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通讯员 冯怡红《中国新闻365》新媒体记者 田树兵 胡均星 湖北武穴报道
编者按:十年前的冯秀村,靠山傍湖;一边是乡村父老独守小山村的孤寂,一边是外出沿海都市高薪诱惑者不想回来。白驹过隙、时过境迁。如今的冯秀村,文人墨客常来这里探究明清古战场的神韵,领略荷塘月色,小桥、流水、江南水乡古村落的风情,让人流连忘返——是谁用坚守感动着冯秀?又是谁呵护着冯秀的山水,描绘着风景这边独好?
今年9月18日,《黄冈日报》一位部主任打来电话,问我手头是否有最近拍摄的武穴大规模基本建设的照片,因为这段时间武穴老下雨,再加上近几年来没怎么关注全局性重大的新闻,听到朋友一提醒,让人想起了冯秀村正在加固三面环村的防洪堤坝。
据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何月清前不久说过,这段防洪大堤长4.5公里,这次是在2020年武山湖最高水位18.38米基础上平均加高1.5米左右,确保全村2000多亩精养鱼池、大棚蔬菜和千亩荷塘以及部分水田的圩堤固若金汤,万无一失,投入估计在100万以上,作为一个行政村,拿出这么大的勇气做这项惠民工程,不能不说是个大工程。
直到10月20日,记者驱车来到冯秀村,由于天正下着小雨,照片是拍不成了,就有了顺便采访一下村里其他工作的设想,在村边新摊铺的柏油路旁见到了何书记,只见他正跟一些老百姓说起地下排水系统怎么管理怎么使用的事,我便将来意跟他作了简单的沟通,特别有意将话题引到他是怎样从一个产业做得风生水起的老板又当上了村书记上面来,因为我对他的经历不是很了解,但听到许多人们说起他的“传奇”故事,正好今天有时间,我采访一下也不无益处。
何月清笑了,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对冯秀村太有感情了------”,在村委会一间办公室里,何书记将其“传奇经历”娓娓道来。
时间刚跨过二十一世纪,何月清正在外务工,别人说他是“有个性,但非常讲究规矩和原则”, 由于他的性格所致,跟他一起的人就觉得“跟他混吃不了亏”,他把手下人当兄弟,别人就把他安排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正因为这样,在2008年前后,他在山东和东北的工程做得风生水起。
在此期间,他在外地接触到许多来考察招商引资工作的的武穴的主要领导,何书记说到跟领导交谈中,一位时任武穴市委主要领导的一番话对他触动最深:“你的事业做得好我佩服,如果能回去引领大家致富我更佩服----”领导的话让他一下子陷入了沉思,是啊,在外走南闯北是为了赚钱,如果在家乡只要用勤劳的双手不同样可以吗?带领大家共同致富,还可以报答养育他的乡里乡亲,何月清告诉我,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双亲,他几乎吃遍了冯秀、何其两垸家家户户的百家饭,正因为这样他对乡亲们时常都带有一颗感恩的心,领导的一番话正击中了他的心房,在这件事的影响下,他慢慢的将事业向家乡转移。
从2016年起,他先是代理村支部书记,在代理书记期间,村里发生的事让他非常有信心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往前走:2010年,武穴市腹地交通要道石马线开工建设,村两委干部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契机,推出“劈开凤凰山,修筑通村路”的设想。凤凰山地段,两头都是阵势低洼的湖田,填方要50多万立方米以上,400多万元的启动资金从哪里来?没有工业基础,没有资源优势,一块钱可以难住一群英雄汉,更况且是几百万,资金是制约修路的“拦路虎”,没有钱怎么办?村干部边跑市交通局,一边争取项目资金,同时对内实行招标,吸引老板带资承包工程。
