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柿柿红
文/王安德

十多天前,我丁继坤老师去涧南村采风,去采访一位种植葡萄的农户,很欣慰,人家俩口子放下手里的农活,陪着我们去了他家的葡萄园。
"我家是沾了人家神农葡萄园的光,种植了三亩多,年年都有几万元的收入"。
主家高兴地对我们说。
"老丁,快看,那边地里柿子繁的很",我吆喝着丁老师,顺眼望去,葡萄园的周边几块地,全长的是柿子树。
村人对我们说"今年的柿子繁的很,枝枝都压弯了,我们只得用棍棍撑着"。
丁老师小跑过去,赶紧拍了几张像片。
"那一家,只有一点点地,柿子种植了几年,早都买了个单元房"。
一位过路的村民,指着那块地,羡慕地对我们说。
在涧南村一组的田间地头,我们发现,这个组至少有十几户农民种植了柿子树,而村人说"我们村至少有五六十余人家栽的都是柿子树"。
"今年的价位如何?""早都订了价,每斤二元左右"。
按照村民的说法,一亩地产七八千斤柿子,每斤二元,一亩地的收入就超过一万五六,甚至还多一点。
涧南人,真的有远见,人均地不是太多,但在"种"字做文章,在"管"字上寻求科学技术,在"销"字上讲究诚信。柿子年年红,年年是个大收成。
走进卫东塬,到处都呈限着柿柿红,柿子丰收的景象,北阳村,北赵村,西庄村的路上,一辆运载着柿子的三轮车,港田车来来往往,穿插在田间地头,忙碌的"柿子人"钻在那一望无边的柿子树园里,采摘,分捡,装框,拉运,根夲没有时间与外人打招呼。
村子里,外来客商又是验货,又是装车,眼看着一车车卫东柿子走出了家门。
在赵家坡村口,一对中年夫妇正在地里采摘柿子,忙碌的连说话的空都没有。
"摘的迟了,按时交不上货,人家要压价呢"。
原来他们是在赶时间。
"为何不找几个帮忙的?",他们说"家家户户都忙的很,没有闲人"。
当农民,干农活就是辛苦。
走进卫东街道,一二公里的道路上,就有四五家收柿子的客户,家家门前摆放着一堆堆正在分拣的柿子,有的装框,有的装车,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突然间,我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茂胜叔,你也在收柿子哩","哎,你干啥去",说着话,我又找不到他的身影。
村人对我说"正忙着哩,马上有几车柿子上路哩"。
一路走来,一路欢喜。过去的卫东人,依靠"卫东苹果"发了财,致了富,这几年,他们又在柿子上做文章,从山上,到山外,到处都是一片柿柿红,难怪退休干部王西川回到家乡,种植柿子树,年年都在发财。
柿子红了,卫东人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们说"累点,苦点,我们发财了,致富了,值!"。
作者简介:
王安德,男,1960年6月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陕西,韩城,卫东人,1980年参加公安工作,历任派出所副所长,所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
自由撰稿人,文学爱好者,现系韩城市作协会员。曾参与韩城市公安局史志编写工作。
几年来,先后编写《红色家庭》巜暴乱冶户川》巜白叶树梁》《201》巜过年了》等文稿,撰写的巜我的女儿是第一书记》荣获全省精准扶贫奖。有多篇文稿发表在都市头条,部分作品在陕西农村网和韩城作家,韩城文学,韩城文学园网站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