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湖公园游记
文/艾于华 图/周志农、谭海君
(谭海君摄影截图)
(一)
余干县城坐北朝南,风水独好。城中有座岗岭,名叫东岗岭。两干多年来,这东岗岭緼藏了余干县数不尽的历史和文化。东岗岭的前面,岭脚下便是一口湖,自古被余干人民称为市湖。市湖原与信江(古称越水)相通,是越水的支流。据说,三国吴太元二年,洪水暴涨,冲积泥沙成堆如山,始于湖中形成一洲岛,洲的形状酷似琵琶,人们自然称之为琵琶洲。与此同时,市湖也被称为琵琶湖。
古往今来,世事变迀。但琵琶湖滢滢流旋的湖水似乎特别透着灵仙气,吸引了李白、杜甫、苏东坡这样名垂青史的大文豪游历余干,留下干古不朽的诗篇。有了水,余干便显出一副顺贴亲切的仪容,就像世界有了女人而变得丰满温馨。
琵琶洲水斗牛星,鸾凤曾于此放晴。已觉地灵因昂降,更闻川媚有珠生。一滩红树留佳气,万古清弦续政声。桨戟尽移天上去,里人空说旧簪缨。这是唐代诗人韦庄写琵琶洲的诗。可见,在那个时候,琵琶洲已然风情万种,红树气徍。
元朝杨载《秋夜游琵琶洲》诗云:夜泛平湖水气寒,警秋重见月团圆。丹梯未造黄金阙,碧宇空怀白玉盘。青鸟影翻沙浪远,冥鸿声破塞云乾。故园桂树丛丛发,犹向琵琶忆画阑。 绘声绘色地画出了琵琶洲凄美的湖光夜色。 叶继震《余干十景水绕琵青》诗云: 无处听弦歌,琵琶横水曲。何来两鼓吹?闻之声断续。独有审音人,指外涤烦促。鼓操动思君,年年春草绿。像一首笛子吹出了一支如泣如诉的远古渔曲。
明代翟象陆写有“山被高风烹羽灶,城弯新月照琶洲”诗句。清詹广誉《千越八景“琵青春涨》诗云:春雨连江浪点花,溪烟漠漠柳丝斜。呜榔乍弄三篙水,学鼓濒传两部蛙。珂里无音迷氏宅,浔阳有句认汀沙。曲终莫说难嗣调,聊向东风手八叉。此外,唐刘长卿、罗隐;五代的韦庄;宋代的梅尧臣、范成大、姜夔;元朝杨载;明代饶鲁;清代詹广誉等文人骚客都留下了赞美琵琶湖的精美诗篇,浩如烟海,不胜枚举。
元至元间,为防洪水慢入街道,时任知州乌枢发动民众修建圩提封堵弋阳溪,又另凿河道将琵琶湖与互惠河联通,形成了琵琶湖现存的状态。
相传琵琶洲上曾经建有梁萧王恺别墅、南宋忠定书院、唐代裴尚书东斋、晏公庙等著名的建筑物。因为年代久远,兵燹水患不断,早已被时间的尘埃淹没了。
早先,琵琶洲上居住着很多渔民,世世代代以捕鱼为生。每当星光闪烁,水天 一色,渔夫便驾小舟下网捕鱼。那轻舟叶叶,渔火点点,渔歌声声,成为了一道风景。因为此,“市湖渔唱”古时已成干越八景之一。每当春季来临,琵琶洲岸,杨柳依依,水波叩击湖岸,节奏成韵,宛如琴声,这又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于是,“琵琶春涨”也为“干越八景”之一。
解放后,市湖面貌日趋改观。1952年加筑拦河坝,湖中水位得于基本稳定。1960年整修湖岸,进行绿化,增筑柳、曲二堤,新建琵琶石桥。环境清新,朝气勃勃!
