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强 刘红羽
弘扬时代精神,书写雷锋故事。雷锋,已经不仅仅代表一个人,而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写照,是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来到辽宁,感受到了雷锋精神,也倾听了许许多多就发生在人们身边平凡人的“雷锋”故事。隔离所、火车站、街道、养老院、垃圾分类……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诠释着当代的雷锋精神。
—— 题记

1.主动出击
2020年新年伊始,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疫情肆虐中华大地,并迅速扩散,很快从武汉蔓延到了各个省份,大连也不例外。届时,大连社会各界开始了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伟大征程。全国各地的东望志愿者也纷纷响应国家号召,当接到公司的“倡议书”时,他们再也坐不住了,丛芬老师主动联系政府职能部门,卫健委、街道、社区,志愿者纷纷报名参加抗“疫”。如今,8个多月过去了,国内的疫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现在已经转为常态化防控。当人们的生活秩序渐渐恢正常的时候,15名东望志愿者依然坚守在大连金州开发区唐宫、家园、锦江之星3个隔离所。他们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感人瞬间,永远不会被磨灭。

2.无悔的坚守
人生中,总会有一些关键时刻,遇到一些关键人物,他们以其发自肺腑的心声,叩击着心灵,唤醒沉睡已久的情感能量。他们,有一份无悔的坚守。
2020年1月31日,65岁的冯美丽老师和其他几个承办人接到金普新区卫健局任务,2月1日培训,2日上岗。在大连金州开发区唐宫隔离所、锦江之星隔离所,10名东望志愿者一直坚守在那里,至今已经走过了四季。那是8个月之久啊!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如此地坚强?透着护目镜仿佛看到了一双双坚毅的眼睛。

2月2号进到唐宫酒店隔离所的冯美丽老师日夜没离开过,家里人都不瑆解:“如果你去就别回来了!”8个多月的她就回家拿过一次换洗的衣服,没有逗留就匆匆离开。从开始的不理解到现在家人都为她点赞,这是一个怎样的的过程!在隔离所里留下了她忙碌的身影。大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有冯大姐真好”。她更是其他9名志愿者的依靠,是所有东望志愿者学习的榜样!当大家心里有波动她就说:“东望人只能进不能退!”65岁的她一直都很坚韧!当丛芬老师第一次去隔离所看她的时候,都没有认出她,一个月时间整整瘦了十几斤啊!当她说:“我是美丽啊!”两个人便紧紧地抱在了一起!放声大哭,释放了所有的担心、害怕、紧张、疲惫、委屈、还有担当!

在这场疫情防控中没有人是局外人。透过护目镜看到一双大大的眼睛,有一天唐宫隔离所送来一名被隔离人员,当车里的人把他从车里扶下来后,他就站在原地。当时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后来才知道他的腿不能自己走路)当大家远远地怔在那里的时候,宫成美老师立刻上前馋服他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向隔离区,她的举动把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动地流下了眼泪……当问她时,她说:“如果所有人都不去,被感染的人怎么办?总得有人去做。因为我们是东望志愿者!”这就是她的回答,这就是东望志愿者的回答!


59岁的杨军的老师,每天都为隔离人员消毒收拉圾送饭。那位腿脚不好的隔离人员在四楼被隔离,因为发烧要去医院。怎么办?杨军老师二话没说,穿上隔离服带上口罩手套和防护镜,就去了四楼,把他从四楼一直背到了一楼放到120的单架上。当他脱下防护服时,身上的衣服像水洗了的一样!在场的领导及医护人员都竖起了大拇指。在那一刻,他忘记了自己!把生死置身度外!
在隔离所工作人员都是临时组建的,被隔离的也都是陌生人,所以难免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李本庆老师忙完自己的工作,还承担着讲解员的工作。每当被隔离人员闹情绪时,李老师都是耐心去解说和引导,每次总是能把事情处理的非常好,别看李老师快六十的人了,生活非常乐观,他总说“你们能干多少是多少剩下的我干”。在隔离所,他的大爱与担当精神得到了所有人的赞誉。
2月2号来到隔离所,林海老师就非常积极努力工作。进入隔离所的人24小时是不能离人的。林老师自告奋勇要求上晚班,他说:“我曾经参加过汶川地震,火线入党……”由于隔离人员是不定时从机场,火车站,码头陆续送来的,有时半夜得接人,整晚都不能休息,非常辛苦。每天都接触隔离人员,每次从隔离区下来都要给自己消毒,他的双手一直都是红肿的!(很遗憾因为特殊原因没有联系上他,没有现在的照片)

突发的疫情,柴达老师没能来得及回家过春节。当看到“倡议书”时,他积极报名叁加了隔离所的工作。每天接送隔离人员,帮隔离人员上下楼搬行李。每个被隔离人员十四天后解除隔离,志愿者都要上楼收拾房间的,每当这个时候柴达老师总是默不作声地换好隔离服,一个人上楼把房间消毒,打扫卫生,换被套,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当别的志愿者要去收拾房间时候,柴老师己经从隔离区回来!他的内心就是有一个愿望:希望大家多休息一会!此时此刻的身影显得如此伟岸。当笔者和他握手的时候,令笔者心酸:由于84消毒水过量接触皮肤,两只手背除了红肿,像长满了“疮”。即使这样他都没有休息一天,一边擦药一边工作。直到现在双手都没有好,看着让人心疼。可爱的东望志愿者,心中的英雄!

