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说.一部染料厂
第 十二章
文/李祖荣
在车间上班什么工具最重要?操作工手中有搬子最重要,因为他们经常要开节门。
机修工手中气焊枪,电焊枪最重要。
但最重要的在染料厂这个有毒有害的单位,应该说水是最重要的了。在车间的每一层,都有最少三个水开关,通着长长的皮管子,随时准备用水。
跑料了,撒一地原料,怎么办,最大限度的收拾起来,剩下的用水一冲就干净了。液体色打冒了,撒了一地的色,没办法就得用水往地沟里冲。
硫酸,硝酸,醋酸漏了,就得用水冲,否则会烧伤人的。
干一天的活,浑身是色,下班你不洗澡能回家吗?所以在染料厂,水是最重要的。
五车间有一次漏酸,硫酸滋了一个女工一身,她扒下一身工作服,酸已渗透到内衣上了,附近又没有水管子,刚好离浴室很进,大家一使劲,把她抬进浴室,用喷头冲太慢,一下子给她扔进男浴室的大池子里,水一下子稀释了硫酸,等他出来,居然没怎么被烧伤,真是大家的急中生智。
就可怜了两个洗澡的哥们,光着屁股跑出了洗澡池子。
染料厂是用水的大户,每月水钱的开支非常大。为了节约开支,请了资深打井队,几个月的工夫,打了六口深井。

染料厂所有的人,包括干部和工人,有一项最愿意,也最高兴,最愉快的福利就是疗养。
这一方面说明党和政府,化工局,厂领导关心职工,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染料厂工作的污染性质。
疗养自然是有山有水的地方了。
南戴河的黄金海岸就有染料厂买下的一座花园似的楼院,楼院离海边就只有15分钟的路程,吃完饭走着就能到海边。
这个地方去疗养每次去大约四五十人,坐火车到那边,下火车那边有大轿子车来接。
楼里和宾馆一样,有年轻的男女服务员。每个人发钥匙,房间是标准间,两个人一间,带卫生间,洗澡间。
每天大轿车早上吃过早饭就拉着人们去黄金海岸,大家在海水尽情的游玩。
没见过海的人们,疯了似的在海水里嘻蜊闹,浪拍过来时才知道这大海里和游泳池不一样。
在退了潮的海边撿蛤蜊,捉小螃蟹,本来是小孩子们的活,四五十岁的大人们也撿的认认真真。
参观魔鬼洞,牛头马面,闫王小鬼,煞是吓人。
到沙场去滑沙,从四五十米高的沙丘上滑下来,真是开心的很。
再带你去海鲜市场,不用卖的人招呼,你就会买一大堆。都是干货,带回给家人吃。
海货纪念品市场也不止去一次,珍珠項链,贝壳饰品爱不释手。有钱,在这就是不够用。
招待所每顿饭都是变着花样做,大螃蟹也是随便开,蛤蛎肉蘸姜醋,那是一个鲜。
谁还吃米饭啊?
晚上有卡拉ok,尽情的唱,庭院中每天都放舞曲,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跟着跳吧,家里人并不知道,你在搂着别的女人跳舞。
十天的享受结束了,当你坐上火车返回北京的时候,你才醒过梦来,你才觉得你不是国王,不是贵宾,你是整天在污染的环境里干活的工人。
这个地方的疗养,在染料厂一辈子可能就排上一次。

