安置人口3395人。刘沽塘小区规划占地面积69.4亩,总建筑面积66648.93平方米,安置225户,安置人口788人。下集小区规划占地面积120.6亩,总建筑面积96985.22平方米,安置474户,安置人口1659人。精工小区规划占地面积10亩,总建筑面积102070平方米,安置132户,安置人口462人。盘龙小区规划占地面积30亩,总建筑面积18183平方米,安置144户,安置人口504人,磨元小区规划占地面积35亩,总建筑面积319.69平方米,安置270户,安置人口945人。三店小区规划占地面积80亩,总建筑面积103267平方米。后湖小区规划占地面积80亩,总建筑面积97000平方米。
🌹长江青年城,占地面积37亩,全国首个大学生创业居住区,吸引更多的青年追梦,给青年最高礼遇,提高最佳环境,是开发区顶层设计,闪耀着人文光芒。领袖城,歌林花园,空港,天居园,汉口湖畔等上百个商业楼盘比栉连云,每个楼盘动辄50~60万平方米,吸引着居民的入住,成为他们新家园。

🌹而F·天下别墅,盘龙湾,名流人和天地,宝安龙城,恒大,中国院子却别是一番风采,别墅区林荫蓊郁,小桥流水,则是金领阶层,新型豪门宅院。
🌹二、实现交通突围
🌹2003年9月,岱黄公路是纵穿南北的唯一道路,府河收费站钥锁在刘店,来往留下买路钱。是人民的第一印象,开发商望而生畏,刘店立交是一个关口,上通南北,下接东西,双向涵洞,大车往来卡壳。
🌹实现战略突围,杀开一条血路,打破瓶颈是当务之急。当初,盘龙城管委会咬紧牙关,不惜血本,首先建设盘龙城大桥,跨府河实现与大武汉主城区无缝对接。实施大规划大发展的重点工程,也是黄陂区委、区政府推进盘龙城开发区建设关键一着。盘龙城大桥横跨府河,北接盘龙开发区,南接东西湖区,全长1202米,宽27.5米,双向六车道,荷载等级为汽车20,挂120,总投资1.87亿元。2003年3月5日动工,2006年5月18日建成通车。兴建盘龙城大桥,从根本上解决了从汉口到盘龙城的交通瓶颈,为黄陂实施突围,实现招商引资准备了一手好牌,也缩短了两地间绕府河大桥8公里路程。与横店、前川连成一片,实现集团南进武汉战略。这是盘龙城开发区的又一梦想。建设川龙大道后湖大桥,实现一纵的无障通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解决南进的治本之策。川龙大道贯穿前川街和盘龙城开发区,连接武汉中环线,通往武汉市中心城区塔子湖东路。后湖大桥全长804米,宽30米,双向六车道。主桥为预应力斜拉桥,长218米,工程预算投资9200万元,建安总投资7122万元,工期23个月。2005年11月28日开工,2007年9月底完工。将盘龙城与横店连为一体,成为临空经济核心区。

🌹刘店立交确是解决东西南北的“画龙点睛”之笔。“湖北第一堵” 闻名于此。两会的呼声。政府投资6亿元,采用三层立交型交通,项目建设总里程9.2公里,新建交通道路3.654公里。岱黄高速府河收费南段,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路宽33米,汉口北大道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路宽42米,匝道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交通匝道单向双车道,路基宽12.5米,环形匝道采用双向四车道,路基宽20米。立交桥突破以往的模式,共分三层,为环形立交,最上层为南北向岱黄高架,中间层东西向的汉口北大道高架,最下层为地层面,设有八条转向匝道,一条中央环形匝道,共九条匝道。在环型匝道下面,还有一座10000平米下沉式商业广场,地下通道27.5米,通道净高7.3米,环廊道7.6米,入口净宽4.5米。整个工程建安费3.67亿元,市政工程建安费0.126亿元,地下工程建安费1.26亿元,景观工程0.26亿元,2017年9月通过安检部门验收合格,投入使用。成为黄陂的一项标志性工程,极大改变了黄陂外部形象。2008年,岱黄公路府河收费站北移3.1公里给了开发区一点小恩惠,开发区并没有停止突围的脚步。