这招可真灵嘞,很快吸引本村和外地10多位老板来此承包,推土机,装载机日夜轰鸣,大卡机运载土石,往返奔跑,向凤凰山要路工程经过半年时间的紧张施工,公路顺利修通,本村的群众纷纷看中这块宝地,就纷纷要求村里在这里给他们解决多年未解决宅基地问题,村两委因势利导,选择一些住房特别困难群众在这里由村里按照美丽乡村规划统一批标准建设住宅,但前提条件是必须跟村两委签订合同,老的宅基地交到村委会,由村里按统一规划安排新的住宅建设用地,这一工程建设,既解决了村组通公路,又顺便破解了现行农村中群众建房一基难求的难题,该村也因路通慢慢摆脱了贫困,使户平增收过千元。
有了这样责任心强的村组干部,党员群众也没有一个孬种,老党员冯柏茂多年瘫痪在床,村党支部进行党员主题党日教育活动,他从别人口中知道这件事,硬是让家人将轮椅推着他亲手将党费交到村干部手中,这件事在村组干部和无职党员中引起了强烈震动和反响;村里为了美化环境,在4.5公里的防洪堤坝栽上了樟树、桂花树,为了防治牲口和人为的损折,80多岁的无职党员冯春盛不计报酬,坚持在堤上 巡视直到树苗长成大树---他讲述了这些故事后深有感触的说,现在的农村,不缺乏有正义感的干部群众,他们有热情把家乡建设好,只是少有了引领大家如何走的管理经验,有了他们,我有信心带领大家把冯秀村建设好。
2016年起何月清正式挑起了村支部书记的担子,从履职那一天起,他就默默发誓:要让冯秀成为留得住人,让老百姓感到有幸福感,同时还要让各级领导对村里的工作放手放心。他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在他上任的第一年,武穴市内湖遭受超过被官方认定的98+特大洪水,比历史最高水位还高出0.1米,达到17.84米,何月清召集全体党员和村组干部,按照过去他在企业管理的办法给大家分工,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务必起到先锋旗帜作用,要求每一个党员干部做好群众的主心骨,他自己23天坚守在堤上,尽管这里离他家不足两公里,饿了,跟大家一起吃家里送来的饭菜和方便面,晚上,跳到湖里洗一把冷水澡;规定大家每天下午4点前将自己防守的地段趁天亮巡堤一遍,把暴露的问题处置在白天;晚上不定时给巡堤人员电话查岗,接到电话的人用手电筒作回应信号,表明自己所在的位置。
这一年7月3日,前一天晚上不间断的瓢泼大雨使环绕冯秀村圩堤60—70%的大金河水猛涨1米多,达到武山湖历史最高水位17.84米,邻村溃堤,洪水漫过了与冯秀村交界的堤坝,眼看2000多亩庄稼就要被淹,何月清接到报警后,一面飞速开车往出事段跑,一面用电话通知村所有挖掘机师傅租车赶到出事地点,在他的号召下,全村200多个群众带着工具赶到溃堤漫过来的堤坝处,经过大家拼命般的抢险,才使全村2000多亩湖田万无一失。
2020年7月,武穴市再次迎来特大洪水,武山湖最高水位刷新历史记录达到18.38米,特别是7月7日20时—8日20时24小时,武穴市武山湖地区的降雨量达到104.8毫米,围绕冯秀村的大金河水位持续上涨1米多,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长达4.5公里的长堤居然安然无恙,了解实情的人都知道,在今年疫情刚结束的时候,村两委根据上级气象部门的预警,提前为湖堤添加了近两万的土石方,堤面一米多厚的石子让各种运送防汛物资的车辆往返自如,所以大汛之年无大灾,更使全村2000多百姓对村两委干部赞许有加。
2017年,武穴市计划将国家土地整理项目放在武山湖沿湖村,听到这个消息后,何月清带着其他村组干部一道积极向各级领导汇报冯秀村的现状和干部群众的渴望,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争取,争取项目资金,冯秀村按照专家的规划,将村前的旧排水港建设成富有江南风味的沿河看柳,河边又是小桥流水人家等特色的风景区。
在各级党组织的大力支持下,冯秀村在美丽乡村打造上靠挖掘自身的潜力,建设出富有江南水乡特色容居住、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美丽乡村,但今后的发展方向如何走?
