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峥嵘岁月
文/常工
第六十二章 秘书生涯

(二十八)
2000年,市里编制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规划,我受邀参与两次座谈研讨,并就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我把提出的想法、建议认真整理之后,又补充了一部分,提出了实施规划的措施,最后形成了《关于编制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实施措施》。我把这份建议呈报市委T书记,T书记审阅后,作出批示,并亲自为我这份建议撰写了“序言”。这份建议以“双办文件”印发全市,文件标题为《关于印发张晓元同志“关于编制第九个五年规划建议”的通知》。文件下发后,引起了轰动,以《双办文件》印发一名科级干部的建议,特别是市委书记亲自撰写序言并属名,这在双辽市是前所未有的,之后的二十年里也未曾有过。文件下发之后,在双辽政坛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好朋友纷纷邀我议论此事,我只是淡然处之,向他们言明此事的前因后果,避免了一些没必要的猜测。解释是苍白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时间,时间可以使一切东西淡忘。
2001年春耕期间,双辽又遇春旱,大面积没有水浇条件的耕地,特别是沙坨地,农民只能采取原始的耕作方式,玉米种子播下后大犁扣,这种耕作方式既可以防风剥,又可避免因起垄而导致土壤失墒。5月中旬的一天,S市委M书记来双辽检查春耕生产,我和T书记陪同检查。在柳条、双山、永加、服先等乡镇检查后,M书记很不高兴,在服先镇听取汇报后,M书记更是大发雷霆,他认为这种种法就是糊弄,T书记向他解释,他认为是狡辩,越说越气,把派克钢笔都拍折了。T书记看M书记火气这么大,向M书记摊牌说:“如果6月间双辽玉米不能拿全苗,我向S市委主动提请辞去市委书记职务。”结果是M书记拂袖而去,连午饭都没在双辽吃,就赶往公主岭市了。我和T书记也没心情在服先镇吃午饭,赶回市委招待所简简单单的用过午餐。午餐后,T书记让我紧急通知各乡镇党委书记到市委开会。

下午三点,紧急会议准时召开,由于上午T书记受到S市委M书记的严厉批评,心里憋的火一骨脑的发泄在乡镇党委书记身上,话语越说越气愤,他说:“你们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关心百姓疾苦,大旱之年要沉到基层,指导农民抗旱播种,确保大旱之年能够拿全苗,夺丰收。封建社会的官吏都知道关心民间疾苦,有首诗是怎么说的。”由于气愤他没有想起来,问我:“怎么说的?”我回答说:“那是郑燮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T书记连连说了几个对字,“就是郑板桥的这首诗,民间疾苦你们关注了吗?你们用心去做了吗?”T书记接着说“我已经把乌纱帽压给S市委了,如果到6月份双辽不能拿全苗,在我辞去书记职务之前,先免去你们的职务。”
散会后,有几位乡镇党委书记到饭店吃饭,打电话给我,让我跟他们一起用晚餐,我把T书记送走后,赶到饭店,他们询问我上午发生了什么事情,惹得T书记发这么大脾气。我把上午的事情向他们做了叙述,他们听后说,难怪T书记如此发火,看来确实要好好的抓一抓抗旱播种了。他们又问我:“张主任,你怎么知道T书记想说的是郑板桥的诗句呢?”我说:“没有哪首诗是涉及官吏和民间疾苦的,我想到的只有这首诗了”。
(待续)

作者简介:
张晓元,(网名、常工),男,汉族,《中国长江文学社》驻会诗人,秘书长。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公务员,吉林省双辽市人,1972下乡插队,2015年退休。多年从事秘书工作,热爱读书写作,养成了用文字记录生活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