🌹盘龙城开发区是丘陵湖畈过渡地带,地势复杂,低洼地区较多,场平任务十分艰巨,但却不能阻挡开拓者的步伐。几十台挖土机,大货车,压路机隆隆上阵,组织大规模会战,先后完成楚天工业园,宋岗工业园,后湖工业园,华侨工业园,中心广场,鑫华广场,三店小区,刘店,刘古塘小区,场坪面积9260亩,场坪建安费1.752亿以上。平均6每亩场平费18.920元以上。2008年以后,随着物价上涨场平费用更高。
🌹刘宋公路是本地横跨东西的主干道。起于岱黄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桥处,正与天河机场公路宋家岗公交连接,全长7.886公里,连接天河国际机场的通道。1992年8月,接二级标准加宽新路,由市公路处规划设计室勘探设计,县住宅二公司施工,工程为二级加宽,路基宽25米,路面宽23米,桥涵荷载为汽载—20,挂—100;设计时速为80公里/小时,土立方33.4万立米,防护工程2241立方米,平面交叉道22处,路外涵70米/29,涵洞1669.6米/67道,1992年9月全线工程分两段对向施工,于1993年8月13日竣工。
🌹平铺沥青路,使其提档升级。1993年9月动工新建,10月3日全线竣工,建设标准为双层,路面29米,购买调集租赁各类机动车辆48台,施工用料首次用石屑拌水泥,极大提高了基础强度,增强了稳定性能。
🌹2001年4月,刘宋公路按城市I级道路标准扩建,40米宽道路,双向六车道,架设路灯,建设绿化带,铺设排水管线,武汉市规划设计院设计,黄陂区政府投资8800万元,12月初竣工。2003年由安装了交通智能管理系统,一跃为像样的公路,一条通天公路。
🌹2003年初,刘宋大道更名为楚天大道,2006年2月开始巨龙大道西段延长线工程,更名为巨龙大道。
🌹巨龙大道东段起自岱黄公路公交,往东经二八八厂,阳逻湾。终点连接汉施公路,全长13.895公里。西段连接岱黄高速、盘龙大道机场路,全长7.8公里,成为横向主线。为了加强地名统一性,经相关部门勘察,最终定名为巨龙大道,从2006年后固定下来,成为延绵弥久的地名。

🌹贯穿南北的川龙大道是黄陂人自己的路,不收费,不卡喉咙,实现全区突围之路。这条大道由前川横店和孝感天河延长线两部分组成。其中前川至横店公路13.24公里.道路起于前川程家墩,途径水塔,辛店,跨京广铁路,穿横店街,到陈榨湾南,晏柏湾处环形岛,西接孝天公路。向南通过桥咀,后湖,接叶店巨龙大道和盘龙大道环形岛相交。
🌹川龙大道全部工程路基土立方409.48万平方立方米,水泥路面41.83万平方米,永久性绿化1951.34亩,全线有京广铁立交桥、范泗桥、跃进桥、后湖桥。
🌹这条公路采用公路一级城市主干道一级标准设计,沿途架有路灯、绿化带,配有交通指示灯,达到智能化管理。2003年5月开工,2004年3月竣工。这条快速通道,实现从黄陂到汉口的突破。同盘龙大道连接一线是黄陂向大武汉沿长的战略举措。
🌹开发区内主干道盘龙一路、盘龙二路、盘龙三路、景云路、许家田路、宋岗四路、临空岗大道、丰山侧路、汤仁海、金谭湖路、露甲山路、丰荷山路。佳海纵一、纵二、纵三路、佳海路、横一、横三、道贯泉一路、二路、三路,盘龙城遗址路,全长10公里的盘龙大道34条等,形成境内交通神经网络,里程84多公里。
🌹路修好了,城市的公交车291、229、298、296、289、265、290先在盘龙城开辟了诸多站点,盘龙城迅速进入武汉市,真正跨入了都市时代,而地铁二号线到达天河机场,在盘龙城开设了巨龙大道、宋岗二站,无疑注入新的活力。
🌹三、追梦兴工重镇
🌹3500多年前的商代早期盘龙城,是大武汉工业文明的曙光。青铜铸造,陶器制作,玉器雕琢,代表当时工业文明的最高水平。大武汉的少年风华。盘龙城青铜铸造落幕,烧陶工业文明的脚步并没有停止,承接祖先的创造手工作坊,社队企业都成了匆匆过客。
