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铭记“犁城文学”】
文/光辉岁月
2020.7月,由于雨水的泛滥,疫情的不确定性,我哪里也没有去,也不愿意去,成天宅在家里,其他业余爱好不多,除了抱着手机,就是找本书捧着做个样子。心如浮萍飘着。同在‘荆门十三行’文友群的李学清老师(我们私加了微信)介绍道:我拉你进犁城文学群吧!‘’这个平台有负责任的编辑老师,有很多优秀的作品。
散文,诗词,小说,就这样我被拉进“犁城文友”群了,进群后,我首先将我的“光辉岁月赋”发到群里,这篇赋是我五年前一气呵成的作品,是对我人生性格的一个总结。编辑老师告诉说作品很好,但连标点符号都没有。我就不再过问这篇赋了,因为我并没有想拿笔修改的欲望。(实际是没有能力去如何修改)
时隔五天,编辑老师在微信中说已经推送在犁城文学“都市头条”。我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那是一个什么样的都市?
当我打开头条看到我的作品,正好像母亲生了孩子一样高兴。精美的配图,将我一块版的文字断句,加上符号,使文章有了鲜活的生命,隔了一天再看,阅读量竟然有二万多人,我以前曾写有几十篇文章发表过,但有多少阅读量我真不知道?就连在本市报刊的文章都没有多少人知道。一九九五年元月一号,荆门日报一天刊登我二篇文章,连本村人都不知道是谁写的。
现在是人在走向衰老,心智也在褪化,而虚荣心却在递增,当我看到二万的阅读量后,我又开始谋新篇幅。机缘巧合,我有一个二十多公里的客户,只要是经过南桥,总要从我这里带上几十元钱的农药,很尊敬我,七月末的下雨天,我闲来无事,正好来了几个高中老师客人,于是我带上他们开车到了这个客户的种植基地,除了受到盛情款待外,还真是受益匪浅,于是为了记录这次行程,我用粗劣的文字写下感受,没有标题,没有分段,没有准标点,借酒力发在群里。
经编辑老师精雕细琢,加上完美配图,编辑老师题名“不负佳景”文章出现在读者面前,不到二天时间就有了四万多的阅读量。我内在的激情同时被点燃,这是认可,更是激励,我知道自己是一个文化革命时代的中学生,没有驾驭文字的能力,但我有很多经历,有很好的记忆,而最主要是一颗感恩之心。
在这个文学大家庭中,我的浅显文字经常出现在公众视野,还有被系统列入经典,这与在同文友交流中所吸收的营养有关,更离不开编辑老师辛苦的付出!我们一天天在发一篇篇在被老师阅读,可见编辑老师是多么辛苦他们既不为名利,也不为回报,他们只是坚持在思想文化阵地。

为爱好文学的群体提供一个优秀平台,他们不计名利默默无闻付出,我们会永远铭记于心!作为群里的文友,学习交流,共同分享,共同进步,用瘦小的笔写出博大的爱,写出人世间的真善美,为和谐社会,为美好未来输送一篇篇率真的文字,来感恩平台!为犁城增彩!为梦想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