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振峰

10月8日,由张掖市文联主办,陈玉福专家工作室、临泽县文广新局、临泽县文联协办,临泽县作家协会、临泽县文化交流中心承办的“用文学+影视的形式讲好张掖故事作家提高班”正式开班啦!这是张掖文艺界的一件大事,喜事。作为首届学员之一,我感到很荣幸。怀着激动、喜悦的心情,我积极参加了本次开班仪式。听着陈玉福先生的谆谆教诲,一个字不禁浮现我的脑海,那就是“爱”字。且听我慢慢详细道来。
一、因为爱文学,我们有缘相聚
据陈玉福先生在讲座中所说,“我是一个小学都没有上完的孩子,由于历史的原因,我的家庭成分让我招工、提干都不成,还好我还能读书。因为读书我当上了老师,到现在成了一名作家……”质朴动情的话语中,饱含着先生对文学的感恩,对文学的爱。因为选择了从文的道路,先生的人生铺开了别样的画卷,在这条路上他勤勉、坚守、创作、创新,功夫不负有心人,先生终是走出了自己成功的文学人生。先生是甘肃省第一个把文学市场化的作家,他的电视剧《建军大业》《热血军旗》《女人的抗战》《1号情报员》等作品都是根据自己的长篇小说改编的,且都上了中央电视台,尤其是电视剧《建军大业》,不但上了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档,而且还获得了省委省政府敦煌文艺突出成果奖、中国国产十大电视剧年度第一名、四十年国产电视剧选集第一名、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剧金鹰奖等重要的省级、国家级奖项。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听着先生讲述的文学人生,我想用这句歌词来提炼比较贴切。先生有心用他的文学成长之路来为学员们指路,我们更当自勉,用更美更好的文字来实现自己的文学梦,把爱文学的这条人生路走得更丰盈。
再看看我们首届“作家提高班”的十几位学员,有年过花甲仍对文学孜孜以求的张建中老师,也有尚在二九芳华的年轻文学筑梦人王栎淳小作家;有近水楼台的甘州文学爱好者,还有远在肃南、民乐的广承子、祁连阳光文友们,甚至有从兰州慕名而来跟随老师的白忠辉、刘强老师们;有农民、工人、自由工作者、干部等各种职业。大家只因为共同的爱好追求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或许曾相识,或许只有耳闻,或许本无交往,但我们来了,都来了。因为爱文学,我们来到了甘州府城,来到了临泽县文化交流中心,同窗学习,一起在陈玉福先生的指引下、教诲下,我们大开脑洞,我们执笔“挖掘传统文化 讲好张掖(甘州)故事”。既然文学让我们有缘走到一起,那就让我们珍惜缘分,聆听先生教诲,互相鼓励学习,共同进步,踏实走好深爱着的文学逐梦之路。
回想自己能有幸成为首届“作家提高班”的学员,还得感恩“文学”这个无言的导师。从年少时“年少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到如今把工作、生活的点滴经历、感悟记录成只言片语的文字,一直以来我从未真正放下过文学梦。期间也曾有那么些时日搁笔于阁,然而对文学的爱和追求像一棵苗已经把根扎在心里,等待着春风吹来,甘霖滋润,它就会抽枝长叶,拔节成长。还好等到你,只因没放弃,因为坚守着心中的文学梦,我邂逅了玖月书会,相遇了张掖网络作家协会,更等到了一号作家陈玉福先生。如今先生无私无偿开办了“作家提高班”,我怎能不珍惜这份难得的缘分呢?
二、因为爱西部,我们有缘相伴
甘肃武威(凉州),一个有着悠久而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国西北城市,似一颗璀璨的明珠装点在古丝绸之路上,屹立在几千年历史的风烟中。她以自己的沧桑喂养着一代代、一批批勤劳、善良、勇敢、坚毅的凉州热血儿女。陈玉福先生便生于斯长于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先生继承了凉州儿女的秉性,他热忱地把这种精神化作成长的动力,成功的力量源泉,用感恩的笔满怀激情写出长长短短的文字,创作出一篇又一篇饱含赤子情怀的文学作品,记录着凉州,记录着西部,以此献给他所爱着的故土,向世人展示出西部热土上儿女们悲欢离合的风雨故事。《凉州魂》《马莲花》《西部人》《西部狼》《八步沙》《治沙愚公》《西凉马超》等等,一部部作品的问世和热议,便是最好的见证。先生的根扎在西部,先生的心记着西部,先生的情系着西部,先生的笔写着西部。或许正因为此,先生才选择来到张掖,留在甘州,我们才有缘遇见先生,跟随先生学习,结伴在先生的指导下一起“挖掘传统文化,讲好张掖(甘州)故事”。