改革开放后,琵琶洲上房屋越建越多,还人工填湖造洲,用来做菜市场,商品贸易大世界。一时间湖水污浊,环境脏乱。
谁曾想,一夜之间,琵琶湖四周岸边,大规模拆迁居民住房,开辟出宽阔的沥青路面,雄伟的绿化林带,竖立起参天的高楼大厦,城乡顿时连成一体。这些大美大境成了琵琶湖公园的外部景观,与公园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佳美影像 周志农摄)
(二)
余干县城除了于今年十月一日开园的这个琵琶湖公园之外,前些年还建有市民公园和冕山公园。旧中国的园林多为皇家所有或富豪所有,专供皇室或富人享福。后来,因时过境迀,人是物非才成为了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如今人民政府所建设的公园则直接是为老百姓而建的,供平民百姓观光游玩,怡康娯乐的。
万年县有一个锦湖公园,在它还没有建成的时候就有很多万年文人给他起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名字,最后才定名为“”锦湖”公园。我们余干的琵琶湖公园,在一干多年前就已经被我们的祖先起好了名字,也就用不着我们为公园费心起名了。今天我绕琵琶湖公园游了一大圈,还登临琵琶洲上观光旅游,真的是大大的破震撼了。琵琶湖,琵琶洲真的太壮观,太美丽,太有内涵了。
琵琶,本是一种民族弹拨乐器,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琵琶是弹拨乐器之王,它的弹拨技法是所有民族乐器中最为繁杂的。琵琶曲有文曲和武曲两种。我最熟悉的琵琶曲是武曲《十面埋伏》,第一次听到它是在电影巜甲午风云》中,听到邓世昌弹奏。
琵琶由木或竹等材料制成,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颈与面板上设有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
琵琶洲的”琵琶”,琴头
朝西南,琴底朝东北。进入公园有南一道门、北两道门。由南门进是琴头。南门右侧坚立着一块巨大的海石,上书“琵琶湖公园”五个红色的行体大字。字的右上方有一个精致的琵琶图形。
不远处就是一座拱形大理石桥,桥头已停满了小车,许多人在桥上和远处的公园游玩。我找了个地方把车停好便经过石拱桥进入公园。原来,这座桥名叫卧波桥,挺有诗意,大概是说,这座桥静卧于琵琶湖的水波之上。走不多远,又是一座石拱桥,没有冠名,但在北侧桥头坚着一块巨石,其上是吴仕民所书“双桥飞红”四个红色大字,此乃新干越八景之一景。
站在桥顶,放眼望去,路两边路灯杆挑着红色旗帜,上写:一湖琵琶,干年史话。左侧,隔着湖水便是琵琶琴头。琴头上竖立着一把巨大的琵琶。由西向东是轸子、相、音品、面板(梨底),好不壮观。
过了双桥,再前行不远是沥青路面,连接着琴颈(相的位置)。折向西,与双桥平行,我往琴头走去。岸边杨柳依依,远处原先的县城西街楼房林立。通向琴头的水廊右侧,又是一块竖立的巨石,其上是蔡新贵书写的“琵琶帆影”四个红字。此处,又是一个新的景点。
现在,该掉转头往东走了。因为,这里已是琵琶洲的西端尽头,已是原先洲上卢家村了。再往西则是互惠河。
在“”相”的位置,又是一个景点。一块卧石上是朱光泉的手迹“拂柳请风”。原来这里正是县城西关的对岸,风景树郁郁葱葱,湖面开阔,令人心旷神怡,肺舒胸畅,确属一道风景。
走过一片开阔的洲上腹地,我来到了琵琶的面板上方的位置。这里,以前是体育馆的足球场。现在,这里是美不胜收的各种景致。绿草蓝坪,大理石巨大弧形走廊,显出天绘画图的大气。四周是新植的绿化林木青苗,幽深透气,让人遐想。左侧的榭道氲氤環叇,身边的树木枝叶窸窣。一草一木,有刚有柔,蕴涵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推演出缜密的本土故事逻辑。石凳满洲,曲径通幽。这里的一块卧石上是李传芳的手迹:“古韵流芳”。
古韵之味在哪?我搜寻许久才发现,它就在广场东西两面的弧形文化墙上面。东西弧墙各有十八幅石刻诗配画,刻录着历朝历代文化名人所作的与琵琶湖,与余干古县有关联的诗词,并配以古余干城邑的画面,诗画再现了古老余干的浓浓历史民俗氛围。
往琴底走去,琵琶肚子大了起来,而且有明显的坡度。在有技无叶的水杉树的苍凉混杂着的古樟树浓密树叶的掩映下,远远的可以看到一座古亭,而在古亭的周围,远近错落有致地耸立着一座座人物的雕像。
走近看,古亭名曰琵琶亭。两边柱子上是一幅对联:山横冠冕雨敲梦,水托琵琶风拔弦。此楹联为王金玉先生所做,堪称公园之眼也。 石雕名人分别为:吴芮、赵汝愚、张遐、张洁等。但是,最让我驻足凝视的是革命先烈余金德伟岸无比的雕像。
是谁让我们的城乡变待如此秀美?是谁一声令下便能动员湖区干家万户动迁,建成这么工程巨大的琵琶洲公园?是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中国共产党。琵琶湖公园东起干越大道,西至互惠河,横贯余干县城。湖水飘飘,园林初成,很多市民、小孩在这里游赏玩耍,一副幸福骄傲的模样。漫步公园,它会给人平添几分自信和自豪。走在这里,人们就觉得很自信。人们会没乞求父母健康长寿,怡养天年;会叮嘱儿孙好好读书,努力工作,把家乡把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强大。我们应该牢记革命烈士的英名,珍惜美好的生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安宁祥和幸福的生活。
远处传来琵琶曲《十面埋伏》悲壮雄浑,气势磅礴的音乐。我诗兴勃发,吟诗一首,作为本文的结尾:
琵琶干载卧市湖,
敌阵十面有埋伏。
琵琶曲音激如雨,
盛色静水怀国忧。
2020.10.7



(谭海君摄影截图)
【作者简历】 艾于华,男,1963年出生,江西余干人,大专学历,从小爱好文学。2017年,创作完成80万字长篇历史小说《信仰一一永远的方志敏》,现正由江西人民出版社报中宣部备案之中。长篇历史民俗小说《小村之国》历时三十年写作已经脱稿。另有散文、杂文发表于《上饶日报》、《上饶旅游》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