🌹成立开发区,主要目的是实施“工业兴区”战略。以园区建设为龙头,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优化环境为保障,探索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自1992年成立开发区以来,先后引进工业项目336家,年产值500万元的企业29家。工业园区形成鲜明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即以湖北长江光电公司,武汉远大电器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光学电子产业,以湖北精工科技有限公司,中南机械公司为代表的机械制造产业;以武汉保通源氨基酸有限公司,武汉同济泰乐奇医药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医药化工产业;以浙南管桩,楚天钢构为代表的冶金建材产业;以武汉劲宝食品有限公司,武汉天冰冷饮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食品产业。

🌹湖北长江光电公司生产的民用枪瞄准器,远销北美、澳洲、欧洲等地。产品在国际市场销率达40%左右,成为武汉市出口“双十佳”企业。武汉远大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各种高低压设备,高压断路器、高压旋隔开关、低压成品电器设备获得国家颁最高资格证书,产品出口泰国、柬埔寨、非洲等国家和地区。武汉劲宝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劲宝酱油、醋、鸡精等系列调味品,获得湖北著名商标,多次在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获金奖。武汉天冰冷饮有限公司生产的“天冻脆筒”“星期天”“小神童”等产品风靡全国。武汉银冠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医药、农药、颜料、感光材料,获武汉科技进步奖,产品远销欧洲、美国、东南亚等地。武汉保通氨基酸有限公司开发的PAABA产品,成功出口美国。武汉星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化油清洗剂,产销量居全国第一。武汉哥特装饰有限公司畅销全国内外市场,获武汉市明星光彩企业称号,跻身民营企业50强。
🌹在开发区西部,佳海聚集400余家中小服装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8亿元,提供3500多个就业岗位,解决本地农民就业问题。
🌹在开发区东部,卓尔总部经济率先发酵,卓尔集团征地700亩,建设58万平方米总部,配有5000平方米国际会展中心,40000平方米职工公寓,50000平方米物储中心,健身中心,休闲会所,容纳100多家企业总部。步步高,长虹,白云边等100多个品牌企业签订了入驻协议。
🌹今天,盘龙城并没有满足辉煌,盘龙城留下的伏笔,擎画压轴之作,无愧前人。
🌹四、桃李满园春色
🌹600年前,从江西移民的老表们,在丰荷山筑起了一座四进读书台。从此,书声朗朗,照亮了渔樵耕读的农耕世代。绵延着汉唐诗书传世久,忠厚播香长的梦寐。
🌹在举孝廉科考角逐的风流中,黄霸,袁式,李师中,侯喜等人都是省部级官吏;郑佶、胡天起高中进士,荣耀着桑梓门第。民国以来达到正军级将领,就有陈彰武、冯嶷、冯龙、刘行翼等人。教授就有刘凤章、江虎臣、刘济川、王术等人,可谓群星灿烂。
🌹2003年11月28日,从滠口街道分离出来的13所中小学,164名教师,1680名学生到盘龙城开发区。这些学校,规模较小,校舍年久失修。根据实际情况,开发教育总支调整布局,集中力量办好中心学校,形成《开发区中小学十一五布局调整方案》,撤并盘龙小学。丁店小学、丰山小学、后湖小学、盘龙二中等七所学校。
🌹“雄美漫步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09年经过大规模的拆迁征地,硬件设施建设,60个班的盘龙高中投入使用,盘龙一中完成标准化建设,盘龙一小、盘龙二小,按现代标准实施完成硬件到位,以崭新面貌迎接秋季开学。

🌹2013年9月,历时十个月工期的盘龙城中心幼儿园峻工开园招生。开创了学前教育新局面,从此结束了本地无学前教育的历史,出现了四个学段依次递进的层次。教育出现飞跃的发展,感知天翻地覆变化。
