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书虫书友群赋
宋今声
今年春节期间,双辽市几位退休干部在微信里成立了“老书虫书友群”,宣告当天进来30人。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有多年不见的同学同乡战友,有老干部、老教师、老中医、文化名人、作家、戏剧家和民俗专家,等等。大家聚集在这里,畅谈幸福生活,漫话人生感悟,成为网络空间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和精神家园。是以赋。
两小无猜重逢所,青春年华再聚地。心花盛开,捧出分享;神池沐浴,轻搓汗泥。嗓音苍凉,放声高唱儿歌;喜泪模糊,尽情回忆乡谊。不乏梦中憧憬,寻找旧日希望;亦有新近青睐,坦露思慕心仪。
相约莅临,无贵贱之分;联袂造访,有同享之序。话题无定式,启齿自尊;议论有规则,点到为止。偶然唐突,握手言和;不意戏谑,一笑了之。
敞开胸怀,拥抱天南地北;颤动嘴唇,热吻边疆海域。抒发不老情怀,谈吐文雅;咏叹流年感慨,欢声笑语。泰然自若,互赠修行善果;不动声色,交换积德结局。
秀发乌云散,韶华痕迹尚在;两鬓银丝飘,隐藏总角稚气。凝眸眼前面容,寻找英俊潇洒;倾听各自拼搏,历数难忘过去。漫话艰苦岁月,讲述创业经过;盘点机缘邂逅,交流人生得失。箕篮半装,大多意外收获;盆钵未满,不乏路遇惊喜。
欢乐中,复归两小无猜;喜庆里,相拥百感交集。畅叙别后之情,忘却年齿;抖落他年痴想,无所顾忌。述说上学路,奔跑荒草甸;回忆打乌米,钻进高粱地。掏家雀,曾经被蛇咬;扦蛤蟆,摸过泥鳅鱼。
四季讲坛,村老传经送宝;全程课时,乡贤尽施秘笈。珍惜祖先遗风,宝贵新旧补丁;延续前辈传统,爱护条块丝缕。寒舍简陋,容纳刻苦勤奋;柴门低矮,进出刚强志气。笑谈读完一本书,熬干两盏灯;乐议收笔数页纸,窗外已鸡啼。
书前无老少,能熟读便是富贵;砚池有宽窄,底磨穿旋即出奇。新发乍起于枝条,风摆稚嫩;藏锋蓄锐于破旧,储备先机。共喝一井水,告别故土,后果难料;同桌受师传,各奔前程,归期迥异。
片片祥云笼罩,滴滴细雨淋漓。耆宿殷殷教诲,不厌其烦;硕儒点点笔墨,耐心细致。未曾谋面,欣然指点辅导;久仰大名,稽首拜谒学师。树立新风尚,老有所为;传播正能量,不遗余力。
见证厚积薄发,展示追求成果;上传精彩瞬间,推出各自丰腴。探杰作于陈囊,分发品鉴;示美文于箱底,晾晒积识。成功露脸,眉飞色舞;奏效出头,激动不已。锦心绣口,风光无限;满腹经纶,怀瑾握瑜。忽而丝竹响,悠扬婉转;继之书画出,饾饤珠玑。壮丽新时代,文化生活新景观;灿烂夕阳下,精神家园金土地。(834字)
定稿于2020年3月26日敬足斎
作者简介
宋今声,现为双辽市书友协会秘书长,四平日报特约评论员,中华辞赋社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文章多次在《四平日报》《城市晚报》《延边晨报》《视听导报》《吉林日报·东北风》《吉林银行业》《东北金融》《春风》《今天》《浪淘沙》《金融博览》《中国征信》《中国信合》《农村金融时报》《中华合作时报》《中国火炬》《中国纪检监察报》《人民法院报》《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新农村》《中华辞赋》《中华诗词》《中国现代诗歌》《速读》等省内外数十家报刊发表,已经完成中篇小说《野岗情缘》、《祸乱下河湾》和《村女传奇》三部,出版《增年录》、《百赋集》等个人文集四种。创作经历和收获,2014年被收录《文化吉林·双辽卷》。散文《那年冬雪乍化时》被收入吉林省作家协会编辑出版的《吉林农民作家作品选》2018年卷。辞赋作品先后被国内多家报刊媒体采用,部分获奖。2018年现代辞赋《陶然赋》被选入中华辞赋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当代辞赋名家作品精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