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孙峰
小时候,春夏的主要任务就是薅草,秋天的任务就是放猪。那时虽然很贫穷,吃不饱,穿不暖(山芋是我们的主食,山芋干里如果能放点绿豆或者豇豆,我一顿就能扒四碗。冬天穿着大腰的棉裤和满是补丁的棉袄。脚上穿的是里面塞满了麦草的茅草翁。脚经常的被冻的起冻疮,等到温暖过来的时候,经常是疼痒得钻心。)但我们的生活是多彩和有趣的。春天,我们经常能在花生地和山芋梗上发现叫天子的窝,每天都要去观察一遍,直到小鸟孵化出来,到羽毛快长齐翎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捉来家放在笼子里喂养。夏天就去玉米和高粱地里找野瓜。中午炎热的时候就去到生产队的牛棚里或水塘边,从牛的尾巴上拔几根毛,做成个扣子拴在高粱杆上去钓知了。我们家东面有一条沙沟,每逢下雨,都和小伙伴们跑到沟里打水仗,等水消退了,我们还能在浅水洼里捉到好多鱼。秋天,我们把猪放在山芋茬或者花生茬里,让它们自己拱食吃。我们则去找老鼠洞,如果找到一个就能从里面挖出许多花生和玉米。那是狡猾的老鼠偷藏着的留过冬的粮食。在豆子刚刚成熟时,也会和小伙伴们偷一些黄豆,架在篝火上烧着吃。那味道远远胜于现在的烧烤。虽然吃的是满头满脸的灰不溜秋的,但过后,我们都相视着开心的欢笑着。最让我不能忘记的是,每到年跟,生产队杀牛,我一个本家侄子的父亲是生产队长,煮熟的牛肉就放在他家,他会经常偷一些出来,给我们几个小伙伴分享。然后我们就在一起拾“洋圈”,跳“洋房”;打“拐子”,捉迷藏。童年的我们是纯洁的,友爱的,自私与我们无关。后来上了中学,我就一门心思的学习知识,参与到了在羊肠的小道上的高考竞争中,那是的我,还是很单纯,认为高考是最公平,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就会脱颖而出。所以那时更不知道什么是自私。

后来我终于跳出了“农门”。到了大学,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心理调整(我当时是新沂县的高考预选第一名,由于高考时思想负担太重,没能安心考试,所以也就没能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但在我填报志愿的时候,我的同桌谭x,他哥哥是老师,他坚持让我不要报师范类,还说“家有二斗粮,不当孩子王”他因为白血病去世三年多了。但没有想到我报的“农业师资专修科”,竟然是徐州师范学院给我发的录取通知书,所以在我接到通知书的时候,我一点都没有激动,相反是心灰意冷。)然后,我选定了方向,一头扎进了文学知识的海洋。我不甘以后做个平凡的教师,我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所以我不能懈怠,我要为自己的人生再次拼搏。要想以后成为伟人就必须先向伟人学习。所以我买了和借阅了一些伟人的传记。有普希金、海明威、雨果、歌德、巴尔扎克、契诃夫……还有培根、尼采……还有达芬奇、贝多芬……还有巴甫洛夫、达尔文……还有李白、杜甫、李清照、朱自清。还有陶渊明,还有鲁迅,还有鲁迅,还有鲁迅。时隔三十多年了,对他们的故事已经模糊了,但我坚信,他们都已存在我的血肉之躯中。他们的善良、真诚、正直、坦荡、无私无畏,他们努力向上,持之以恒,永远都是我做人的准则和战胜一切磨难与阴险小人的无穷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