🌹2012年6月,《楚天金报》一篇“黄陂经济发展热土,学生入学难”报道,引起剧烈反响。名流集团,三江集团,陌昌集团等企业按标准建设多所小区学校,从规划蓝图走向火热施工现场。2014年9月,名流学校,华师附属航天(恒大)龙城小学,刘店学校同时开始秋季招生入学。
🌹应对难题,接连出招。2015年9月,盘龙三小开门办学,盘龙一中开启一校两区的模式。盘龙城小学布局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紧张局势得到扭转,超大班级,超级大校,生员爆满的现象悄然消失。本地居民,外来打工经商人员子女,都可以就近免试入学,在家门享受优质教育。
🌹2018年9月,盘龙城四小、盘龙城五小、盘龙二中、盘龙三中同时开学。
🌹盘龙城教育资源丰饶,形成序列。省级高中(黄陂一中盘龙城校区)1所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2所。其中市级标准化示范初中1所(盘龙一中),新建初中2所(盘龙二中,盘龙三中),省市级特色小学2所(盘龙一小、盘龙二小)。市级标准化4所(华师附属航天龙城小学、名流学校、刘店学校、盘龙三小),新建学校2所(盘龙四小、盘龙五小),村级完小(刘店小学)1所。市级公办幼儿园,盘龙城中心幼儿园、二八八幼儿园、民办幼儿园68所;各类社会培训机构58家。
🌹教师队伍已今昔比。义务教育阶段教师589人,其中45岁以下年轻教师428人,占教师总数67%,本科学历395人,党员教师241人,教师队伍呈高学历,年轻化趋势。市区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师德标兵120余名,被国家省市区评为优秀教案,优秀课题多达1600余篇,刷新教师队伍建设新纪录。
🌹学生入校率更是成倍增长,在校学生15000余名,学前儿童9600多人,四个学段学生总数2400多人。
🌹校园文化建设成就斐然,一校一品异彩纷呈。华师航天龙城小学将《弟子规》《三字经》纳入学校教材,置于校园围墙,盘龙一中创办法制长廊,盘龙一小雅美教育成绩显著。师生古筝、架子鼓,钢琴在市区表演首屈一指。校园足球在学校方兴未艾。校园乒乓球赛如火如荼。
🌹体育文艺在学校优质发展中,逐步彰显出品牌效应。在连续三届木兰金秋文艺汇演中,教师舞蹈表演的《霓裳羽衣》《和谐中国》,分别获金奖,一等奖,盘龙一中学生舞蹈队,在武汉市首届第三届黄鹤杯舞蹈大赛获金奖。盘龙一小学生远赴维也纳参加表演,学生在21届亚洲少年锦标赛上,一举夺得亚洲乒乓球冠军,在国际青少年乒乓球比赛中,也一举夺得冠军。
🌹素质和兴趣爱好的特色教育,让学生张开理想的翅膀,在海阔天空中翱翔,未来之星,在这里冉冉升起。
🌹2015年,省委党校新校区项目落户盘龙城开发区,带来红色教育的新机遇,看到广阔发展前途。经过两年紧张工作,征地533.233亩,拆迁125户,2万多平方米,涉及刘古塘、丰山村全面完成。黄陂区投入4亿元,用于设施建设,周边配套加紧推进,协调服务获得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市重点办,业主单位的赞许,都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届时,盘龙城将拥有全方位教育。
🌹五、让盘龙城重雄姿
🌹安阳殷墟,广汉三星堆在十几年就建成开放,而盘龙城废墟还在寂寞中期待。让盘龙城重展雄姿,是由来已久的希望,一种时不待我的焦虑,一直在呼唤。
🌹盘龙城在3500多年在南土辉煌了250年后嘠然消失,留下了许多谜团,等待后人破解。
🌹明嘉靖《黄陂县志》清楚的记载“盘龙城在县西南五十里”。横店张家楼子道光族谱,也有详尽的记录,并绘有图案,本地叶店,杨家祠堂,刘集族谱都有同样历史记忆的承传,民国军事地图都有确切的标明。
🌹在沧桑岁月冥冥守候中,盘龙城一直似在等待着知音,为自己湮灭的身世大白天下。
🌹1954年的特大洪水,似乎提供了契机。只是当时人们对历史文献知之甚少,把他当作防汛取土场挖去了三面城垣。留下了一面孤本给后来者探讨。