甘肃张掖(甘州),又一座丝绸之路的明珠城市,她从女娲在彩色谷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的神话中走来,她从老子骑青牛入流沙的传说中走来,她从张国臂掖的雄图大略中走来,她从隋炀帝在焉支山举行西域诸国盛会的国威中走来,她从元世祖忽必烈生于张掖卧佛寺的争议中走来,她从“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的诗词中走来,她从河西宝卷的声声唱念中走来……她携着祁连的翠柏,挽着黑河的清波,倾听着大漠的驼铃,守望着塞上的绿洲,千百年来风姿翩翩屹立在中华的西北。这就是我们的家乡,我们深爱着的家乡。我们在她的胸怀里吮吸着她的乳汁长大,去向她索取,也用心去了解她,建设她。作为用笔来抒写她的故事的孩子们,我们都曾把对她的爱流淌进一篇篇文段的字里行间,未来,也将继续用饱蘸着这种爱的笔墨去写她。我们的笔下有着祁连山、有着黑河水,有着军马场,有着钟鼓楼,甘州白菜,临泽小枣,高台辣椒,民乐大蒜,甘州臊面,临泽蒸饼,高台面筋,山丹烧壳子,民乐粉丝,肃南山珍等等,如此种种,太多太多的家乡风物都在我们笔下留香,鲜活展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笔触所及,艾青先生的这句深嵌心中的诗句不禁冒出脑海。凉州、甘州山水相连,亲如兄弟,渊源长久。同为西部人,西部的热土养育了我们,给予我们血肉,也滋养我们的精神,因为爱西部的情缘,我们这些学员们幸运地等到了先生,那就让我们把这份情缘变成实际行动,用自己所好所长去写她,写她的风土人情,写她的骨血精神,让她以独有风韵傲然展现在世人面前。
三、因为爱成长,我们有缘相守
在开班仪式上,我欣喜地看到,张掖市政协原副主席董福寿、临泽县政协主席刘光辉、张掖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程琦、《张掖日报》副总编陈文宝等领导都有出席,足见这份缘的厚重。有着张掖有关政府部门、团体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我们这届“作家提高班”学员们学习和创作的劲头就更足了,他们的关爱将成为我们更加积极进取、拔节成长的动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程琦主席在主持仪式中说:陈玉福教授是市委、区委引进到我市的特殊人才,因为他的到来,才有了这个“用文学+影视的形式讲好张掖故事作家提高班”。作家班学制一年,由陈玉福教授免费主讲,主要课程:1是如何挖掘张掖传统文化;2是如何讲好张掖故事;3是如何把传统文化、张掖故事转化为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网络小说)和影视剧本(影视文学创作);4是如何把文学作品转化为影视剧。文学向产业化、市场化迈进,这是作家提高班的宗旨。作家班的开班,是我们张掖市文艺界的一件大喜事,作家班的学员都是我市小有成绩的作家艺术家,作家班的作品都讲的是张掖故事,有现实的、历史的,还有未来的。为了办好这个班,我们的《张掖日报》《甘泉》杂志,还有陈玉福教授主办的《西部人文学》都将开设“讲好张掖故事”栏目。这是一件三赢的大好事。一是提升了我市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水平,二是我们的作家作品有了发表的园地,三是我们作家的作品肯定会朝着影视剧的方向发展,根据陈玉福教授的设想,写张掖短篇故事、中篇故事、长篇故事的作家们要朝着微电影、电影、电视剧的目标前进!

这是多么振奋人心的消息啊!因为张掖市委、市政府,甘州区委、区政府对张掖(甘州)文化事业成长的关爱,对张掖(甘州)文学爱好者成长的关爱,因为陈玉福先生对张掖(甘州)文化的挖掘,对张掖(甘州)文学爱好者的厚爱,我们这些渴望成长的学员们,有缘一起相守往后的时光,一起努力“挖掘传统文化,讲好张掖(甘州)故事”,还不止,还有可能让自己的作品见诸报刊杂志,结集出版,甚至搬上荧屏,这是怎样的成长啊!怎能不令人激动。
听。作家班年龄最小的只有18岁的青年作家王栎淳说:我是母亲带着来参加这个作家班的,我就是冲着陈玉福教授来的,我读过陈玉福教授的不少书,如《建军大业》《西部人》《八步沙》《治沙愚公》《女人的抗战》《西凉马超》等作品,我是陈玉福教授的粉丝。作家班中年龄最大的作家、诗人张建中先生说:我今年已经63岁了,我也是冲着陈玉福教授来的,陈玉福教授的名气太大了,作品太多了,我要在陈玉福教授的指导下也朝着小说的方向尝试一下。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的心态很年青,我不能失去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据悉,市文联程琦主席也说:我别的都不说了,我只告诉你我的一个决定,我不但要亲自参加陈玉福教授主持的这个作家班,而且还要学习长篇小说的创作,也就是说,我已经是这个班长篇小说组的一个成员了。

再多的言语都表达不尽我们作家班学员对这次学习成长机会的渴望、争取、把握和践行。我期待着,我们期待着在陈玉福先生的教诲下,相聚张掖,相伴甘州,相守文学,共同开启人生美好的篇章,为甘州、为张掖讲好故事!
(2020年10月10日初稿,10月17日定稿)

本都市头条由张掖市文联主办,陈玉福专家工作室承办。
总编:1号作家
主编:清浅
副主编:蒋振峰
责任编辑:王栎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