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 张涵自传[87]



张涵自传【卷四】《独木之桥(87)》
[朗读版]
文/张涵(韵娘·吉妮)
87.三个小时四十里路,小林骑车送我看榜
1982年7月25日中午,我在机场宿舍门口晾晒衣服。
骄阳似火,大地似乎在燃烧,就那两三分钟,我就热的头晕脑胀。刚要回屋,小林已到我宿舍门口。
他去年虽然也报名参加了高考,但作为机务科的业务骨干,他肩负着保障飞行和跳伞训练安全的重大责任,所以今年他没有报名。
“小张,今天分数该出来了,你不去看榜?”
“我……”我很犹豫。
航校那天上午没车,如果下午我自己去,又要请假不说,唯一一趟市郊车到于家村5点26分,到郭店五点三刻,到济南大概七点,再换公交到23中,榜看不着,想回机场都没车了,还要麻烦张老师和吴教员住他们市里家里,而第二天还要请假再去。如果去济青公路上截车,能不能截上可不一定。

“你要想去,我去送你。”小林说。
“怎么送?”我以为小林知道下午有车,或者他跟哪位司机关系好,能够把车开出来。
“骑自行车到济钢门口,那儿有去济南的公共汽车。”他说,口气跟问你吃了没有一样轻松。显然,小林知道我内心的渴望,毕竟他也曾是考生。
“骑到济钢?”虽然难以置信,我还是不禁惊喜。
看我没有反对,他立刻转身去借飞行队的大金鹿。
七月底,一望无际的庄稼,收割完毕的麦子,一堆堆枯黄的、支愣着的麦秸,有的正在燃烧,有的火已灭了冒着黑烟,让这世界更显灼热干燥。
三个小时,四十里路,小林一歇没歇,四点左右骑到“济南钢铁厂”正门之外一排公共汽车站牌下,喘着粗气把我送上了发往济南市里的最后一班公共汽车。

暑假,傍晚,23中大门紧闭,院里寂静无人,只在传达室里坐着补习班那位戴着800度近视镜的男同学。因为分数过了中专线,欣慰之余他主动请缨留下值班,协助补习班同学前来查分。高度近视的他,盯着我看了好几秒钟,才最终认出外面这个这么晚了才来查分的是我,张立新。
“张立新啊?!你!你!你说你!”他大声地呼喊着,“你怎么考这么……啊?你怎么考的这么……”我本来就忐忑不安的心“咯噔”一下,瞬间猛然狂跳起来。
难道我又考坏了?跟去年一样,自己感觉挺好但丢了一百多分?是历史还是地理?!是珠江或中美洲?!或者,真的是英语?!最后一页的背面其实有题?!要不他怎么这么说话?我插班到补习班旁听那天,他还专门从后排过来,对我一通赞扬羡慕,可那时,他不结巴啊!
“你怎么能考的,这么……”他还是不肯说出全句。

跟初次跳伞一样,也跟最初几次深夜举着一点烛根打开办公室房门却被那轰然的巨响吓得一下靠在门上不能动弹一样,我伸手抓住窗户的下沿,不让自己散架崩溃。
“你怎么能考的……这么好呢?!啊?416分啊!”他终于克服了突然和临时的结巴,说出一句完整的话!然后,他打开抽屉,从里面拿出几张钉在一起的A4白纸。
表上第一个就是我,总分416,比去年高出49.5,平均一门课高出将近10分,正是去年在招办面对杨老师和在机场面对程科长时,我在的内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但,貌似不难却难拿高分的政治我考了82,有作文的语文我95;历史最难我83.5,地理丢了两道大题分数低到75,可这英语,我的报考专业和绝对强项,去年初试我都91,今年复试却只有80.5?比初试、比政治、比历史还低?!这分数,怎么看怎么像是丢了一道15分的大题……