🌹好在市文管委会不乏英明者。秋后派蓝蔚等人调查取土现场,才有了石破天惊的发现。
🌹国家学术刊物《文物参考资料》,在1955年第五期上,首次刊登了发现了盘龙城遗址的报告,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1958年国家学术刊物《考古通讯》第一期报道了盘龙城考古资料。1956年11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公布,盘龙城遗址为湖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被冷漠几千年,才受到重视。考古工作开始了破解谜团。

🌹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30年左右是盘龙城考古发掘阶段,也就是揭去神秘面纱阶段。
🌹到了1963年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派遣长江工作队长李云鹏,带领一批人,首次对盘龙城进行发掘,在楼子湾发掘墓葬5座,出土了一批精美的青铜器和玉器。
🌹跨入20世纪七十年代以后,考古进入高潮。1974年春,在湖北就学俞伟超教授,湖北省考古队队长王劲主持,清理了李家嘴二号墓,出土了近百件青铜器、玉器发现了规模庞大的宫殿遗址,确定城址年代为二里岗时期,即商代前期。1976年秋,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第二次到盘龙城,会同湖北省博物馆考古人员对盘龙城二号宫殿遗址,南城垣,壕沟进行发掘,再获重大成果。
🌹抽丝剥茧的工作还在继续。1984年11月,盘龙城考古工作站,在陈贤一研究员主持下,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对城外王家嘴、杨家嘴、杨家湾等地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一批商代早期的手工作坊,同时清理一批中小型墓葬。1985年秋,盘龙城考古工作站为配合水利工程建设,在陈贤一站长率领下,在城东李家嘴再次发掘出一批青铜器,玉器。到了20世纪90年代晚期;武汉市博物馆与湖北省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勘察队,在杨家湾发现长140米宽30米的石砌码头,表明盘龙当时战略意义。在盘龙城西北两面斟探出长1100米,宽800米带状夯土遗存,从而揭开了盘龙是内外两层的回字型城垣真像。
🌹穿越了漫长的考古发掘,郭清了盘龙城真实面目。
🌹1988年1月,盘龙城遗址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盘龙城迈向国家层面,上升到最高层次。大张旗鼓为盘龙城鼓与呼的时代到来,盘龙城的宣传造势开始掀起了高潮。
🌹武汉电视台,武汉市文物处合作,录制电视纪录片《盘龙城》电视媒体开始宣传盘龙城。
🌹1992年12月,成立滠口经济发展区,2003年5月,更名武汉盘龙经济开发区,放大盘龙城品牌效应,不乏是一种制高视野。1994年3月武汉市人民政府批准,将盘龙城列入保护开发规划。宣传盘龙城不约而至。
🌹首先,各种学术刊物《江汉考古》《华中建筑》《武汉文博》等进行了专题报道,夏商周专家们就盘龙城的性质与作用,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在盘龙城发现四十周年还开辟了专栏。《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旅游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武汉层报》、等传统媒体进行了连篇累牍的跟踪采访。
🌹郑自来,夏建新,皮明麻,等主持汇编了《盘龙城研究——盘龙城建城年代论著之一》,收集了盘龙城遗址的发掘。调查报告、论文,报道累计34篇,20万字,全书分三部分:1.盘龙城遗址的考古发掘,2.武汉建城之始,3.商代文明与盘龙城。1997年,在全国学术圈内发行。