香山植物园西面有一条上坡的路,路的左边有一个占地半个足球场大的庭院,庭院里有四层楼房,院里有假山喷泉,有饭厅也有舞厅。
这就是化工局的疗养院,每个化工厂的人都有机会在这疗养,条件是排队。
这里的二层楼以下是男宿舍,三楼四楼是女宿舍,在这疗养是一个月的时间。
楼里有专门服务的护士大夫。
经常的会给大家检查身体,有点头疼脑热,也给你开药。
从不组织集体活动,吃完早饭就是自由活动。爬香山是年轻人的爱好,从住地出发最快45分钟就能爬上鬼见愁,年轻人就是有劲。
植物园就在不远,看门收票的一看是疗养院的也从不要票,植物园南方北方的植物应有尽有,四季什么时候都有花赏。
但还是春天来这里更享受,走在花海丛中,你还以为你自己是花仙子呢。没事假装捧本书在小亭子里读,还以为你自己是唐朝的秀才呢。
晚上可以打麻将,有图书馆看书,有兵兵球室,有舞厅跳舞。
染料厂分散车间的李某某喜欢独自在宿舍,他要完成他的中医论文《伤寒论伤寒中风辩》,因为上海方面已经答应刊登他的论文了,细节的修改,必须抓紧完成。
但十点整必须息灯,护士要查房的。
一个月住的太久,男女就容易生情,疗养院不允许男的去三楼串门也是这个原因。
那年就出了这么一档子事,星期日放假,愿意回家的可以回,星期一必须回来。
三楼有个女人和二楼的一个男的有了爱心,别人都回家了,他们约好不回,女的宿舍四个人走了两个,还剩她和一个五十几岁的老阿姨。
息灯后老阿姨睡着了,女的给男的开了门。
要问女的怎么这么胆大呢?这一是因为她知道老阿姨耳背,另外老阿姨不起夜。二是确实是色胆包天啊。
男的进来后自然是和女的一阵云雨。如胶似漆,缠绵不完。
嘿,天有不测风云啊。那天晚上老阿姨喝水太多,一点时候起夜,借着月光看到这一幕,也没多想,谁想那女的还在哼哼唧唧,老女人还以为女室友生病了,上去就摸,一边摸一边嘴里还说:闺女感冒了吗?
喔噻,一下摸到了男人的屁股,吓的她大喊大叫起来。
后面的事就不用说了,这也是疗养院每期必有人讲的故事。

北京八大处是著名的西山景点。因山上有八个寺庙景点而得名。
染料厂每年花三十万租下六处景点。做为厂里的疗养所。
一处在山脚下,没什么太多景观,二处在山脚上,景点最为丰富。有一个十几层的宝塔,名叫灵光寺,由于塔下藏有释迦莫尼佛牙舍俐而闻名于世。
有几进佛殿,也有和尚初一,十五做法事,围绕着舍俐塔转圈,诵经。队伍后面跟着长长的信男信女。场面很是壮观。
四处五处在半山腰,有一些佛像矗立。松柏环绕,香烟缭绕。八处在另外一个山头。
快到山顶是六处,一片松柏环绕。有前殿后殿。后殿就在前殿的头顶上,依山而建,高低错落。
后殿后面有一个庭院,门楼朝东开,西面南面北面各有一殿,雕梁画栋,前廊后刹。院里青砖铺地,干净整洁,一棵桂花树,满树白花。
染料厂的疗养院就在这个山上的庭院里。每间屋又分隔成小间,每间可住四五个人。一次疗养开办可以接纳四五十人。
桂花树北屋有个二楼,楼梯,地面都是木板的,走上去吱吱作声。可以在这里开会。
东面,穿过一个月亮门,也有一个小点,院内有一个石碑,石碑上刻画着一个菩萨,但他却有两撇小胡子,极为罕见。
院内有一屋子,是吃饭的地方,同时开五六桌,也是山珍海味伺候。
一棵桂花树就在脚底下的庭院里,桂花树下有一特垂直的石阶梯,拾阶而下,下面是厨房和一个大浴室。
没有组织活动,吃完早饭都是自己的自由活动时间,从六处往上爬,山顶的地方有一个小点坐西朝东,殿后有一个石洞,大约四平方米,洞壁都是砂砾石,就是鹅卵石的样子,居说清朝有个大师在此修炼,用手抠出这个石洞,在里边面壁诵经。
壁上的石子都是圆形,光滑明亮,故后人题名为: 宝珠洞。
洞前有香案,焚香请愿,接连不断。李某某在此疗养期间,也焚香三柱,跪拜请愿: 愿丢掉工作的媳妇赶快找到工作,以缓解家庭生活压力。
虽是默默许愿,确也虔诚万分,泪流满面。
在六处的疗养是快乐幸福的。在染料厂干三十年的,可能有排上三次的机会。
但改革开放后,分房的福利取消了,疗养的福利也取消了。
这些福利为什么给取消了?谁也说不明白!(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