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道霞光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三毛》
提起三毛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没有陌生感,读很多三毛的作品,也读过很多关于三毛的说法,活着,或者死亡。
1991年1月4日,著名作家三毛在台湾医院中用一根尼龙丝袜吊颈自杀,终年48岁,她的生命戛然而止,而她的故事,将会延续着,注定会成为传奇。
1943年,三毛出生在重庆,父母为她取名为"平",肯定父母是希望她平安顺达,全名陈懋平,但她自幼就比较有自己的思想,她说懋字显的繁琐,难写,还有广阔盛大,所以自己改为陈平。
小时候的三毛就文字有着几乎偏执的爱好,她酷爱各种书籍。
《三毛流浪记》正是三毛所喜欢的,后来的三毛甚至专程去拜访了《三毛流浪记》的作者张乐平先生为干爹,张乐平先生也非常喜欢这个干女儿,直言三毛:"她很有思想。"
这个世界的色彩与可观,也在于一个人对价值的看法和野心都大异其趣。有人爱书,有人怕输,一场人生,输赢之间变成了竞兽场。——三毛《送你一匹马》
24岁那年,三毛来到了遥远的西班牙留学,在那一段生活里,她认识了荷西。
荷西对这个气质优雅,谈吐不凡的女孩一见钟情,开始了热烈的追求。
三毛其实对荷西也暗暗有着好感,当时的荷西相貌英俊且高大。只是当时三毛似乎对荷西的年龄很介怀,三毛对这个小六岁的大男孩的热烈,无法从心底接受。
1970年,三毛在经历过许多段感情之后,再次回到西班牙,却在故地与荷西重逢。迟到的爱意 来得汹涌,荷西再次开始疯狂的追求三毛。
三毛这次没有拒绝这狂热的爱意,而且欣然接受,两个人开始了一段快乐的时光。
在后来三毛的笔下说,这段岁月是她人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日子。
撒哈拉大沙漠,世界上第二大荒漠,撒哈拉沙漠有着壮观的风光、浩瀚的沙海、精致的沙丘。
三毛便于荷西去了遥远的撒哈拉沙漠,两个人的婚礼简陋,却也是非常庄重,结婚礼物是荷西费尽心思在沙漠中找到的骆驼骨架,作为他们的结婚礼物送给三毛,三毛一直视若珍宝。
在撒哈拉的时光,是三毛最快乐的日子,她爱这里的广阔,她喜欢这样无拘无束。
在这段最快乐的日子里,三毛也如别的家庭主妇一样,为谋生而到处奔忙,贫穷到了,家里的家具基本都是捡来的,一个满腹才华的女子,为了生活去做送水工,可想而知当时两个人的生活状况,但这并不影响她对生活的热烈,从精神上来说她又是富有的。
然而,幸福的生活却并没有维持多久,1979年,三毛与荷西结婚的第九个年头,三毛离开了一趟,她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这一离开成了永远,当她在见时荷西,已经是冰冷的尸体,他在潜水作业的时候不幸溺亡。
这样残酷的现实,让三毛内心的爱的堡垒,瞬间崩溃,她想随荷西而去。在父母和朋友的帮助宽慰下,她不忍心看着父母遭受自己的境遇,她忍着强烈的悲痛,放弃了自杀的想法。
世间瞬间万态,但没有谁可以改变未来。这样的悲痛是谁都能感同身受,三毛是追求自由灵魂者,她的一生可谓是起伏不定,她用尽一生追逐着她的梦想,她的爱,爱人,父母,朋友,还有她对文学的执着,也许这就是她向往的天堂。
1990年,摄影师曾经拍到三毛流浪成都街头的照片,照片中她在成都的街头抽烟,眼神空洞哀伤,完全没有了在撒哈拉沙漠陪伴爱人时候的那般从容与快乐。然而,在这张照片拍摄半年不到,三毛就放弃了自己的生命,选择离开自己苦苦独自挣扎了十四年的人间,很多人认为,三毛的灵魂早已经在荷西去世的那一年,就已经死去了,留下只是躯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