隔离所10名东望志愿者中,有一个个子最矮的,从进入隔离所开始,干起活来就不服输。每天装饭、送饭、消毒、收拉圾一样都不少干。有一次被隔离人员要解除隔离了,一走就十四五个,每个房间都得打扫、消毒、换被套。工作量太大了,那一次腰拧伤了,大家都让她休息,可她说:“现在都很累了,我再休息你们就得更累了,我不能干重活还能干点轻的!”她就是庞桂荣老师。团结、友爱、互助、奉献精神,感动着每一位隔离所的人。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做为东望志愿者的李洪来老师和冯美丽、丛芬、郑卫老师一同去卫建委请命。从接受任务开始李老师用自己的私家车为大家跑前跑后毫无怨言,进到隔离所后更是处处冲在前面,什么脏活累活都抢着干,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起到了一个退伍不退色的军人本色。
郭萍老师是公司的纪检,在2020年12月被公司分配到洪宝瓶课堂,当新冠疫情来临时积极配合公司的指令,做为东望志愿者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要走出去,为国家为社会分担责任,郭老师勇敢地走出去和大连9名志愿者一起来到了隔离所,随然身体不太好,每天都默默在消毒打扫装饭,只要自己能干的都抢着干,她说:“我多干点你们就能少干点,我不能拖你们后腿,大家都很照顾我了,我己经很感谢了!”其实在疫情暴发的时候,做为东望志愿者能走出去,就是一种付出,这种精神是直得学习的。
(10名志愿者中还有一个叫林海的,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也坚守了几个月,付出了很多。很遗憾,因为特殊原因也没有找到他。)
3.四进四出
2020年8月5日,大连金石滩国际会议中心隔离点。中午前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下午从第一台接韩国包机的客车进入,到最后一台车结束,一天就接了123名韩方及中方境外被隔离人员。这是东望志愿者丛芬老师他们第四次来隔离所工作了。
金石滩国际会议中心隔离点旁边是大海,身后是大山。当夜幕降临,这里却听不到城市的喧嚣,也看不到斑斓的灯光,闻到的却是大山里特有的味道;听到的是一阵接一阵的海浪拍岸声,除了偶尔几声咕咕的鸟叫,一切都是静谧的。
从3日下午到现在,已经是第三个晚上了,困、乏、累,但还是没有睡意,想起几个月以来很多队友们所做到的一桩桩、一件件,都浮现在丛芬老师的眼前……
3月15日开始,大黑山隔离所,陆续如家、速8等,直到4月28日湖北解封,他们才从隔离所第一次撤出回到金州火车站、社区等做常态化防控工作;5月18日,黑龙江复发疫情他们再次出发来到隔离所,5月29日又一次撤出来;第三次6月18日当北京发生疫情,他们义不容辞再次来到隔离所,直到7月2日,部分志愿者撤出回到社区、车站;大连是境外输入的的重要通道,7月22日大连地区疫情出现了案例,东望志愿者也毫不退缩继续参加战斗,直到现在……
4. 3个66与3个过50
七月份在全国疫情早已得到控制大有好转之时,大连疫情突然爆发,一天之内新增多个隔离所,工作需要5名东望志愿者(3个66岁,2个也超过了50)被调到大黑山隔离所服务密接人员,有多密接?大连源头新冠肺炎女患者住进了医院治疗一个来月后才康复出院。可她的爱人及其亲属同事亲密接触者共45人,同一天被送到她服务的隔离所。可想而知,被隔离人员的心情有多惊心,服务于他们的志愿者有多危险,每日三餐、打扫垃圾、喷洒消毒,这都不算什么,更危险的是面对面地交流,做思想工作。406房间是一位女患者的爱人,他即担心医院的妻子,又忧虑现在的自己,情绪不稳定,坐立不安,用来回走动甚至蹦跳释放压力……他的行为影响了306的患者,便大吵起来,于是袁老师又担起了调解员的工作……
袁藏珍,66岁之一。原本享受天伦之乐的她,三个年头没有回家过团圆年了。新冠来袭,选择逆行。舍小家为大家为社会担当之时,家人被感动了,由不理解变理解;由担心害怕变敬佩支持,儿媳教育并带领孙女给千里之外坚守抗疫岗位的“婆婆”“奶奶”隔屏拜年。本应高兴的事,却不知为什么心里泛起了一股酸楚……
于子启,66岁之二。用他的话说“付出得到认可”。2020年9月28日,他又被调到家员隔离所工作了。当他给家员酒店三楼320房间,一位江西籍船员送饭时,敲别的房间,他听到后,开门时就看到于老师边送饭边收拾卫生,他就把门前小凳子擦的特别干净,接着他马上在衣服口袋里拿出来一沓子钱,叫他买烟抽,并且说:“我听说你们是志愿者,都这么大年纪了,本应该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了,还冒着风险到隔离所为我们服务,这种品德太高尚了。不给你买烟抽,我都过意不去……”于老师婉言谢绝:“如果收钱我就不当志愿者了!”