🌹2002年9月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主持,召开了商代盘龙城与现代城市发展。研讨会汇集了全国40多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化地理学家,方志学家,大家与会发表了论文,一致形成“盘龙城是武汉城市之根”的基本共识,论文集由武汉出版社出版,市委书记罗情泉题写书名,市长李宪生作序。
🌹首任盘龙城考古学作站站长,陈贤一的大型学术专集从《盘龙城》上下册出版。2003年5月,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开始打造自己的文化高丘。创办了《盘龙城文化报》,先后编辑出版了《盘龙城诗词集》《盘龙城辞赋集》《盘龙城论文集》《盘龙城出土精品文物集》《忠德书法盘龙城》《武汉市盘龙城开发志》等系列书刊。
🌹黄陂文联组织作家采访,编辑出版了《盘龙城故事集》更增加了新鲜感,区人武部干部明德运撰写长篇小说《盘龙城晨曦》、《黄花涝》,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
🌹反映盘龙城创业历程向大型舞剧《筑城记》,作为八艺节亮相节目,在武汉剧院上演,大型歌剧《楚风汉韵》冲刺文华奖。
🌹木兰文化节,城运会点火,书法进万家等文化活动都如约在盘龙城登场。省市文联作协经常到盘龙城采风。历届国家文物局,省市区领导到盘龙城调研指导工作,为盘龙城频添了后劲。都一切,都在为盘龙城建设作铺垫,让盘龙城重展雄姿鼓与呼,等待着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发出的信号是不要急,相信后来者居上。
🌹2010年春,在武汉市两会上,黄陂区副区穆书芹发出了建设盘龙城国家考古公园的呼吁,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即获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响应,纳入武汉市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盘龙城建设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2012年,委托中国建筑设计院,清华大学设计院,同济大学设计院设计,经专家评估,最终由同济大学设计院胜出,报国家文物局审批,进一步补充完善。国家旅游局还聘请了旅游设计院编制完成了《盘龙城遗址文化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对遗址公园建设项目进行系统分析定位,策划包装,效益预测。
🌹最难的是建设资金问题,何处筹钱,却费一番周折。黄陂区领导带队,借助广交会,汉交会开展招商引资推介工作。2014年5月先后与保利文化公司,欧亚达集团,武汉地产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功引进了社会资本参加盘龙城遗址公园建设,为项目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也增添了底气。
🌹按照武汉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精神,明确了盘龙城遗址公园为公益性文化建设项目。黄陂区委,区政府多次召集文体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会议,敲定《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施工许可证》,按照法律程序,完成招标投标,2013年5月30日正式动工。
🌹历时五年建设,盘龙城建设者们历经风雨,终于由蓝图走进现实,成为国家5A旅游区,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游人!
