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竹韵清风
枫叶似火醉重阳,金菊丹桂竞芬芳。
遍野稻谷低下头,秋收带来好景象。
秋霜落地青草黄,南飞大雁排成行。
一年一度重阳节,四季轮回正寻常。
岁岁复始今重阳,步步登高茱萸香。
游子佳节倍思亲,乡音未舍添愁怅。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又叫重九节,晒秋节等。
据说,晋朝时,有个名叫恒景的学道人,他的师傅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你家有难,你赶快回家,叫家里人用俾红色布做成香袋,装上茱萸系在手臂上,登上高处,喝菊花酒,就可消祸。"
恒景依据师傅的指点,当日举家登上山上高处避祸。傍晚归来,发现家中畜禽死光。
费长房知道后对他说:“这禽畜已经替你们受灾了。"
重阳节来历就是这样,人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这种习俗也是这样形成。
在这一天里远在他乡或异国游子,对家乡、亲人及对祖国思念,无不倍增。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途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对游子思乡思亲,内心真实的写照。

又一曲红遍大江南北的,由陈少华演唱的《九月九的酒》的歌,更是感人泪下。
“又是九月九,
重阳夜难聚首,
思乡的人漂流在外头。
…………
新人和朋友,
举起杯、倒满洒,
饮尽这乡愁,
醉倒家门口,
家中才有自由,
才有九月九噢……"
这首让人泪流满面,饱含深情的金曲,同样感受到旅居他乡或海外游子浓浓的思乡思亲之情。
今天的重阳节,又赋予新的含义,1989年,规定每年九月九日又规定为老人节,这种传统和现代巧妙结合,又成为人们敬老、爱老、助老的老人节日。
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都包含着对亲人思念和爱戴,无论是重阳节、还是中秋节等,在外的人,都要常回家看一看,和亲人团聚、孝敬双亲。
所有的岁月静好,都是背后的父母辛勤的付出。
重阳节,我们带着美好心情,祝愿所有天下人的父母、老人,身体长寿、安康、幸福、快乐!
附:古人及友人有关重阳的诗句:
古人:
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2、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4、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5、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6、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7、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8、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友人:
1.: 人间最苦是爹娘
文/水莲菩提
一生一世日月长,云卷云舒两相忘。
若问人间谁最苦?最苦莫如爹与娘。
一从儿女降人世,千金重担压身上。
从此不分日和夜,从此不辩净与脏。
六至七岁入学堂,娘牵儿手细语祥。
一步却要三回首,准时接送冒风霜。
一日三餐递到手,烧火做饭洗衣裳。
不道辛酸不言苦,不图回报不张扬。
儿有饥寒父母忧,儿有病恙爹娘慌。
儿有委屈对娘诉,儿有难处爹来扛。
时光匆匆儿长大,爹娘不复旧模样。
沟壑纵横写春秋,满头乌发尽染霜。
老爹一家做栋梁,再苦再累不开腔。
儿女耗尽父母血,父母含笑不索偿。
儿女无名娘不怪,思儿念女暖心肠。
儿女无財爹不恼,打酒买肉话家常。
老爹年高无祈求,只盼子孙多满堂。
老娘无语多奉献,只愿儿女都安康。
双重父母双重天,媳胥都当自生养。
上孝下贤辈辈传,承脉相连永莫忘。
2: 重阳节
文/朱泰来
年年重阳今重阳,菊花怒放桂花香。
登高放眼望远方,祝福老人身健康。
超市购来重阳糕,孝敬老人第一桩。
重阳乃是敬老节,敬老爱老家国旺。
3: 重阳
文/严寒
说重阳,道重阳,九月九日菊花黄,
赏菊花,登高望,遍插茱萸思念长,
斜阳里,雁几行,佳音频传福无疆,
寄问候,诉衷肠,愿君如意又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