刘杰,66岁之三。2020年9月15日下午五点钟,她在家员酒店给隔离人员送晚餐。每次送餐前要消毒,每次消毒都要背大桶84消毒水,当走到四楼406房门时,被隔离人员开门时发现了,他问:“多大年龄,为我们服务给你们钱吗?”当他知道无偿服务的时候感慨地说:“现在一切向钱看,你们还能有这种思想,这样行为,实属不易,社会都向你们这样就好了。”刘老师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是告诉他:“我们是东望志愿者,响应国家号召,为人民服务是职责。”
王克宏,男, 57岁。2月3日,就坚守在八一路社区抗疫测查站和大连金州火车站,5月份由于开发区各隔离所人手紧缺,又来到了开发区家员隔离所,全天24小时为隔离人员送餐,及定时消毒和打扫卫生等...有一次,一位被隔离的船员很喜欢看书,就求他帮他买几本书,他利用自己中午休息的时间跑了好几家书店才找到他想要看的书籍。大连的夏天很热,中午的太阳更晒得人受不了。当船员看到他所需要的书籍买到了,非常地开心:“这回我可以打发无聊的时间啦,真的是太谢谢你了!”并且还要给他小费作为报答,他笑着拒绝了。从他的脸上看出:除了疲惫还有快乐!
蒋英秋,50岁,6个人中最小的一位。有一天她是晚上给被隔离的人员送饭,由于服务员工作疏忽,把晚餐装错了,结果送到最后两个房间时缺了两份餐。她着急就在走廊里挨个房间门口检查。结果是服务员把四楼新来的两个人晚餐分到了三楼,她就匆匆下楼去取餐。当她下来时服务员向她一直道歉,因为他在楼下监控里看到蒋老师在楼上走了几个来回,下来时,后背的汗都淌下来了!服务人员对他们更加的尊敬!当看到他们对志愿者的认可和尊敬时,她心里暖暖的,感觉做东望志愿者无比的自豪!
“真心付出,真有回报”,这是志愿者张德玉老师说的,他也一直在默默地付出着。在大黑山防疫集中隔离点,东望志愿者的付出感动了酒店的老板,看到志愿者每天工作时都是汗流浃背的,但是脸上充满笑容。按排酒店的工作人员准备了一个大冰柜,备足了冷饮、西瓜免费给志愿者们吃。看到每天晚餐吃的不太好,就免费给加菜。知道课堂到期没有地方学习时,临时提供了600多平米的活动室、课堂、宿舍。有一位好心人在隔离所外面用矿泉水和饮料摆了一个大大的心形,送给东望志愿者!疫情无情人有情,这就是爱的延续。
5. 默默付出的东望志愿者
疫情期间,在大连金州火车站出站检票口看到一群身着白色和浅蓝色防疫服的工作人员。其中,防疫服外面套着红马甲的是东望大连片区的东望志愿者 。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在小区门岗、在楼道、在路口、创城值岗、垃圾分类等等也能看到他们付出的身影……
在金州火车站做服务期间也有很多感人的瞬间。金普新区友谊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李护士,非常喜欢跟东望志愿者的两位阿姨在一起。令志愿者感动的是中午吃饭,进餐厅时,有铁路工作人员抢先上去开门,等志愿者进好了,他才关门。餐厅在四楼,下楼梯时,小李护士赶紧跑到志愿者前面,两臂打开一阶一阶下,她怕志愿者年龄大,万一踩不好,她在前面能挡下……
感悟
在这场疫情面前,东望志愿者不辱使命,也得到了社会上很多人的认可。因为他们懂得担当是什么,更知道他们吃的是敬业,嚼的是奉献,品的是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他们更加坚信:这场战疫一定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因为中华民族是不屈不挠的民族,是富有智慧的民族!
如今,无数感人至深的最美瞬间已经筑成了抗击疫情的大爱洪流,无数振奋人心的精彩瞬间化作伟大的抗疫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生动实践写照!让我们铭记这些瞬间,每一段感人的故事,用抗疫精神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继续奋力拼搏!
一群人一条路/坚持一直走下去/
在一起不容易/相守更加了不起/一群人一条心/再苦再累也愿意/在一起不容易/点亮生命不放弃……
仅此,送给大连片区及全国抗击疫情期间默默付出的所有东望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