🌹六、临空经济核心区
🌹2009年9月,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湖北分公司落户盘龙城,预兆着这块土地进入了航空时代。年底,两块大牌“中共武汉市临空经济区委员会”“武汉市临空经济区委员会”悄然挂在管委会大楼左侧,与盘龙城管委会两块大牌子并列,两个机关,一套人马,没有大型庆祝活动,没有锣鼓,没有彩球布标,就这样横空出世。
🌹天河机场1994年在黄陂区建设成功,成为中部最大的交通枢纽,天机巧合着历史的明天,带来发展,使得周边得天独厚,盘龙城毗邻天河,凭借着航空业发展,更沾地利。
🌹武汉临空区是武汉市重点建设项目。根据规划,武汉临空经济区划分三个功能圈层,即临空核心区,临空经济聚集区,临空经济辐射区,临空经济核心区范围为武汉天河机场周边10公里左右半径区域,重点发展航空运输,航空物流,空港经济等临空经济核心产业。临空经济聚集区范围为周边10-15公里左右半径区域,临空经济辐射区范围为周边15公里左右半径以外的区域。
🌹黄陂抓住机遇,抢占发展的制高点。2007年4月,成立了临空经济建设领导小组。2008年加快编制94.1平方公里核心范围内,控制性规划编制工作。2009年黄陂临空经济再上台阶,在省市国土部门大力支持,为武汉临空经济区争21平方公里基本农田调减指标,黄陂区奋起直追,以临空经济为主导,加速航空产聚集。
🌹到了2012年5月,随着武汉天河机T3航站楼正式启用,这座全国第四,华中最大的机场航站楼,成为武汉联通世界新地标,给黄陂盘龙开发区插上了翅膀,产城融合,引领航空业聚集,构建临空产业支撑。

(本期图片来自网络)
🌹航空业龙头老大国航入驻,在盘龙城形成航空物流区,现代物流园区建设为主导的产业功能,园区布局,百世汇通,顺丰,敦豪物流,东方物博泰,中南惠民物流,电商企业入驻。
🌹招商引资,吸引航空业大佬们,好戏连台,异彩纷呈,国航、海航、友和通道,卓尔航空,武汉航发集团入驻航空企业总部区。
🌹2017年3月,规划总投资2.5亿元的国航,湖北总部开工奠基。6月规划总投资5.13亿元的海航航空总部开工建设。2018年7月,规划用地80.24亩,总建筑面积11.66万平方米的友和航空总部开工建设。2018年7月,道通航空总部开工建设。
🌹盘龙城开发区突出登高望远,下好一盘棋,放眼全局,大手笔,大视野,实现统筹发展,以天河、横店,滠口,武湖、三里桥以及协调祁家湾,六指部地区453平方公里聚集区与辐射区域,作为临空经济协调对象,纳入统筹发展规划,共享共赢。
🌹招商引资的“一号工程”,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引进海航,普洛斯,越海,圆通等物流企业,立即推进园区建设,按期交付使用。海航蓝海产业园项目中yoho湾一期研发中心3.08万平方米,食堂1.23万平方米物业竣工,取得《验收备案证》,二期7.5万平方米工程,在建工程总计投入1.2亿元,越海华中供应链总部基地项目一期总投资1亿元,完成投资6000万元。二期在2018年6月开工建设,计划投资2亿元。中国智能骨干网投资2.4亿元,一期在2017年3月底完工,完成建筑面积11.14万平方米,二期于2018年5月完工。圆通速递华中转运仓储物流中心,一期完成投资2亿元研发楼,综合办公楼,一、二号仓库工程,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投入运营。普洛斯现代服务产业园,一期投资10亿元,规划用地300亩,完成投入资金3亿元,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
🌹全区联动,部门协作,项目稳步推进,迎来新一轮优质高端发展生机,盘龙城开发区引进项目202家,总投资576.76亿,建成投产企业57家,在建33家,园区项目总投资约150亿元。项目带动了203万人就业,到2017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20亿元,税收2.85亿元。
🌹大临空带动大发展,盘龙城开发区在大商南土龙城崛起临空新城。长江新城的建设,让盘龙人看到更美好光明灿烂的前途,瞄准世界前沿技术,核心技术,以航空业为龙头,以研发中心为动力,推动产业在更高层次上发展,拿出新气象展示新作为,这才是努力方向。打造百年火红企业,打造科技前沿企业,支撑开发区发展兴旺,是我们的最高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