2020年,武穴市新一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频繁来这里调研,给冯秀村指出要建设出“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脱贫快”的乡村发展模式,村两委经过反复论证,认为本村的最大出路就是用好用活本村人文历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利用本村的1000多亩湖田集中种植莲藕,形成沿路莲藕观赏、采摘于一体观光旅游产业带,进而带动乡村游、观光采摘、农家乐联动发展,从而使老百姓 “足不出村有工作,人不离家能挣钱”。
目标一确定,在武穴市疫情刚开放第4天,3月18日在村党群文化活动中心召开第一次村组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在取得大多数党员干部的认可后,何月清让自己的企业实体打一笔钱到自己的银行卡上,白天分头丈量土地发放流转基金,青苗赔偿费,晚上干部集中讨论解决各组所遇到的问题,商量解决的办法,经过4天5夜努力,将涉及全村300多户、998亩田地全部流转到村里,并一鼓作气的从湖北洪湖市引种当今市面最优质的的莲蓬新品种--“太空水果莲蓬一号”,当别人还在抢排渍水,研究如何采取灾后恢复生产措施的时候,冯秀村千亩荷塘里已经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充满诗意的田园了。
据了解,村妇女委员、贫困户张玉春在今年千亩荷塘项目启动后,她也想入股,但实在拿不出这6万元,何月清听到这一消息后,马上替她代垫了股金,让她在下半年有收入时再还,何书记热心帮助让张玉春非常感动,每天工作总是抢着干,屋里屋外总看见她忙碌的身影;村财经委员冯国兵一直帮一些外出打工的农户代种责任田,好的年成也有个5万多元收入,今年荷塘规划将他代种的100多亩稻田划入其中,最直接的就是让他收入减少2—3万元,他二话没说就服从了村两委的决定。
老困难户冯校志,年近60岁还是一条老光棍,经人撮合跟邻村的一个盲人姑娘结了婚生下来一儿一女,老的要人照顾离不开,小的更离不开人照顾,冯校志被列为扶贫对象后,村里有好事总是想到了他,从此冯校志有了一个新职业,他既可以每天到荷塘里跟大家一起摘莲蓬,又可以走村串户卖莲蓬,最低保守收入能有100元/天,既上了班,又能照顾家里的老小,如今的冯校志已经不再是吃了上顿愁下顿了。
村里还有位贫困户冯学超,从娘肚子里生下来就有点智障,村里为了让他也能沾点荷塘里的光,就让村干部用橡皮筋将四个莲蓬拴在一起,每把10块钱,让他到镇上和邻村叫卖,有一次他卖了莲蓬收入达到近300元,除去成本,他居然能得近200元。从此,他就爱上了卖莲蓬的职业,只要有空就批发了出去卖。
别看莲藕种植是一份充满诗情画意的产业,但种植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亲身体验的人才知道其中的个中滋味,刚开始的时候,一点点疲劳被满池的荷花清香和成熟的莲蓬所掩饰,渐渐地每天深入到一人多高的荷花丛中采摘,脚下要跋涉两尺深的泥水,荷塘中密不透风,一进去就是一身汗,日复一日从事这一苦差事,换上谁也有打退堂鼓的时候,但是无论是村两委主职干部,还是一般的无职党员,谁有空谁就背起采莲的背篓一起下荷塘,回来了还要给莲蓬分类,老嫩混在一起不但不受贩子欢迎,而且还影响走货的速度,每天当采摘人回来后,不用谁招呼谁,大家一起主动围上来帮助分拣----为了拍摄到冯秀村这一新型产业的精彩画面,我不下15次来到这里,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真的让人感动,这只有在军营和企业里才有的场景,在村级集体合作组织里也能看到,这样的集体才是办大事群体!
如今只要路过冯秀村的人,都为这在短时间内崛起的荷塘感到震撼,但了解这新型产业崛起的全过程,你还会为他们办事的速度感到惊讶!从冯秀村吸引能人回乡办起华红蔬菜专业合作社那一天起,武穴市委书记李新桥成了冯秀村的常客,李书记不但是看,而且还鼓励冯秀立足新起点,努力打造出武穴市一流的美丽新农村示范点。
武穴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风第一次来这里,就被交通便利、小桥流水和一河两岸特色民居新村吸引住了,在今年疫情即将结束的3月10日,陈市长来到冯秀村不但是检查疫情防控情况,更主要的是跟镇、村主职干部探讨这里新型经济增长点,再一次鼓励冯秀村要按照武穴市委、市政府要求的“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脱贫快”的思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努力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新路子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希望,不但使冯秀干部的受到鼓励,同时也让全村2000多村民感到春天要来了,所以大家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都表现出最大的热情,带着土地入股的积极性也非常高,从莲蓬下种的那一天起,到莲蓬风靡九江、武穴以及周边集镇市场,真可谓创造了“武穴速度”,在无论全市产业推进现场会还是全市15个乡村综合配套建设重点项目布点村拉练现场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人不止一次表扬冯秀村是“规模最大、动作最快、效果最佳”的建设速度,这是对他们工作最完美的赞许,同时也是近200天拼命奋进创造“武穴速度”的充分肯定。
在谈到进一步发展前景规划时,正好作为武穴市唯一的村支部书记参加湖北省委组织部举办的全省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归来的何月清眼里更是充满激情:“武穴市委、市政府的鼓励和赞扬给予了我们力量,10月19日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规划评审会上,明确指出我们冯秀村要明确自身定位,突出示范引领,抓好荷花及莲子产业发展、村级建设、生态保护等方面示范。要借助武山湖地理区位和环境优势,精心选择植物花卉品种,统一建筑民居风格,打造武山湖边靓丽名片,为全市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有了市委市政府领导指明的方向,我们有了今年的积累的经验,明年将进一步借助项目扶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将千亩荷塘、道路、廊桥和凉亭进一步系统美化建设,吸引更多的游人来这里观赏、采摘,进一步拉动村级旅游,使其成为村级经济振兴的增长点,明天的冯秀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