建工学院那个背着书包、戴着眼镜的理科男生再次出现在我的眼前。难道,他瞬间就看出了我的魂不附体?难道,他瞬间就明白了我的错误?瞬间就编了一个足让我不至崩溃的美丽谎言?他的反应那么快?!情商那么高?!
我忘了,其实最初我们说过,八一年开始,外语类已从文科分离出来,所以文、理英语可能真是同一试卷,而外语类还是真的不大好说。
“老师说,你是全市第一!也可能是全省第一呢!”他指指大门西侧墙上那张大红榜,言语终于变的流畅。
我回头去看,但两眼湿润,视线模糊,看不清,也不重要。总分这么高,我该当即转忧为喜,我该原地欢呼雀跃,我该无限感慨回忆过去,激情满怀展望未来。但是没有,什么都没有。相反,我一直“咚咚”狂跳的心竟突然陷入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和失落,感到一种难以言表的难过和委屈。

转身出来,失魂落魄,平生第一次感到了孤单。多希望身边有个人,跟我说说话,随便说点什么,让我想点什么,让我顾不上难过。但是,前后左右,空无一人。
站在23中门口,面对眼前的三岔路口,我竟茫然不知所从。正面的林祥南街是我该走的胡同可它直通泉城路上那令人心烦的热闹嘈杂,左手的胡同有个卖糖火烧的可它不是我该去的方向,右边的胡同我从没去过完全陌生……
犹豫不决之间,右边小胡同里突然拐出一队少先队员。他们打着队旗、穿着统一的白衣蓝裤,高声唱着《打靶归来》,走过我的面前。我不知不觉跟了上去。
路边一棵棵沧桑老树,枝头芙蓉,静美绽放,尤其这两棵歪脖子的,跟当年我们中和街小学那两棵芙蓉老树简直就是一模一样。

恍惚中,于校长又挥起那把小铁锤照着那根几乎与地面平行的树干中部那半截铁轨一下下地敲打起来。清脆的声响逐渐散开,七岁的、曾经因为太过瘦小而差点没能报名上学的我,跟在举着自制桌椅的高高瘦瘦的父亲身后,怯生生地走进一年级二班的教室……
少先队员已经走远,小胡同里空旷寂静。我伸手,摸摸芙蓉树的粗糙树皮,脸贴上去,体味它的沧桑,抚慰自己的难过。
树皮湿了,是泪水。我哭了?我又哭了?我为什么要哭?我今天是来看榜的。我考上了,又考了个第一名,我该笑才对啊!所以,呜,我不哭;所以,呜呜,我不应该哭,呜呜呜,但我就是哭了,也不会有人知道,呜呜呜呜。为了这过去的一年半,为这一年半里所有那些困难和挫折、意外和惊惧、委屈和孤独,呜呜呜呜呜,我有权趴在这里,忘却一切毫无顾忌地哭上一回!呜呜呜呜呜呜……
待续,下期更精彩,努力更新中……


张涵,曾用名,张立新,张焓。曾是山东省飞机跳伞队专业运动员,山东省会外语类高考状元,留美MBA,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清华大学全职教师、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特大跨国外企NP、UDI职业高管、CPC、JDC、JDC-SOUTHERN中国首代,世界银行独立咨询专家,世界银行GEF中国项目英语培训首席专家,专职写作者(全球速成《张涵英语》、张涵自传《拥抱沧桑》、影视剧本《独木之桥》、《张涵杂文正论》等),业余音乐人(2008北京奥运全球征歌大奖作品《WE SAIL(我们航行)》、一月网转千万并被各大网站收录的爱国歌曲《中华在崛起》及《张涵百首诗歌集》(大歌/小歌、民美/通俗、抒情/说唱、中文/英文)、现代歌剧《快快长大》词/曲/编剧(创作中)。

海 报
自传作者张涵女士出售同名百集网剧、40集电视、单集电影剧本《独木之桥》,协助售出,两成致谢!行业淡季才是事业良机,资源共享方能合作共赢!欢迎联络,共赋新篇![握手][握手][愉快][愉快]

