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篇小说.一部染料厂
第十三章
文/李祖荣
染料厂工会也组织文体比赛,这次比赛是歌咏,各车间听说后,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大分散车间都是年轻人,更是不能落后,由其上次拔河比赛得了第一名,车间主任脸上有光了,这次歌咏比赛更是支持了,还说要给买上台的统一服装。
男女生各选了20名,还确定了一个指挥,指挥是个很标志的小伙,是内蒙兵团回来的,人长的清瘦,眉清目秀。
他总爱穿一件黄军衣,戴一顶黄军帽。他只知道自己是烈士的儿子,但他的爸爸是在哪儿牺牲的,组织没有告诉他妈妈,他更不知道了。
车间主任还批准可以在上班时间排练。地方就在还没有开工的控压站的大房子里。
女生前排,男生后排,选的歌曲是歌颂华主席的《交城出了个华政委》。伴奏只有老金拉的手风琴。
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
交城的山水实在呀实在美,
交城的大山里住过咱游击队,
游击队里有一个华政委。
华政委最听毛主席的话,
毛主席指路他紧跟随,
华主席粉碎了四人帮,
锦绣那个前程放光辉。
在指挥的调教下,先是合唱,然后女生清唱,男生再唱,然后一个男生独唱,最后是大合唱。
指挥手势有力,刚柔并济,仿佛有千军万马在他的指挥下奔腾万里,海啸风狂。手风琴也伴奏出山呼海啸的气势。
这样的大合唱,不用说,在厂歌咏比赛的大会上一下子又勇夺了个冠军。
特别是领唱张军更是抢眼,高亢圆润的嗓音,深情无限的独唱,震撼了全厂。
张军也是车间的风云人物,据说他是高干出身,爸妈都是高级干部。
他也是黑龙江兵团的,在团里就是团宣传队的主唱。
他瘦高个,也喜欢穿旧的发黄了的军装,戴军帽,他鼓鼓的脸上一脸的落腮胡子。
同是兵团的李某某和他还有一段故事。他们常在一起聊天,张军说自己家住在中南海旁边的军队大院,他爸妈很有路子,为许多他的知青同学办回了北京。
也可能是说者有意或无意,李某某听到心里去了,因为他弟弟还在43团,当时往北京办困退,一家只能办一个,父母选择了他,弟弟自然还在兵团,回来后他想了许多办法,都没给弟弟办成,这回遇到有路子的了,何不动动嘴,也求求人。

有了这想法的第二天,李某某就和张军说了,张军也豪爽,当即就答应了。李某某还真有点感动。
又过一天张军找到李某某说:听说你会木工活?
是啊,会点。但是是自己酌摸的,手艺一般。
说实在的,李某某77年春节后回到北京,到六月份分配到染料厂,在家待业了小半年的时间,没事干。除了给家人做做饭,他上午读中医书,下午干木工活。
一个是练练手,二也是把从北大荒买的板子利用上,做点家具,为结婚做准备。
他先做个小板凳,再做个大板凳,做个单人床,又做个沙发,再做个床头柜,由于工艺一样,又做个酒柜。
刨板,锯隼,打眼,拼缝,练的差不多了,给自己做了个三开门大立柜。
张军不知道从哪儿听说他会木工活,反求李某某给他做一个酒柜。李某某当然答应了,弟弟往回办的事还有求于张军呢。
下了班,到他家认了认门,还真是中南海旁边府右街的一个机关大院,门口还有军人站岗。
张军领他进了一个大屋子,屋子高,空空荡荡的,显得有点阴森。有一堆木板,就是做酒柜用的。
由于两个人不是一个班的,张军把钥匙给了李某某,说你有空就来做,我和大门的门卫说好了,你可以随便进。
于是李某某,每天下班就来做,一干就是两个小时,夏天屋里热,他经常是汗流浃背。连杯水也没有,这也无妨,他还求着张军呢。
对门的老太太来借过斧子,看他出汗多,给他送过几回水喝。
干了半个月,酒柜装起来了,要刷清漆了,找到张军。顺便问了问给弟弟办回北京的事,张军说,你把你弟弟的材料给我,我再办。
李某某一愣,心想,材料怎么没早要啊?但也没多想,继续给他干活,酒柜刷好了清漆,又按上了玻璃门,真是有模有样了。
再找张军,张军履次不见,给弟弟办回京的事,也不了了之了。
后来张军调到公安部门工作了,再也没有见过面。

在老厂门的右边有一个篮球场,紧挨着篮球场有一块长了草的空地,这块地上有四门穿着炮衣的加农炮。风吹日晒,绿色的炮衣都有些发白了。
这就是染料厂民兵训练用的。厂里来了新人,民兵队伍也要扩大。民兵排长是大食堂的厨师,虽然是厨师但他并不胖,只是肩膀有点宽。
立正一一,稍西,
他喊着口令,在训练眼前的新民兵。脚踏步做完,就开始了正步走,一排男生正步走完,又该女生走了。
男生的步子重,走起来铿锵有力。女生走的步子轻,看起来不那么有力。民兵排长批评说女生走的不好,罚她们又走了几回。
这回女生虽然都甩开膀子走了,还是不让排长满意。又让她们走了几趟,还是那样。
瞧你们走的跟猫似的,一点都没有飒爽英姿的样子,走不好步,我怎么教你们操作加农炮?
本来被罚,女生就憋着一肚子气,排长说她们像猫似的,可惹脑了她们中的几个。
一个女生嘟嘟囔囔的小声说,谁和猫似的?操做个炮有什么了不起?
你说什么?排长大声问。
我说,走的轻,不见得不能操作炮。
你说的?我不教你,你会个屁?排长爆粗口了。
一暴粗口,女生更来气了。
你不教,我们也会。
你会?我就不信了。说着他叫人扯下加农炮的外衣,你们会,上去操做,说大话,我叫你们围着染料厂跑圈。
女生们有些犹豫了。但又一想,怕什么,姑奶奶们上!
一句大声的呼喊,三个女生都跑到加农炮的炮位上,一个人操作方向盘,一个人看仪表,一个人测距。
动作娴熟,干净利索。
表情严肃,严阵以待。
大家都没见过这阵势,沉静了几秒的时间后,都热烈的鼓起掌来。高个子排长也蒙了,哎呀!看样子是练过啊!
是啊,在珍宝岛前线练过。还开过真炮弹呢!女生自豪的说。
随着一个女生的回答,三个女生大笑了起来,那动静真不像个女生,但也不像飒爽英姿。
三个女生是大分散车间的,她们都是兵团的,在兵团是值班连队的,她们确实在珍宝岛前线备战过,除了做过加农炮的训练,主要任务是开凿山洞,储藏战备物资。

【作者简介】
作者:李祖荣,北京知青,初中毕业。1968年下乡到852农场11队;1972年调到三师钢铁厂勘探队搞地质;1977年返城,在工厂当工人;1986年在《上海中医药杂志》发表论文,《伤寒论伤寒中风辩》(网上可查);2009年在北京大学中医学社讲课《浅谈运气学说》《经络和经络感传》(网上可查);业余有时喜欢写诗,也是有感而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